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獨家網http://www.dooo.cc/thread-1813-1-1.html
有人說利比亞戰爭結束了,有人卻說內戰剛剛開始。北約入侵利比亞讓我們回想起一百多年前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二者究竟有何同異?且看獨家網為您呈現的兩次戰爭的對比報道。
多選題:
今年三月份打響的利比亞戰爭與111年前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有許多相似之處。請在以下選項中選出正確的說法。
A:都是多個國家聯合侵略弱國或小國
B:戰爭都受經濟利益驅動
C:都利用了國內階級或民族宗教矛盾
D:都有帶路黨參與
E:半年結束戰斗
F:將被侵略國家變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G:戰后都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賠款
A:都是多個國家聯合侵略弱國或小國
利比亞戰爭是由北約主導,而美國有份的。其中英法兩國最為積極,尤其法國。利比亞曾被英法占領,故而法國希望繼續控制利比亞來恢復自己之前在非洲的勢力范圍。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由八個國家共同派兵,而非統一指揮的:英美俄德法奧意日。前期八國聯軍統帥為英國人西摩爾,而后期則為德國元帥瓦德西。
B:戰爭都受經濟利益驅動
主要目的是為了利比亞的石油,利比亞是世界上第八大石油輸出國,西方各國的石油集團都在利比亞有大量的投資。為了自己的利益免受侵害,同時也為了不讓曾對抗西方的卡扎菲繼續執政,他們希望借機對利比亞進行打擊,把卡扎菲趕下臺。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主要目的是為了更有力的控制中國,這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國家。擴大原料產地與市場。同時慈禧太后及義和團的仇外情緒也讓他們非常不爽。八國聯軍希望借此打擊中國的自發反帝運動。
C:都利用了國內階級或民族宗教矛盾
利比亞戰爭的導火索本是內部騷亂。對于內亂,一般認為主要由于卡扎菲的專制統治,以及受到近來席卷中東地區的抗議浪潮的影響。但這個國家陷入分裂有著深刻的根源。利比亞戰爭,是繼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戰爭后,西方國家為首的軍事聯盟第四次對主權國家發動的大規模軍事打擊。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前,中國國內也有動蕩不安的狀況,主要是義和團運動。然而義和團運動的主要矛頭指向的是殖民主義,打的是扶清滅洋的旗號。在外敵當前的狀況下,義和團運動的反帝運動顯然具有愛國和進步的性質。因此,義和團運動與利比亞內亂性質有所不同。
D:都有帶路黨參與
讓西方主持人哭笑不得的利比亞帶路黨:“我作為一個利比亞人,我歡迎英國公司來,我歡迎美國公司來;我們不要俄國人,我們不要中國人來!我們就想要西方人來,這就是我的觀點。這也是大多數利比亞人的觀點。” [詳細]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帶路黨“華勇營”起到了先鋒作用,獲得了西方媒體的極大關注和高度贊賞。《泰晤士報》在1901年的一篇評論中說:“無論將來如何,談及華勇營的積極戰斗精神時,他們當然會擁有勇敢無畏的口碑。” [詳細]
利比亞戰爭2011年3月開始,然而經歷半年多后,當卡扎菲被暗殺,利比亞戰事仍然沒有結束,過渡政府內部矛盾重重,利比亞反對派拒絕聯合,內戰才剛剛打響。 [詳細]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于1900年6月開始,同年12月基本結束戰斗。聯軍提出《議和大綱》十二條迫使清政府全盤接受。次年九月簽署《辛丑條約》宣告戰爭的結束。
F:將被侵略國家變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利比亞戰爭,是西方大國新殖民主義的體現。 [詳細]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標志著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G:戰后都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賠款
據法國郵報報道,北約為利比亞戰爭開出了賬單,向利比亞提出4800億美元賠款,相當于利比亞50年的石油出口收入。正可謂量利比亞之物力,結列強之歡心。 [詳細]
戰后,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以關稅、鹽稅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9.8億兩。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獨家網小編給出的答案是:ABDFG,你的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