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早已認識到了“網癮”現象及其帶來的危害,家長對孩子上網都會自覺不自覺的予以一定的限制。但是,據我觀察,當前青少年對手機的依賴程度遠大于電腦。手機依賴已經成為青年人甚至一些中年人中的普遍現象!
隨著手機的普及(其普及率要遠大于電腦),青少年隨身帶著手機已不是什么稀罕事,沒有手機反而顯得“另類”。手機起初只是為了滿足異地通話的需要,方便人們聯系。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對于手機娛樂越來越高的需求,手機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3G”手機的上市,反映出手機行業迅猛的發展勢頭。手機的功能不再局限于通信,各種游戲軟件(單機、網游)、即時通信軟件(QQ、飛信等)、商務軟件、上網、手機電視等等遍地開花。手機已經成為集娛樂、工作與通信于一身的“全能通”了。而正是這些新鮮元素強烈吸引著無數手機用戶尤其是青少年們,使他們逐漸喜歡甚至迷戀上高質量、高性能的手機(IPHONE系列、蘋果手機等成為很多青年人談論與比較的對象)。
無論是在外打工的新生代農民工還是正在學校里的學生(尤其是大學生),人們總可以注意到這些現象:在公交站臺甚或行進的公交車上,他們手里總是拿著手機,不知道在點著或者翻動著什么,聚精會神,甚是投入;坐在路邊的椅子上休息的時候,總會發現有人拿著手機不知疲倦地玩弄著……在校外這些情況,相對比較分散,但是在校園里,這種情景隨處可見:在班里不想聽課時、在自習室原打算寫作業時、獨自走路時、等人或者排隊時、吃飯時、和別人聊天時、同學或社團聚會時、上廁所時、躺在床上原打算休息時……一旦玩上手機,一般都是半小時以上,甚至幾個小時。在玩手機過程中,時間是如此的沒有“流量”,相對枯燥的上課或者工作來說,簡直就是時光飛逝!
可是這些手機迷們花這么長時間玩手機到底都干了些啥呢?
1、瀏覽網頁
青年人尤其是學生幾乎都有自己的QQ空間、人人賬號、微博、微信等,沒事的時候,到自己的主頁上轉一轉,雖然大部分情況下自己無話可說,但是卻以看他人言論、日志為樂。還有關注一些社會新聞、明星八卦、叫人噴血的圖片、雷人語錄等等。
2、玩單機游戲、網游
無聊的時候,打打《三國殺》、《植物大戰僵尸》、《仙劍奇俠傳》等,或者進入騰訊、人人應用區域,開始“手游”挑戰:摘菜、摘花、養動物、打工等等。
3、登錄QQ、飛信和人聊天
空虛無聊的時候登錄QQ,和多個“好友”同時進行“無厘頭”式的聊天,往往沒聊幾句就結束了,失落感油然而生。
4、查看郵件、未接電話與短信
在工作和學習過程中,突然感覺到什么,然后掏出手機查看一二。
5、看電子書
現在很少有青年人能夠安下心來認真讀一本紙質書了,電子書的便利以及其內容的豐富性(武俠小說、科幻小說、言情小說等)逐漸贏得了大批手機用戶的青睞。
……
由上可知,在大部分情況下,手機用戶僅僅將手機作為一種娛樂消遣手段。據觀察,現在很多大學生每個月的手機流量都會超支,而真正用于打電話的費用一般都是一、二十元(學生干部、愛打電話的人除外)。
那么人們對手機如此依賴或癡迷原因有哪些呢?
1、手機的高度智能化、娛樂化。(客觀因素)
2、生活在信息化時代的人們極易感到空虛與無聊。由于勞動力的解放,人們生活條件逐漸改善,物質生活已經得到基本或者較高滿足,而精神生活長期得不到滿足,核心價值觀的偏失使人們極易空虛,而這無疑為手機的介入創造了較好的社會環境條件。
3、由于國家實行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絕大多數人的興趣愛好被扼殺在搖籃中,這導致不少青年人對生活缺乏興趣和激情,很難有什么事物能讓他們真正為其付出時間和精力。長此以往,人們便逐漸將注意力轉移到手機、電腦等可消遣的電子產品上來。
4、對現實的逃避。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人們愈來愈疲憊。在工作、人際交往以及感情上的不順與焦慮讓人們感覺到越來越壓抑。網絡交友聊天既能滿足內心發泄的渴望又能通過與陌生網友的交談排解內心的苦悶和獲得心靈的慰藉。
5、對大學生來說,自由時間變多,自制力不夠,加之對自己的人生缺少一以貫之的規劃,擠過高考獨木橋的大學生很容易成為手機(或電腦)上癮者。
當然,對手機的依賴并不一定就是#手機上癮#,但是若不加控制,你我都很有可能就會成為手機上癮者之一。
那么手機上癮又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首先,不喜歡與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交往,逐漸疏遠同學、同事、親友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相互間變得冷漠。
其次,手機上癮者時刻盯著自己的手機,大腦經常處于繃緊狀態。使人精神長期緊張,處于疲勞狀態,對工作與學習產生負面影響。
再次,手機在上網時會產生輻射,長時間看手機屏幕對人眼睛有所傷害。
另外,研究表明長時間發短信會降低智商,降低與人溝通交流能力,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當然,危害遠不止于此,在此不一一列舉。
為了讓我們尤其是青年的一代能夠擺脫或遠離手機上癮的威脅,讓我們從下面做起吧!
首先,拓展個人生活的空間,不斷培養自己的能力,學習新的東西,找到適合自己的更多的興趣點。
其次,對大學生來說,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規劃,并且努力去實施。敢于去接受新事物、培養新能力、迎接新挑戰。
再有,嘗試著盡量減少手機的使用,要多與人交流、積極結識新朋友,在公共場合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
希望每一個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能夠自查一下,是否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或者自己的小孩對手機有一種較強的依賴感甚至是癡迷感,請及時規勸他們,積極引導他們,不要再讓我們及以后的一代成為手機“奴隸”(手機奴)。
附:手機成癮(官方解釋):又稱手機濫用綜合征,手機綜合征、手機焦慮癥等,區別于對手機的依賴,是指個體因為使用手機行為失控,導致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一種癡迷狀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