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全球六大央行聯手救市”,為什么“歐美股市皆大漲”
今天新浪新聞頭條大標題是:“全球六大央行罕見聯手救市 美歐股市皆大漲”。導語說:“北京時間12月1日凌晨消息,周三美國股市大幅收高,道指尾盤發力一舉收復12000點關口,大盤獲得2009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在歐洲債務危機威脅全球經濟增長的背景下,美聯儲聯手其他五家央行向遭受歐債危機打擊的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持,提振了市場信心。”各國央行“聯合救市”,這個句子在八十年代經常見到,這二十年有些面生了。那么,什么叫聯合救市,現在的聯合救市與七八十年代有什么不同,對經濟有什么作用呢?
所謂“央行救市”,就是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應量,手段是降低儲備率,給商業銀行增加貸款提供條件;或者降低利率;或者購買政府國債。說透了,就是印票子。央行又不生產賺錢,哪里來的錢?印出來而已。很多人讀《貨幣戰爭》時迷到陰謀論上了,對宋鴻兵介紹的央行的功能沒有注意。當然,讀讀王小強的《投資賭博新經濟》就更清楚了。
七八十年代西方央行,尤其是德國和日本央行為什么動輒“救市”?原因是這樣的:
1970年美元與黃金脫鉤,意味著美國可以印制美元就可以在國際市場買東西,美元印多了自然貶值。可其他國家,尤其是對德國和日本這樣的制造業大國來說,美元貶值就意味著本幣升值,本幣升值就意味著出口困難。這個時期的所謂“救市”的意思是“救美元”,不讓美元迅速貶值。辦法只有一個:德、日等國央行聯手買美元。市場上美元少了,美元自然升值。但央行買美元的錢從哪里來?當然是印的。于是世界經濟就處在美國不斷印美元,各國不斷印本幣,形成嚴重通貨膨脹。這個時期各國通脹率經常在兩位數。為了抑制通脹,各國不得不提高利率。利率一高,企業資金成本提高,加上匯率不斷波動,造成投資和生產困難,經濟增長停滯。這就是所謂困擾歐美十幾年的“滯漲”。所以說,當時每次聯合救市雖然一時有效,但印錢是個雙刃劍,又損害經濟。
為什么從八十年代中后期開始西方經濟又返醒過來了,不再聯合救市了,滯漲困局也突破了呢?是美國不再亂印錢了?不是,是世界全面走進金融經濟,或者叫賭博經濟了。
政府提高利率災難大,就只好降低利率。降低貸款利率必須首先降低存款利率,一時間存款利率趕不上通脹率。對物質生產來說,錢多了,物質財富少,物價就升高。但對于股票、期貨、匯市等市場來講,錢再多也不怕,無非是虛擬的股價上升而已。進入這些市場的錢越多,投資收益率越高。于是,大量資金脫離不賺錢的實體經濟,進場賭博去了。錢都去賭博了,實體經濟的錢就少了,于是通脹降低。
那么有多少錢進入賭場了呢?二戰后到八十年代初,道瓊斯股指年均增長3-5%,八十年代中后期到2007年,年均增長13-14%。全球外匯平均日交易量,1973年為150億美元,1983年600億美元,1992年1萬億美元,2001年每天3萬億美元,而當年國際貿易額僅僅每天平均350億美元,炒匯量是產品和服務交易量的85倍。到上世紀末,世界物質貿易總額為6萬億美圓,而金融產品交易為600萬億美圓,世界真正的“貿易”不足金融活動量的1%!到現在,股票交易額與上市公司增加值,匯市交易額與世界進出口總額,期貨交易額與期貨交割的比例都接近100比1。也就是各國印制的貨幣絕大多都跳進賭場里泡澡了。以錢生錢,舒服得很。
同時,匯率頻繁波動造成投資和生產難以有確切的財務預期,而發展中國家外匯管制,匯率穩定,是實體經濟好的經營環境。加上冷戰結束,中國這個世界勞動力數量、質量、價格最合適的國家進入全球化,而且明確提出兩頭在外的政策,這就為西方國家產業資本外移提供了巨大機會。于是從九十年代開始,大量發達工業國的產業資本向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中國直接投資。1991~1996年,發達國家通過跨國公司流入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平均每年增加32%。1990年發展中國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僅369億美元,2000年達到2525億美元,增長近7倍。中國始終在接受直接投資中派第一,在2002年第一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引資國家,2003年墨西哥也排到第八位。
大量資金進入賭場,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讓產成品價格下降,讓西方國家進入一個持續二十多年的物價穩定、市場繁榮、人民生活安逸的美滿幸福時期。
那么現在為什么西方又開始聯合救市了呢?而且還“罕見”?道理是這樣的:
這次的所謂救市,表現方式還是央行印錢,但目的不是穩定匯率,而是為了維持美滿幸福的生活。
產業資本跑了,本國創造的物質財富減少了,但政府和老百姓美滿生活靠的不是別的,還是物質財富。不生產物質財富而還要老百姓享用物質財富,只能不斷增加債務。因此,無論美國還是其他原工業國,這些年政府都債臺高筑,老百姓也沒存啥錢。換句話說,發達國家是靠一套新的經濟秩序,攫取了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中國人的勞動成果。
但這又是個雙刃劍:這套經濟秩序雖然能剝奪新興市場國家的勞動成果,但必然造成欠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中國錢的局面,而且本國政府、企業、居民的債務問題越來越嚴重。現在已經到了還了利息就沒有可花的錢的局面。
那么怎么辦呢?只有一條路,通過央行繼續印錢來還錢。所謂增加流動性,就是這個意思。
很多人想不通,各國印錢機器加緊生產,怎么還有流動性差的問題呢?前面講了,錢都到賭場泡澡去了,他媽喊他回家吃飯也不回來。這次六國聯合印錢,標志是股市大漲,啥意思?不就是又擴大了泡澡隊伍了么!這種救市與七八十年代救市的實際結果一樣,不解決根本問題,只是目的不同罷了。
美元、歐元一個勁兒的印,中國也只能跟著印,就看誰印得快了。他們印得快,人民幣就要升值,美元歐元就要貶值,因此要打壓中國,強迫人民幣貶值。問題在于,美元和歐元貶值是有利于本國制造業出口,可本國已經沒有了制造業,貶值對經濟增長的刺激力度很小,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大不了進口中國的少了,進口印尼的多了而已。
這就是貧道對西方經濟困局比較貼切的描述。中國怎么樣呢?中國也不好過,這六國不就有中國么?
中國摻乎進去是必然的。人家只要印錢,作為出口大國的中國就不能不印錢。但問題是,人家的澡堂多,服務周到,泡澡的多,因此物價受影響小。中國澡堂少,服務差。本來開了個房市澡堂,最近又關了,物價就麻煩。
當然,中國的問題不是泡澡和物價問題,而是二十年如一日地壓制農民工為代表的勞動者收入以維持出口增長的問題。現在經濟困局誰造成的?主要責任人是誰?繞的圈大點兒,是中國農民工。是他們長期忍受低工資,創造出能夠養活世界的物質財富,還價格低廉。由于利潤豐厚,工業國的產業資本進來了就不想走,他媽喊他回家吃飯也不走。經過二十年的訓練,西方國家無論資本家還是老百姓都不會生產了,都不會干活了,都不能忍受降低生活標準了。二十年不算短,現在讓這些國家重新組織生產,各個要素都需要再十幾年培養的。
因此,造成今天世界經濟困局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是中國農民工!
說點笑話,到此為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