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合作不應僅限經貿
邱 波
普京訪華的消息甫一公布,各路媒體便展開了鋪天蓋地般的報道和評論。情態如此表現并不令人意外。這不僅是因為,這是普京宣布明年三月重返克里姆林宮計劃后的首次重要訪問,同時也是作為總理任內的最后一次訪華;因此,盡管是一次例行的會晤,但其意義卻非比尋常。因為相關趨向意味著,有可能再當兩任俄羅斯總統的普京必將對俄中關系的未來發展擁有實質性意義的深遠影響力。事實上,普京此次訪華之旅業已取得豐碩成果。中俄雙方不僅就管道原油貿易價格完全達成一致,而且在爭議已久的天然氣合作方面,普京也在記者會上表示:“談判距離終點已經不遠了”,從而顯示了雙方的互信已然達到更高境界?! ?/p>
中俄安全均險峻
需要強調,盡管兩國總理昨天簽署的《中俄總理第十六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涉及到了經濟、人文、旅游、農業、衛生、融資等多項領域,但筆者認為,中俄兩國似乎也應該對政治和軍事層面的內容展開有實質意義的探討。情況很清楚,由于雙方經濟存在互補性,即便沒有政府主導,兩國經貿合作的前景也將極其廣闊;相反,由于懾于敏感原因而不愿觸及政治與軍事議題,以致兩國的安全困境趨向升級。不是嗎,不論是涉及俄國安全的北約反導系統的逐步推進,還是涉及中國安全的南海激蕩的不加停息,實際上業已凸顯了兩國安全的趨向險峻;可以說,只關注經貿而忽略安全的國家,其經貿利益也是難以得到維系的。
筆者之所以特別關注中俄之間的政治與軍事關系,顯然是源自雙方的安全境遇有相當程度的雷同。人們知道,葉利欽時代的內政不僅完全接受了西方指導的“休克療法”和“全盤西化”,而且在外交方面也向西方“一邊倒”;如此表現竟未能令俄羅斯融入西方,卻反而因為北約東擴和“顏色革命”而令俄羅斯面臨著蘇聯解體在俄重演的局面日益強烈。其實,事態如此發展并不令人意外。情況很清楚,幅員如此廣闊而軍事實力如此強大的俄羅斯,又怎么不成為西方的搞垮對象呢?同樣,盡管中國從未有過擴張歷史,盡管中國對現有的國際秩序表示了充分的尊重并盡到了自己所能盡到的責任,但有關“中國威脅論”的喧囂幾乎從不停頓的事實,卻還是突出體現了中國的迅猛發展為西方所不容的現實動因;事實上,只要感受一下美國在韓國有駐軍、在阿富汗也有駐軍、并且還對中國的南海權益多加干涉等一系列圍堵中國安全的嚴峻事態,世人就可以感受到,筆者的擔心就決不是杞人憂天。
學者討論不應成問題
正因為中俄兩國的安全境遇極其復雜而險峻,因此,早已定性的“中俄長期戰略伙伴關系”是否有進一步提升的必要或空間,則顯然是雙方學者需要展開探討的實際話題。需要強調,雖然中方仍一直重申“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如果筆者俄前總理普里馬科夫所提倡的“俄中應建立軍事同盟”的主張在中俄兩國學術界進行推演,則似乎也沒什么不妥;理據很簡單,在西方媒體所不時鼓噪的“亞洲小北約”儼然成型以及北約反導系統迅猛開展的形勢下,筆者以學者身份來表達自己的主見,肯定不應該成為不能接受的選擇。
坦率而言,在極端敏感的問題上,如果學者或媒體不能代替政府發聲,其可能會面對困頓前景對兩國人民來說,則無疑是相當不負責任的。事實上,既然西媒沒有因為鼓噪“亞洲小北約”和鼓吹北約反導系統而令各自的雙邊關系發生動蕩,那么,中文媒體發表關于“俄中應建立軍事同盟”的拙作,顯然也不應該掀起軒然大波;從實質意義上說,“俄中應建立軍事同盟”的想法至少可以對“亞洲小北約”的不負責言論起到某種程度的遏制作用。既然中國已經萌生了創建媒體帝國的理想,而這不正是中文媒體展示自己獨到理念的時機嗎?!
作者為資深評論員
作者:邱 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