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派遣被嚴重濫用,同工不同酬
(2011.11.29)
主持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勞動合同法執法檢查報告顯示,勞務派遣在部分單位被濫用,派遣工合法權益被損害問題突出。孔老師怎么看待勞務派遣工的濫用?
孔慶東:剛才這個新聞里邊說得很清楚,條理很明白,原來不明白的人一聽就懂了。根據國家各種勞動法,你到一個工作崗位去就職,該給你多少錢就給你多少錢,如果給少了,你可以告他。那現在呢,給你改換一個名目,你不是跟他正式簽訂合同的這樣一個勞資關系,你是一個派遣工。你是孔老師派去的——他想找石菲干活,他不直接找石菲,他找孔老師,孔老師說“哎對,我這兒有一個叫石菲的,她最近閑著,我派石菲去吧”;你覺得這事就是一個說不清的事,這里面既有關系,又有面子;然后人家也不是不給你報酬,人家給你一定的報酬。比如這活應該是100塊錢,人家就給你20塊錢,你覺得少,但是覺得哎呀,雖然少,但不是你直接跟他簽的合同,你就覺得這個事情干一段再說吧;然后,比如你干了兩個月、三個月,忽然發現這事沒頭了,你才知道去找,你才知道去告;你找我、找他,這過程中又扯皮了幾個月,你等于一個月一個月地被他剝削。所以這個勞務派遣工,本身就是一個不合法律規定的,可以說是鉆了法律空子這樣一種變相剝削。那么怎么樣取消這個變相剝削呢?一個是當事人自己要有法律意識,就是你自己從一開始就知道這事不對,你得說:“孔老師你派我去,那他給我多少錢啊?”你得說清楚啊。比如說一般人給100塊錢,那至少得給你80啊——我給你20不行,是吧?第二個,那這事時間長還是時間短?你說我幫忙,幫三五天可以,你不能說幫半年啊;幫半年那就是正式工作了,正式工作得簽正式的合同。就比如說孔老師在學校里上課,今天我有病,我跟一個王老師比較好,我說老王你替我上一天課吧,老王替我上一天課,那我不會說,他替我上一天課我把錢再給他——這樣顯得就不是朋友了,是不是啊?我哪天幫他別的忙,或者我請他吃飯就可以了。就是你只幫我一次,我不一定非得要那么斤斤計較地給你多少多少錢。但是你說我這一個月都不來上課,你幫我上一個月的課,這就兩回事了,對不對呀?你這就不能再以朋友的名義剝削人家了,這是兩回事。而剛才這個新聞里講的就是這樣,這個“勞務派遣”它是一個很模糊的詞,很多人沒有這個法律意識,就被欺騙了。所以第一個呢,是當事者、勞動者自己要有法律意識;第二個呢,我們國家要幫助他們不被剝削,就是要嚴格勞務派遣規定,必須做到同工同酬,如果同工不同酬的話,那么可以向有關部門去舉報,然后給他們維權。(主持人:對,尤其是那種在工作崗位上干了好長時間又不轉正的。)對。
網友:我就是勞務派遣工,保險啥的都是上海最低標準的,合同簽了2個地方,如果想開掉我,只需要付出很少很少的錢,我很多朋友也是這樣,干IT的傷不起啊。
孔慶東:是,說到這個呢我也知道——這個朋友留言特別典型——就是我們很多勞務派遣工呢,都集中在IT行業。(主持人:為什么呀,孔老師?)就是因為我們大家不知道市場信息。當初學的就是這個呀,當初學——“哎呀,這個很有前途,這個很火,這是新技術呀”。所以我一再提醒廣大青年朋友,不要去湊那個熱門——就是什么熱,你能不能就保持一分清醒;什么熱,我不學什么。比如當年法律熱,你學法律的全上當了;然后經濟管理熱,學經濟管理全上當了;現在什么學主持人的、學新聞的一大堆,全上當了。都因為你覺得這是熱門,這東西將來有出息——凡是大家都認為將來有出息的,全沒出息——最后你就成了這個派遣工了。你能不能大家都想不起來的那個職業,你去學它,將來你就是專家。(主持人:那我得想想。)比如我告訴你,大家都學英語吧,你學英語肯定沒出息。(主持人:那我學什么語?學俄語?)你學塞爾維亞語(主持人:還學阿拉伯語),就是要你學這個語——比如說咱們國家就培養20個學塞爾維亞語的,將來就需要20個這樣的工作人員,你馬上就派到塞爾維亞先當秘書,三秘二秘一秘,二十年之后你就是大使了,三十年以后你就是外交部副部長了。(主持人:我就是大使啦。)就是呀,人家問你學啥的?學塞爾維亞語。學英語的,學英語的掃地呢。就是你能不能有一個逆向思維,IT堅決不能學。(主持人:這樣的人太多。)我跟你說,學IT就相當于學種地。現在還真不如種地了,現在趕緊學種地去,你將來就是一大農場主。就是說,你這個人啊,一定不要有趨眾、從眾的心理。
主持人:可是孔老師,突然間有一天,我去學塞爾維亞語的時候,那萬一那個語的人也是學了好多好多呢?
孔慶東:那你就不去了,凡是多的你就別扎堆,凡是發現這堆的人比較多,你就出來。
主持人:但是我如果我學的那個專業特別少的話,我出來之后沒有這個行業啊,我從事的行業也少啊。
孔慶東:不可能,它都是可丁可卯的。如果說這個需要的人少,就不會有老師來培養你;只要有老師來培養你,它一定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比如說世界上有一個特別小的國家,跟咱們有外交關系,那咱們只需要派20個人跟他聯系,國家肯定就培養20個。(主持人:那萬一它培養一百個呢?)不會培養一百個,找不到那么多的師資力量,你們就等于一個小“黑社會”的圈子,就你們這圈子里吃這碗飯,別人還吃不了。所以你學啥,那就是專家了。
主持人:這是給我們更多的網友一個啟示嗎?
網友:我在過人事部門,發現現實社會中,勞務派遣工其實是受到派遣單位和用人單位的雙重剝削。這種到處剝削人民的現實應該結束了。
孔慶東:沒錯。其實還是我剛才給你舉的例子,我把石菲派到一個單位工作,他應該給你100塊錢,他結果給你20塊錢,他并不是剝削了你80塊錢,他其中又給了我20塊錢。(主持人:哦,這中間有中介費。)就是我還剝削你一把,他還剝削你一把。(主持人:太凄慘了,那我還是自己出來打工吧。)誰讓你不學塞爾維亞語的?(主持人:沒興趣,呵呵。)
網友:把勞務派遣工整成“赴美發展開拓團”吧。嘿嘿。勞務派遣工,在日本叫做“出張”,就是小時工。
網友:派遣工俺不懂,但這么火肯定有利可圖,有人鉆空子。倒霉的肯定是那個派遣工。
網友:現在勞動者維權太困難,維權成本太高。
孔慶東:靠個人維權,肯定成本高、效率低,怎么才能很好地維權呢?必須成立工人階級自己的組織,要有工會,每個單位要有工會,工會團結起來為大家維權。
網友:原始資本主義階段必然是道德淪喪,必然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必然是血淋淋殘酷的資本原始積累,我們現在就正處在這個階段。
孔慶東:這是郎咸平先生的論述,郎咸平認為當前的中國就是“人吃人的原始資本主義階段”。但是其實呢,不原始的資本主義階段也不好,披上了文明的面紗,在面紗后面很文明地吃人。
國務院扶貧辦:今年我國扶貧資金投入將達270億元
(2011.11.30)
主持人:國務院扶貧辦:今年我國扶貧資金投入將達270萬億——
孔慶東:270億。這個“萬”,不能隨便加。
主持人:哦,270億元!這一個“萬”加進去……
孔慶東:就多了一萬倍啊!“萬”不能隨便加。
主持人:怎么了?今天收到書,激動了。
孔慶東:高興了哈。
主持人:對。來看看: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宣布,根據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適應我國扶貧開發轉入新階段的形勢,中央決定將農民的人均純收入2300元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孔老師,關于扶貧開發這個話題,我們不止一次聊過了,現在政策也好、資金也好,全力、大力地扶持這些貧困地區,真的能讓他們脫貧嗎?
孔慶東:你覺得是“大力”嗎?剛才你一不小心,把270億元說成270萬億元,我馬上給你及時糾正,其實我不是為了在你面前顯擺。為什么呢?因為我真希望是你說的那個數字,我特別希望剛才石菲說的那個數字是真實的。石菲,你們年輕人對這數字沒有概念,在你們看來,270億跟270萬億,對你來說都是天文數字,反正都是你一輩子花不完的(主持人:對!想都不敢想),所以你覺得無所謂。但是,你如果真正了解我們國家真正的經濟發展狀況,各地各區域不平衡這個狀況之后呢,你就會對這個數字有一個具體的感受。什么感受呢?孔老師一個字給你概括:少!特別少。怎么知道它少呢?270億元——前兩天,石菲,咱倆做了一個節目,說各地政府“年終突擊花錢”,“年終突擊”花的錢是多少呢?(主持人:2.3萬億。)不是,3.5萬億!(主持人:啊,我怎么又記錯了?!)但是你說的也差不多,不管怎么樣,是以“萬”計的。那個“萬”應該加上,那個“萬”不能省略。3.5萬億——不管是3點多億,還是2點多億——跟這270億元比,這個比例是多少?1%。也就是說,我們“年終突擊”花的錢1%都不到,拿出來作為扶貧!這說得過去嗎?我覺得說不過去。我們扶貧事業搞了這么多年了——第一次浪潮從1986年,然后1994年,又到現在——上了好幾個臺階了。表面上看,你要單獨看一個貧困縣,你說比90年代進步了,90年代比80年代進步了,似乎扶貧好像有了進步,但是一個地方能不能改變面貌,不能夠只跟它自己的過去比。如果我們跟過去比,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提高了,這樣好像我們不應該提出任何意見了。除了縱著比,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是橫著比,橫著比特別重要。孔子說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什么叫多,什么叫少?它是個相對的概念,關鍵是均不均。一個人他有沒有幸福感,主要不是跟他自己過去比,是橫著比。如果我過去掙5塊錢,今天我掙10塊錢,你覺得我就幸福了嗎?我不是跟我過去比,我跟石菲比,石菲過去也掙5塊錢,今天她掙50塊錢,憑什么我就掙10塊錢?所以,關鍵是我們那些欠發達地區、革命老區、老少邊窮地區,它們跟周邊地區的差距,是拉大了,還是縮小了?必須用這個來衡量我們扶貧工作是否真正有了進步。你不能老說比過去強——比過去強,那就不用扶貧了,沒有“扶貧辦”,我相信人民生活都是在穩步地、不斷地提高。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270億元,太少太少了,至少要增加十倍。我記得是昨天還是前天,咱們談論校車問題,全國如果拿出錢來,給所有的學校都配置校車,這就需要三千多個億——這就是以“千億”計算的。你全國這么大范圍,扶貧,才用了270億。這個帳往這里一擺,就很清楚了。這說明我們這個扶貧,還沒有當成重點的一個事業來做。當然呢,這個新聞里面有一條說得很對:我們的扶貧,要著重于開發式扶貧。不是把這個錢,往下一發,就完事了,要培養他們的生產能力——這是最重要的扶貧。
主持人:不是原來有一句話嗎,說是不能只是給輸血,還得讓他們自己造血。
孔慶東:對,授人以魚,不如讓人會打漁;給他一條魚,不如教他怎么去釣魚。(主持人:對啊,因為你永遠給他拿錢,那得拿多少年啊。)當然,這個錢的投入,不是直接給老百姓了,投入還是幫助他們開工廠、辦企業、搞招商引資,主要還是辦這些。但是這個錢,作為啟動資金,我覺得都非常不夠。
網友:扶來扶去,都扶到基層政府口袋里去了,與老百姓無關。
孔慶東:就中國目前這個狀況,貪污腐敗現象比較嚴重,總有一批扶貧款不能真正落實到位。在這種情況下,你總的攤子又這么小,那給老百姓所得到的實惠就更少了。(主持人:對呀,尤其是我們想到那個賑災款從中都有人去拿這筆錢,更別說這種扶貧的款項了。)從這個角度看,扶貧款項必須進一步地增大。我覺得國務院自己肯定沒這么多錢,那你要動員社會的力量。
網友:為什么不對下崗工人扶貧啊?
孔慶東:那是另一個問題,這個文件主要說的是針對農業、針對農村、針對那些過去的貧困縣。
網友:一動亂就扶貧啊,有沒有新華社記者下鄉?
孔慶東:我們很多記者鄉是下了,但是他那個真實的報道啊,未必能夠發表和刊登出來。
網友:小康,第一次出現這個詞是在《詩經》中的“大雅”——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不知道整天喊“小康”的官員們,知道不知道什么是“小康”?
孔慶東:我們很多官員把這個“小康”,僅僅理解為一種經濟指標,就是人民群眾收入達到多少錢、吃穿不愁,他認為這就是“小康”了。其實“小康”呢,不僅僅是一個經濟概念,它是一個很整體的,包括政治、文化在內的一個統一的社會狀況、一個衡量標準。按照孔子所說呢,他所推崇的周禮的時代,那就是“小康”的時代。“小康”的時代跟“大同”的時代相比呢,已經墮落一個層次了——“小康”的時代就是人民管理得比較好,社會比較穩定;更理想的社會是根本不需要管理,都是圣賢的社會,那才叫“大同”。
紅歌會網微博已開通,歡迎關注:http://weibo.com/szhgh
紅歌會網由深圳市紅歌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辦,唱響紅歌,弘揚正氣,宣傳紅色文化和愛國主義,為中國實現公平公正的社會主義理想社會而努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