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息平臺是抑制藥價、剿滅假藥的有效工具
鑒于:1、地區藥品招標是政府行為,沒有理由因這個行為在藥品上加價;2、采購是職務行為,因索賄而推高藥價違法;3、改開已經三十余年,再拿不出新辦法、強調舊機制沒有理由;4、“以藥補醫”是嚴重的不道德政策。醫的功能是診治,應當按實際診治能力考慮利益;5、……
因此建議:國務院醫改辦設置網上藥品信息平臺。公開所有相關信息、限制政策和規范新的藥品供求程序,實現大眾監督。這樣專業機構平時就可以把工作重點放在對藥物生產的質量監督上去。當然,這樣做會滅掉許許多多與醫、藥無關人員的暴利機會。如果要保住這些寄生蟲,也必須知道已經有人反對了:老百姓心里清楚得很,看著辦吧。
轉發新聞一則供參閱。
國務院醫改辦回應藥物利潤高現象
http://msn.huanqiu.com 2011-11-22 07:27來源:京華時報
據新華社電 日前媒體報道,出廠價不過0.6元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北京中標價11元,銷售價超12元,而山東的銷售價卻僅高于成本價幾分錢。昨天,國務院醫改辦的有關負責人表示,造成這種巨大差異,主要是各地推行基本藥物采購工作的進程快慢。
國務院醫改辦有關負責人說,省級招標采購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只招標,不采購。雖然是集中招標,但在采購中又恢復到分散,規模優勢沒有得到有效發揮。二是增加成本,導致藥價虛高。藥企不清楚準確的供貨數量,難以測算供應成本,同時還要考慮二次談判中的“公關”費用。另外,藥款回款不及時,追討藥款成了企業繼“二次公關”后的另一項不合理開銷,這些最終都轉嫁到藥品成本中。三是基層機構采購藥品難以保證質量。四是藥品流通秩序紊亂。舊機制還導致藥品流通環節過多,醫藥利益關系錯綜復雜,招標和促銷環節存在商業賄賂現象,加劇了藥品招標的不規范。五是“以藥補醫”機制扭曲了醫療機構的價值取向。
去年11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指導意見》,一些地方開始實施基本藥物采購機制,降低藥價效果立竿見影。該負責人介紹,以幾種藥為例,2ml、0.3g規格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廠價0.6元,在北京地區的中標價是11元,在實行了基本藥物采購機制的河南省中標價是0.67元,山東省是0.7元,山西0.68元。同一規格的氟康唑膠囊出廠價是1.29元,北京中標價9.55元,而山東中標價是1.64元,四川中標價2.14元,湖北是1.38元。
該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各地的基本藥物采購工作進度明顯加快,截至10月底,全國超過2/3的省(區、市)按新機制出臺了采購文件,還有北京等9個省(區、市)未嚴格按照新機制采購或未出臺文件。
6毛藥變12元
■新聞回放
日前,央視調查發現,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廠價不過0.6元,在北京中標價卻為11元,最后賣到患者手中超過12元。據銷售代理公司負責人稱,他們以每支4元價格,將克林霉素磷酸酯賣給醫藥代表,醫藥代表再以中標價11元賣給醫院,中間差價7元。這個中間差價就是“返費”。
這7元中,返費醫藥代表拿走10%左右,其他的都作為回扣給了醫院和醫生,而這當中開藥醫生的回扣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一般都要占到藥品中標價的40%左右。
■專家說法
醫改進入深水區 各地進度不一
著名醫院管理專家王健康表示,目前,隨著我國新一輪醫改進入到深水區,針對百姓疾呼的“看病貴”問題,各地已經通過減少藥品招標采購的中間環節、建立統一的招標采購平臺、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政策等方式,降低藥價中的虛高部分。但因為目前各地尚處于試點摸索階段,且藥品購銷環節中的藥價虛高現象存在多年,且頗為復雜,因此目前各地的執行情況和進度不一而同。
去年12月1日起,除國家實行特殊管理的麻醉藥品等藥品外,北京市對同一企業的同一藥品,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執行統一的采購價格、銷售價格,做到同一藥品同城同價。據了解,整體招標采購價格比此前不同隸屬關系的醫院獨自招標模式藥價平均降了16%。
王健康表示,一年多來,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的“降低藥價”舉措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沒有達到國家對基本藥物采購和管理的規定。
本報記者 李秋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