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決定》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意識形態和宣傳文化工作新情況新特點,及時研究文化改革發展重大問題,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掌握文化改革發展領導權。把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組織實施、一同督促檢查。把文化改革發展成效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作為衡量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業績的重要依據。
《決定》的這段話告訴我們,能否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強國目標能否實現,各級黨委和政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說,各級黨委政府的官員能否認真執行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是能否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文化強國目標的根本所在。
在當前,中國不少官員腐敗墮落,官員作風敗壞嚴重影響了社會道德風尚的大滑坡,致使我們的社會出現了許多不該出現的事情。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官員的職業道德,官員的道德風尚,不僅是社會廣泛關注的一個熱點,而且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保證。
事實上,官德問題,與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文化強國目標是緊密相聯系的。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文化強國目標,就必須解決好官德問題。這就是說,官德問題是事關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成敗的一個這個根本制高點,能否搶占官德這個制高點,將是能否建成文化強國的一個關鍵。
在中國民間,有這樣一個歷史方面的傳說:秦始皇修萬里長城的傳說。相傳,秦始皇之所以能夠修建起中國的萬里長城,關鍵就在于秦始皇有一根“趕山鞭”。聽老人們講的故事說,秦始皇的“趕山鞭”很是神奇了得,可以驅趕山脈,把山脈趕去需要它去的地方,象放牛娃用鞭子敢牛一樣。聽老人們說,秦始皇就是用自己的“趕山鞭”驅趕山脈,在中國修起了縱橫亙古的萬里長城的。
當代中國,如果也有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趕山鞭”,就不愁文化強國的建設及其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中國可有打造文化強國的“趕山鞭”?答案是十分肯定的。
中國當前設置官德“高壓線”,就是打造文化強國的“趕山鞭”。當今中國官德的“高壓線”,如今已經在悄然面世,這已經不是什么鮮為人知的秘密。
據新華網北京11月3日電,中組部最近印發《關于加強對干部德的考核意見》。與此同時,新華社消息稱,國家公務員局已經制定《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大綱》。
《關于加強對干部德的考核意見》與《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大綱》,其實質就是治理官員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的猛藥。也可以說,這是約束官德方面的紅色“高壓線”。
《關于加強對干部德的考核意見》明確要以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廉潔自律為重點,加強對干部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行的考核。考核道德品行,主要考核干部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兑庖姟芬?,突出德在干部標準中的優先地位和主導作用,把德的考核結果體現到干部的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管理監督等各個方面。對德表現好的干部,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
《意見》明確注重選拔五種干部,堅決不用五種人。即注重選拔理想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干部;注重選拔自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善于推動科學發展的干部;注重選拔堅持原則、敢于負責的干部;注重選拔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干部;注重選拔執政為民、清正廉潔的干部。堅決不用政治上不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力的人;堅決不用品質不好、為政不廉的人;堅決不用群眾觀念淡漠、對人民群眾沒有感情的人;堅決不用作風不正、熱衷做表面文章和搞形式主義的人;堅決不用不堅持原則、奉行好人主義和嚴重鬧不團結的人,已在領導崗位上的要撤換下來。
《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大綱》要求“十二五”時期對全體公務員進行一次職業道德輪訓。培訓內容以忠于國家、服務人民、恪盡職守、公正廉潔為主。培訓大綱內容明顯突出“官德”修養,覆蓋全國1000多萬公務人員。
對此,有網友評論:中國掀官德風暴,積聚向善力量。評論認為:輿論一直在呼喚向善的力量。凡是損害政府公信力、破壞商業誠信以及挑戰人類道德底線的行為,都會受到媒體和公眾的“口誅筆伐”。
由此我們看到,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文化強國目標,中國掀官德風暴,已經成為一個事實;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文化強國目標,中國官德“高壓線”悄然面世,這也是一個事實。這些事實告訴我們:中國打造文化強國的“趕山鞭”已經開始揮動。
如果說,秦始皇用他絕無僅有的“趕山鞭”修起了中國的萬里長城,那么,在當代中國,官德“高壓線”這“趕山鞭”,無疑會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在中國成為現實。
中國官德的“高壓線”,就是把中國打造成為文化強國的“趕山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