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回歸毛澤東路線
探險勇者原創
自從胡錦濤接任總書記以后,中國外交方針有了明顯改變,加強與亞非拉國家的交往,團結亞非拉各國人民,改變二十多年來注重與歐美發達國家交往的外交路線;最近,中俄聯手在聯合國否決由北約提出的制裁敘利亞提案,挫敗帝國主義陣營的陰謀。當前,中俄海軍編隊異常活動,中國海軍有印度洋第九、第十編隊,西太平洋編隊,有明顯的針對性。
宇宙是制衡的,國際社會也必須制衡。一旦打破制衡,必然出現極端。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于前蘇聯共產黨出現戈爾巴喬夫背叛共產主義路線,分裂國家、造成國力下降,無力與帝國主義陣營抗衡。華約解散,北約得勢。中國執行親歐美的外交路線。在聯合國,附和美國北歐,完全喪失發展中國家領袖風范。歐美打阿富汗、侵略伊拉克,絞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狂轟濫炸南斯拉夫并且枝解南國。武裝干涉利比亞。指東打西,不可一世。充分暴露帝國主義的野蠻、霸權和掠奪、奴役各國人民的本質。
中俄聯合抗衡歐美的戰略格局必定抑制帝國主義的侵略勢頭。世界制衡格局的形成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亞非拉各國的和平發展。
以革命的兩手對付帝國主義的兩手,以和對和,以戰對戰,團結亞非拉以至全世界人民,堅決阻止侵略和武裝干涉,保衛世界和平,捍衛世界正義,這就是毛澤東的外交路線。
附文:中俄聯合力挺敘利亞
為了避免中東局勢失控,阻止北約軍事慣性對敘利亞動武,中俄兩國 11月22日 至23日相繼出動海軍艦艇,形成南北呼應,這種異常現象從戰略的角度分析是很不尋常的。筆者觀察來看,結合不久前中俄兩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由北約國家提出對敘利亞制裁后的又一次戰略合作。
近期,北約提出對敘利亞制裁決議被中俄否決后,北約并沒有停止軍事上的行動和部署。以色列透露, 11月12日 美國“布什”號和“斯坦尼斯”號航母穿越霍爾木茲海峽,在伊朗海岸對面擺好了架勢。筆者再結合歐美債務危機持續發酵遲遲得不到解決,“戰爭廝殺”轉移危機的可能性增大。盡管11月份相繼召開了G20、APEC、東盟三場峰會,各國推諉根本沒有落實解決金融危機的有效方案,歐美國家普遍把矛盾推向中國,怪罪于人民幣匯率。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北約正在排擠中俄在中東地區的戰略空間。俄戰略和技術專家表示,“敘利亞對俄羅斯來說是在中東地區最具軍事意義的國家”。因為在敘利亞有俄羅斯在地中海地區唯一的海軍基地“塔爾圖斯”,俄欲保住地中海唯一海軍基地。再俄羅斯和敘利亞的軍事合作密切,最重要的盟友和武器進口國,俄羅斯已向敘利亞提供了6套2S6彈炮綜合防空系統、18套“山毛櫸”-M2E地空導彈系統、36套“鎧甲”-S1野戰防空系統及大量針式肩扛式地空導彈,使敘利亞具備較強防空能力。
再者,在這次西方竭力施壓之際,俄羅斯仍通過不同途徑向敘利亞出售新一代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不僅如此,俄羅斯還邀請敘利亞軍人不久前參加了在俄境內舉行的獨聯體年度“戰斗合作-2011”聯合防空演習,敘軍人在現場觀摩學習如何擊落飛機和導彈。其中,伊朗也是俄羅斯在中東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涉及在核電、民營等領域多方面的經濟利益也包括軍事戰略。
相對來說,中國能保持敘利亞、伊朗關系也很重要,中國在敘利亞、伊朗兩個國家涉及多方面的經濟利益,能源戰略和地緣政治。所以,中俄共同利益的存在勢必結合起來制衡北約,加強戰略合作阻止北約對敘利亞和伊朗動武,共同維護中俄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避免地區安全局勢惡化。
從當前形勢看,前后二天中俄兩國外交先后發言證實,俄羅斯11月22已有3艘俄羅斯軍艦駛入敘利亞海域。俄媒還稱,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將在下個月被派到地中海東部海域執行任務,俄專家認為,俄航母在這種敏感時刻到達地中海是俄軍政高層“力挺”敘利亞的一個“刻意安排”。也有分析認為,從戰略角度看,俄羅斯極有可能采取類似的動作,因為俄不愿失去它在地中海唯一一個海軍基地。
與此同時,中國海軍艦艇編隊6艘艦艇相繼通過沖繩本島-宮古島之間公海水道駛向太平洋。雖說中國外交聲稱是中國海軍每年的例行訓練,但軍艦駛向太平洋國際海域聯合訓練演習,與俄羅斯海軍出動時間不差上下,從戰略上觀察是很敏感的。這是中俄之間軍事史上少有的異常舉動,不難看出意在警告北約。文/羅里吧嗦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