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內茍延其右翼反對派政治生命的前人民日報總編輯胡績偉,年逾九十,享受中央正部級政治、醫療保健、用車、秘書等四項待遇,但對兩件事念念不忘,一是賺錢,迄今為止已為香港反共月刊撰文連續68期,稿費已逾一百多萬港元以上。在此呼吁胡績偉這個富人下次發文向人大建言加進“排富條款”,實現世代正義。連臺灣目前的立法機構都在審議并表決津貼老農的“排富條款”,你胡先生對大陸若有“排富條款”持什么態度?就從取消你的正部級特殊津貼開始吧;二是額外在港刊吟爛詩、寫雜文,攻擊污蔑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領袖們。胡文總共68期的議題,不管怎么編,怎么寫,唯一不變的就是打毛。
胡績偉在今年12月1日出版的最新反共月刊的“口述專訪”文章(由姚監復整理)題目是《趙紫陽的思想照亮新時代中國現代化的道路》。乍看真嚇人,總設計師都不稱自己的東西為“思想”,遑論后浪之人。趙紫陽憑什么有“思想”的高度?記得1989年5月趙對全國社科系統負責人講話,還不斷被趾高氣揚的鮑彤所插話打斷,加以修正!鮑才是個秘書而已。
胡績偉的宏論稱:“胡耀邦、趙紫陽重新實踐新民主主義,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同毛澤東當年倡導的新民主主義和鄧小平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經改政不改’的跛腳改革,不僅在根本目的上大不相同,而且在具體的指揮方針和具體措施上更是大相徑庭。”把胡趙捧得那么高,邏輯本身就缺乏依據。
黨內右翼們的配合總是耐人尋味的,11月15日,《南方都市報》發表署名潘東生的文章:“永遠的懷念 寫在任仲夷畫冊《歲月痕跡》出版前夕 ”,特別引任仲夷的話說:“廣東有今天,多虧了小平,耀邦、紫陽也功不可沒。”夸小平是虛,贊胡趙為實。南方系很善于在不起眼的文章中置入政治廣告。
甘肅校巴特大事故、六十二名幼童死傷悲劇未了,北京高調向歐洲國家馬其頓捐助了二十三輛新簇簇的國產豪華校巴,引起全國嘩然,外交部遭網民嘲諷為“援交部”!前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則力挺外交部的做法,認為網民的反應顯示國民根深蒂固的弱國心態,是小農思想作祟,結果又被網民痛罵為“吳賤民”。“援交部”、“吳賤民”。網民的反應無疑是過激,但背后的憤怒卻非簡單的“弱國心態”所能概括。國人對于捐錢的疑問,并不是對國際主義的質疑,背后是對這個國家更深層次的關切,是對祖國花朵的關切。為什么先進國家校巴都配備最好的車輛和最好的司機,而中國則只致力于興建豪華政府大樓,對學童(尤其是農村)漠不關心?這次向馬其頓捐助國產豪華校巴,以事論事本也沒有什么,錯在本國在這方面“嚴重缺失”,而且時機不對。甘肅校巴慘劇剛剛發生,這一捐助應該押后,至少也不該高調舉行。
胡績偉還稱:“中國的資本主義應得到保護,中共黨內也不存在資產階級。胡耀邦、趙紫陽認為現實中國、中國共產黨不應執行毛澤東、鄧小平的反對和消滅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錯誤路線。”
其實,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來看,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走到了一個“非變不可”的轉折點:歐債危機連續發生,占領華爾街運動的風起云涌,都是非常明顯的警訊。以地球有限的資源,絕對不可能支持資本主義體制的無限擴張,中國也不得不在保護自然資源約束自己。遏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放肆。未來人類局部不可能放棄資本主義,但大部卻不得不走“中間偏左”的社會主義路線,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一百年后還會這樣。
胡績偉一邊謳歌“顏色革命”,一邊詛咒“專制壟斷”。但他下結論還早了點。
在前蘇聯八月政變的二十年后,出現了利比亞變天和一整年的“阿拉伯之春”,數國政權倒臺,但自由、民主的新國家真的誕生了嗎?那些被壓迫人民真的解放了嗎?只怕歷史無法讓人樂觀。俄羅斯這20年的政治轉型之路,最能證明民主如何從希望走向失望。《紐約時報》引用了一份俄國民調,現在只有10%的人認為1991年的改變是民主的勝利,而有近40%的人認為那是一場悲劇,有20%渴望回到蘇聯時期。八月政變及蘇聯解體到底是悲劇還是喜劇,并不只是那個歷史時刻的本質所決定,而是端視后面二十年發展。今年這場春風所掃到的阿拉伯國家,正面臨劇烈經濟危機、失業問題、宗派沖突,及后革命時期不穩定的過度政局,所以到底阿拉伯的春天之后會是光明的盛夏,是蕭瑟的秋日,還是如西伯利亞平原的寒冬?在獨裁政權解體之后,是民主的新喜劇,還是不同的悲劇如另一種非民主的混種制度、新強人統治,或是更大混亂?
如果在中國民眾中對文革評價做民調,相信今天的民調結果比十年前,二十年前會有很大不同。
現在不是若干林彪派系及其后人和右翼學者在紀念9.13四十周年研討會批毛捧林嗎?胡績偉除了對胡耀邦、趙紫陽頂禮膜拜之外,誰也不放在眼里。胡稱:“林彪、康生、江青這些人搞的是封建專制主義那一套,什么宮廷政變、什么呂后、武則天、什么法家,那還不是封建的?”相信擁戴林彪者們聽了很不舒服。
胡績偉更為嚴重的是,把第十七屆中央的領導人也不指名地咒罵進去。他在該月刊“藝文園”欄目寫了一首歪詩《好一個茉莉花》:“希特勒垮,斯大林垮,毛澤東垮,鄧澤東垮,‘特色’澤東一樣垮,一樣垮,哈哈哈!”
胡先生在人民日報時曾倡導“高格調”,可惜,他這十多年來一路走來,非但看不到這個理想的蛛絲馬跡,且所作所為完全與“高格調”背道而馳,令人遺憾,且引來訕笑。
罵毛澤東,胡績偉罵了三十年,罵鄧小平,胡績偉罵了二十二年,不足為奇。但把總設計師稱為“鄧澤東”,恐怕胡績偉是黨內正部級第一;他更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書記,稱為“特色”澤東,相信胡績偉也是黨內正部級第一人。
胡績偉的膚淺措詞、幼稚比喻、狹隘視野,可謂駭人聽聞!
西方俗話說,“有了這樣的同志,你還需要敵人嗎?”這句話的意思說,人的最可怕的敵人其實是同志,因為這種人看起來是同志,但每天做的是比敵人更可怕的事,防之不勝其防。有了這樣的黨內同志,已真的不需要敵人。
希特勒垮,是因為他對外發動侵略戰爭,斯大林贏得了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他在世時蘇聯并沒有垮,解體是他逝世后38年發生的。毛澤東更沒有垮,他病逝后首都百萬群眾舉行悼念儀式,他仍在紀念堂中,他仍在天安門城樓上,他活在億萬人民心中。鄧小平也沒有垮,正是在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及其黨內代理人幾乎毀黨喪國之際,他毅然決然先后撤掉胡耀邦、趙紫陽,保障了中國仍然是在共產黨領導下,避免了讓方勵之,柴玲這些美帝國主義的代理人上臺,讓中國七分八裂,淪為半殖民地。
看來,胡績偉仍然未脫知識分子的偏狹觀點。嚴重的是,他對中共領袖們的指控,是缺乏實據的無端抹黑,空口白話。
中國黨內外右翼從批毛演變為批毛批鄧,已為很多左翼所察覺,但胡績偉批毛、批鄧、批“特色”核心,企圖抹去當今領袖的風采,或許讓很多人,不管左中右,均始料未及。
用中間派的話來說,毛、“鄧澤東”與奉行“特色”澤東雖然有一定延續性,但三類理論核心、論述及提法是有相當大不同的,左中右在這一點應無異議。
用右翼的邏輯去看,毛是十惡不赦,應集中火力攻擊;鄧對改革、開放是有貢獻的;“特色”核心對改革開放堅持“不倒退”,也值得肯定。
左翼們怎么看待胡績偉的新“三反”?筆者留給網友們去批。只想多講一句,胡績偉其言行,顯露出站在炎黃刊物的背后那些前高層政治人物的信仰蕩然,道德崩潰。
筆者的疑問留給廟堂延續堅持“特色”理論的主政者:對于胡績偉此種惡毒攻擊,態度如此輕佻。言語上刺激民眾的情緒,應予批評,要講出來。毛澤東1967年說過,老干部過去有功勞,但是不能靠吃老本。毛還說:“干部有錯誤,有問題,不要背后說,找他個別談,或者會議上講。”小平同志當年會上直言方勵之、劉賓雁、王若望的問題,效果很好。
筆者的疑問也留給紀委領導:對胡績偉這樣一再違反黨紀的人,您們能否及何時才祭出黨紀處理大旗?毛澤東在《矛盾論》指出:“我們主張積極的思想斗爭,因為它是達到黨內和革命團體的團結使之利于戰斗的武器。每個共產黨員和革命分子,應該拿起這個武器。”
筆者的疑問還留給《人民日報》,它不是曾刊出重要文章,警告那些違反“政治紀律”的黨內人士嗎?既然一言既出,更是無可回避。對輿論既要主導,更要把關。它什么時候能再發文重申“中紀聞”的重要觀點?毛澤東在1957年就強調,個人“必須用社會主義的紀律約束自己。”
中共18大明秋舉行已進入倒計時,18大的2270名代表的確定也在進行中。筆者之所以在此提及18大,事緣18大留有“特邀代表”名額給紅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離退休干部。16大、17大均有不同傾向的代表人物坐在主席臺上。知道嗎?胡績偉也有意競逐其中一席位,他以為自己是境內外自由派寵兒,可以施加壓力。
只是,莫說胡績偉口中的“特色”澤東,廣大共產黨員們,你們會同意嗎?胡先生的結局嘛,最終是熱臉頰貼冷屁股,外加干瞪眼。試問,如果對胡績偉咒罵前任、現任黨的領袖們的言行熟視無睹,寬容縱之,今后誰還愿意遵守黨的政治紀律,不折騰呢?!
更多精彩請登錄http://blog.sina.com.cn/u/237416839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