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政部前不久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據,2011年1至9月全國財政收入為816693億元人民幣,完成全年任務的91%,與此相對應的是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的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也都保持著比較高的增速。如果在正常的經濟環(huán)境下,這本是一個好消息,但是聯想到最近各地中小型企業(yè)因為無法獲得正常的流動性,大都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倒閉潮、跑路潮此起彼伏的現實景象,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的消息,確實很難讓人們興奮起來。
根據2010年12月全國財政工作會議的報告,2011年全國財政預算收入的目標為88910億元,較上年增長8%,但是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2011年全國的財政收入突破10萬億元已經成為定局,其中前8個月財政收入的平均增速為30.9%,雖然9月份全國財政收入的增速為17.5%,較前8個的平均增速下降了近一般,但是它也遠遠超過了年初制定的8%的增長目標。
在當前由通貨膨脹所引發(fā)的一系列危機中,由于政府高速增長的財政收入和各地比較高的GDP增速,已經同經濟的基本面,產生了很大程度的背離,特別是在受貸款難和高物價之累的中小型企業(yè)和社會大眾,正在承受著巨大生產、生活壓力的時刻,采取減免稅收,進而降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的收入水平,就應該成為當前擺脫危機、抑制通貨膨脹的重要選擇。因為,雖然表面上看政府財政收入的減少,可能會導致它所提供的公共服務的減少,但是,由于它不僅能夠為中小企業(yè)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發(fā)展環(huán)境,同時還能夠增強居民生的消費積極性,更加重要的是這種舉措一旦實施,勢必還將能夠加快我們經濟轉型的步伐,因此,以降低政府的財政收入為代價,進而換取經濟基本面的良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應該是目前眾多選項的最優(yōu)選擇。
我們知道,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yè)已經超過一千多萬家,占企業(yè)總數的99%,雖然它們提供了80%的城鎮(zhèn)就業(yè),但是它們創(chuàng)造的產值卻只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0%多,另外50%主要由數量不到1%的國企創(chuàng)造,而中小企業(yè)交納的稅收卻占國家稅收總額的50%左右。僅僅從它所提供的就業(yè)率和所交納的稅收情況來看,中小企業(yè)在國家經濟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逾的,但是目前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確實是不容樂觀。根據全國工商聯提供的相關研究資料,如果我們不對處于困境之中的廣大中小企業(yè)施以強有效的援手,那么它們中的三分之一很有可能在此次危機中死去,因此,無論是從經濟的角度來說,還是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立刻采取對中小企業(yè)減免部分稅收的政策措施,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都將會是利大于弊。
現代經濟學的常識早就告訴我們,對于依靠稅收增加收入的政府來說,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味增加,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最起碼它還有一個支出問題,既收支平衡才是政府施政的最佳選擇。而根據統(tǒng)計,2011年前三個季度,雖然全國的財政收入已經完成全年任務的91%,而財政支出卻只完成當年目標的59%,為了實現財政預算的收支平衡,在年底之前突擊花錢就成為定局,而在中國這樣一個國情十分復雜的環(huán)境里,突擊花錢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又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因此,以保護中小企業(yè)為契機,對整個稅收體系進行結構性調整,實行平衡的、有彈性的稅收政策,在當前就顯得非常有必要。而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首先要改變的不僅是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每年都在追求的層層加碼的財政收入目標,更要改變一個時期以來各地普遍存在的居民收入趕不上經濟增長,經濟增長趕不上財政收入增長的發(fā)展現狀況。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