平凡的良心 不平凡的關注
——陳賢妹獲獎警醒了什么?
12月17日晚,“2011平凡的良心”頒獎盛典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廣東佛山市救助受碾壓女童小悅悅的拾荒阿婆陳賢妹榮獲“良心人物獎”。客觀地講,這個結果并不意外,甚至是眾望所歸。畢竟,這個經歷過無數次閃光燈聚焦的平凡人時下已再不是“凡人”,而且在當下道德水準不那么高尚的社會里,也正需要這樣一個榜樣來平息公眾對于道德滑坡現狀的指責,能讓善良著的人們依然堅信善有善報的宗教因果,這也不失為主辦方的一個美麗心愿。
據頒獎現場報道,陳賢妹上臺時,全場觀眾起身以掌聲迎接這位善良的老人。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魯煒充滿激情地指出,當今時代從來不缺少感動,新聞媒體要自覺承擔弘揚社會正氣的歷史使命,深入挖掘身邊的凡人善舉,“讓愛心有愛的互動,讓好人有好的回報!”
這句話的前半句無疑是真實的,也是真誠的,陳賢妹這種挺身而出救助被碾壓兒童的行為,無論放在何種國度,也無論遵照何種道德教化,都是正義的,而且是值得尊敬的。但問題是當一個平凡的好人做了一件人類本能道德水準都要去做的好事,幾乎所有輿論力量都要求去深入挖掘、深入報道、深入學習時,這個社會本身的道德也就有問題了。
我們無從知曉陳賢妹老人的內心,但我們不難知道,在她過去58年的人生歲月里,絕大多數日子里,她也和多數人一樣,是一個最普通的社會人。所以我們有理由以平凡人的心態去臆測,在她救人的那一刻,她是萬萬想不到,一個僅僅出于人類最本能的道德底線而去做的一件事,日后竟然會被尊奉為道德楷模的典型,甚至是新時期的英雄標兵,直到站在中國最高學術殿堂的領獎臺上去接受萬眾矚目的仰望。
作為一個平凡了大半輩子的老婆婆,陳賢妹此刻簡直受寵若驚,而和她曾經同為平凡人的鄉里鄉親,尤其是那18個被萬眾指責見死不救的路人,此刻他們一定是懊悔不已,原來成為英雄是如此之簡單。
“小悅悅”事件的初次曝光,應該說是一家有責任感的媒體和一名有愛心的記者做了一篇有價值的新聞報道,但緊接著,各路記者的圍追堵截、長槍大炮的輪番轟炸,儼然已像是在追星。事件本身的悲劇色彩已經讓位于媒體挖掘當事人最新消息的動力,甚至小悅悅的父母連眼淚還未擦干,就已經被媒體釋放出的善款質疑而陷入輿論漩渦。救人的阿婆陳賢妹同樣如此,她原本只是做了一件她認為應該做的事,卻被各路來的媒體人圍追堵截,記者到底想要得到什么,樸實的陳賢妹不知道,但她始終都在表示:“我只是做了一件應該做的事,沒什么可說的。”到最后,這樣被記者窮追不舍的“待遇”甚至影響到一個老人原本平凡而安靜的生活,她是該高興還是該苦惱,恐怕連她自己也說不清。
來京參加頒獎盛典前夕,陳賢妹身邊的人甚至認為她已經成了富婆,銀行存款“超過了一百萬”,謠言刺痛的不僅僅是這位瘦弱無辜的老人,更是已經離別了人世的小悅悅。充滿嘲諷的悲劇事件就這樣成了鄰里親人羨慕的榜樣、淪為坊間熱議的話柄,可悲!可嘆!
面對各路媒體的深入挖掘,陳賢妹老人拍著胸脯說:“這種名人真的不敢要,我做的事情很平常,很微不足道,很多人都會這么做的。我做夢都沒有想到會把我推到這么高的位置。幫助人在我們鄉下是件很輕松的事情,看到了就做了,不會考慮太多,沒想到這個事情影響會這么大。‘良心’就是做什么事都要對得起自己的心,不求別人回報,看到就做。窮也要窮的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算窮得揭不開鍋了,也不能做違背良心的事情。”
讀到這里,善良的人們也許才會真正發現58歲的陳賢妹最應該獲“良心人物獎”的理由在哪里,被奉為“最美婆婆”當之無愧的資本是什么?
平凡的良心當然應該獲得一種最樸實的敬意,因為真善美往往就蘊含在最普通的人心里,但是當一個社會連最本能最平凡的良心都要去發現,去挖掘、去大張旗鼓地表彰宣傳學習時,這個社會的道德水準也就真該提上全民反省的議事日程了。
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猛
2011.12.1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