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精英恩仇錄
看精英在不同性質企業的關鍵時刻是如何上演其愛恨情仇的。
當初資改派絕情冷酷、與仇家無異地對待國企,現在對私企卻是視如己出、關懷備至。愛憎分明、迥然不同,真是冰火兩重天呀。
民企想要胡作非為時,就叫囂小政府大市場,當民企自作聰明地吃了福壽膏后嘔吐滿地且含有尚未消化的一些狗糧等穢物而讓同類踩上跌倒摔傷了,資改派就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就忘記了自己要黨政分開的鼓噪,就借助自身絕對化和過分集中的手中權力來割好肉、補爛瘡。也就是在“共克時艱”的幌子掩護下用老百姓的錢填窟窿或者是把銀行壞賬掛起來維持虛假繁榮的泡沫經濟或者是再印錢又導致進一步的通貨膨脹、人民群眾跟著遭殃。
這事上就不像禍害國企那樣招商引資地改制了,也就不能引進戰略投資者來幫助“促進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催生現代產業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了,因為對此等爛事,外資無利可圖。
當初說國企那是落后的,不必破產可以幫扶的也必須破產,6千萬職工陸續下崗,不怕引起社會動蕩,有膽敢表示異議者就被“依法治國”的伺候,如通鋼的秋后算賬、《 廣東千人沖擊茂名石化襲警案宣判 14人被判刑 》。現在高利貸崩盤就要盡心竭力地捂蓋子,就不敢讓它們破產了。正腐也就當仁不讓、勇立潮頭地一反常態地“大政府、小市場”起來,如今相當于“救美國就是救中國”的翻版和再現即“救瘟州就是救自己”
改制的惡浪滔天,領導的正確指示也就如同鬧市之人語、瀑下之魚鳴,微不足道、無濟于事了或者是被陽奉陰違地掛羊頭賣狗肉。
江澤民在1998年指出:國企改革“不能變成只有出售一種形式,統統采取一賣了之的做法。”并強調要“加強監督檢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絕不允許在‘改革’的名義下利用職權化公為私。”……“中國絕不會搞私有化”和“絕不能搞私有化”。(《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148、51、68頁)
吳邦國同志《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96年12月11日)中,遵循《憲法》規定,正確地指出:“當前,一部分國有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比較多,有些還比較嚴重,但這不是公有制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和增長方式,還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只能說明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而不能作為私有化的根據。這是事關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問題,對此,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決不能動搖。”“私有化不能解決中國這樣一個后起的發展中大國的快速發展問題,不能實現共同富裕,勢必導致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和社會危機,廣大人民群眾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2006年2月22日李榮融在國有產權管理暨產權交易工作會上的講話中說道:“我還是說這兩句話,小平同志講,社會主義一是公有制,二是共同富裕。在公有制中,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是核心,所以我們在座的同志要共同努力,保持我們國有經濟持續穩定地發揮主導作用。在我們國資委進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的時候,我就要求全體黨員都觀看蘇聯解體的專題片,蘇聯共產黨是20萬黨員的時候,取得了革命的勝利,200萬黨員的時候打敗了法西斯,但是到2000萬黨員的時候,黨被解散了,蘇聯解體了,這個教訓很深刻。國有經濟是重要基礎,抽掉了這個內容,沒有太多的社會主義內容。”
……同時也有右的干擾,概括起來就是全盤西化,打著擁護開放、改革的旗幟,想把中國引導到搞資本主義。這種右的傾向不是真正擁護改革、開放政策,是要改變我們社會的性質。一旦中國全盤西化,搞資本主義,四個現代化肯定實現不了。中國要解決十億人的貧困問題,十億人的發展問題。如果搞資本主義,可能有少數人富裕起來,但大量的人會長期處于貧困狀態,中國就會發生鬧革命的問題。中國搞現代化,只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歷史上有人想在中國搞資本主義,總是行不通。我們搞社會主義雖然犯過錯誤,但總的說來,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吸取歷史經驗防止錯誤傾向》—會見西班牙副首相的談話《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229頁)
當初對于國企改革說是要自我完善,但不知怎的就通過改制的伎倆最后竟然江山易主了。這其中的高達天文數字的國資流失是人所共知、有目共睹的,不再贅言。
韓丁先生說:中國精英們,總是先找到原來體制中間的個別問題和困難,加以放大和渲染,以此解決局部個別問題著手,達到拆毀整個經濟結構的目的,這一手段屢屢得逞,知識精英就是以此去迷惑人民中間那些警惕的眼睛。
國企、私企,雙重標準、兩樣待遇,道德的血液流到哪里去了?
有些人的改革與設計師的提醒和警告完全是背道而馳、南轅北轍的,所以才產生了成堆的問題。
小平先生較之前30年更晚時間的教導,對于從根本上解決高利貸問題,我認為在今天不僅是尤為緊迫,而且是應刻不容緩,因為鄂爾多斯那里正在顯露溫州苗頭,山西那里也必是暗流涌動,否則,將來如樓市跟著效仿出現跑路問題,就會火燒連營,那時再如何解救?恐怕施救者或被燒得焦頭爛額,或者說要葬身火海。
“我們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而“某些人所謂的改革,應該換個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資本主義化。他們‘改革’的中心是資本主義化。我們講的改革與他們不同,這個問題還要繼續爭論的。”(《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42、297頁)
因為我們在改革中堅持了兩條,一條是公有制經濟始終占主體,一條是發展經濟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終避免兩極分化。——《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不存在根本矛盾》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三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48頁)
只要我國經濟中公有制經濟占主體地位,就可以避免兩極分化。——《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不存在根本矛盾》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三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48頁)
中國要解決十億人的貧困問題,十億人的發展問題。如果搞資本主義,可能有少數人富裕起來,但大量的人會長期處于貧困狀態,中國就會發生鬧革命的問題。中國搞現代化,只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鄧小平《吸取歷史經驗,防止錯誤傾向》(1987年4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29頁
“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中國人民從五四運動到現在六十年來的切身體驗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歷史結論。中國離開社會主義就必然退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絕大多數人決不允許歷史倒退。…社會主義的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產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而不是為了剝削。由于社會主義制度的這些特點,我國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理想,共同的道德標準。以上這些,資本主義社會永遠不可能有。資本主義無論如何不能擺脫百萬富翁的超級利潤,不能擺脫剝削和掠奪,不能擺脫經濟危機,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種極端嚴重的犯罪、墮落、絕望。”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