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的口號,是建設和諧社會,既然要建設和諧社會,就意味著要減少矛盾的發生,最大限度的化解矛盾,也就是說社會需要一個好的制度,最大限度的減少矛盾的發生,當矛盾生產的時候,通過這個好的制度最大限度的消解矛盾產生的危害,讓矛盾不至于對社會產生較大的沖擊。當然,我們首先應該明確的是,矛盾、斗爭絕不是社會發展的動力,社會發展的動力在于社會各階層的和諧和相友相助。因此,對于當代中國,我們要減少矛盾的產生和最大限度的化解矛盾,前提是必須要對當代社會的基本矛盾做出一個較為準確地分析。
當代社會,社會矛盾日益繁蕪,矛盾的主體也愈趨復雜,這樣,我們首先是要確定社會的基本矛盾以及基本矛盾的矛盾主體,因為基本矛盾以及基本矛盾的主體是派生其他社會矛盾以及矛盾主體的根據和來源,基本矛盾的矛盾主體得以確定,也能讓我們準確分析該基本矛盾。那么,當代社會基本矛盾的矛盾主體為何,這對基本矛盾主體的對立和統一是在哪兩個主體之間進行,按照人類社會一般的常識,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官員和百姓之間的矛盾,這一基本矛盾的矛盾主體自然是官員和百姓。官員和百姓的關系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社會生活的開展也主要圍繞著這一對基本的矛盾主體展開,不論在何種制度的國家,這都是最基本的事實。因此,我們不能因為害怕矛盾而對官民矛盾避而不談,而這也不是我們的基本觀點,我們不是一直認為是矛盾推動了社會發展嗎!
中國的社會基本矛盾同樣是官民矛盾,而由于中國有特點的社會制度,使這種基本矛盾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化呈現出了中國獨有的特點,當代中國社會基本矛盾——官民矛盾,在現階段有這樣的三個顯著表現:
第一:百姓日益高漲的自己當家作主的強烈要求和官員堅持替人當家作主之間的矛盾。
百姓作為國家的公民,作為社會的一員和社會生活的參與者,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在社會生活中,有著強烈的自己當家作主的愿望,他希望自己的聲音,希望自己的態度,能夠對社會的發展起到應有的作用,能夠對自己參與其中的社會生活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時更希望在涉及到個人利益的事情上,自己有發言權,自己能夠在不傷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自己決定自己的行為并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當家做自己的主。可是,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百姓的這一愿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究其原因,有歷史的原因,更有現實社會百姓當家作主的具體條件準備不足,也有官員堅持替人當家作主的思想在作祟!
第二;百姓日益高漲的社會財富分配公平、公正的要求和官員堅持按照權力大小進行分配之間的矛盾。
作為社會的勞動者,在為了這個社會做出了貢獻之后,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或者在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之后,卻因為沒有一個公平、公正的制度而導致自己在競爭中失敗,最終不能在該社會中獲得合理的回報,這些都讓百姓對社會財富分配有著強烈的改革要求,他們要求社會財富分配不在出現極大地兩極分化,他們希望社會財富分配要做到國民待遇的均等化,他們希望在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之后,有一個公平、公正的制度為他們的競爭作保障。而在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上,有些官員的態度卻很曖昧,盡管他們也說,要實現國民待遇的均等化,可以現實卻是社會貧富差距逐年加大,官員和百姓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國民待遇的不均等也成為了現實的規章制度,比如最簡單的不同人群的不同的醫療待遇等,這也是當代社會官民矛盾突出激烈的一點。
第三:百姓日益高漲的言語自由的要求和官員堅持壟斷話語權之間的矛盾。
人人都有是非之心,既然人人都有是非之心,那么就應該讓每個人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是非,而不能鉗制天下人之口,而不讓人言是非。天下有道,庶人不議論。那么是不是庶人不議論,天下就有道了,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厲王止謗”成了歷代帝王學習的榜樣。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百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百姓的智識的進一步開啟,官員無力在充當“教育者”的角色,都使百姓要求言語自由,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成為一種現實。而言語的自由表達同時也會反過來進一步開啟民智,使民意的宣泄成為有序、合理性的活動。當代社會,網絡謠言遍地,這和百姓不能自由的表達有著密切的關系,不能合理、正常的表達、自然就通過其他途徑、甚至是不合理、不合法的途徑表達,這樣的結果是讓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受到了損害,包括堅持壟斷話語權的官員。官員對話語權的壟斷,有歷史的原因,但是,官員更應看到這種做法對社會整體的傷害,它并不能起到糾正社會風氣的作用,反而會惡化社會生存環境。
百姓日益高漲的自己當家作主的強烈要求和官員堅持替人當家作主之間的矛盾;百姓日益高漲的社會財富分配公平、公正的要求和官員堅持按照權力大小進行分配之間的矛盾;百姓日益高漲的言語自由的要求和官員堅持壟斷話語權之間的矛盾,是當代中國社會基本矛盾的特殊表現,是所有矛盾的發源地,這是中國社會走向進步、走向現代化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矛盾。而要消解這些矛盾,減少矛盾給社會帶來的災難,僅僅靠百姓的自覺是不夠的,官員有什么樣的表現直接決定了這些矛盾的走向!我們希望社會的穩定,我們更希望社會的穩定不是通過犧牲“人”的利益為代價,不論是百姓或者是官員的利益!
作于 2011年11月20日 于從吾廬!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