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礦工獲救一年 多人失業、酗酒、患精神病
編譯:林奐成
去年10月13日,智利救援隊在圣荷西礦山(Mina San José)救出最后一位受困地底的礦工,結束這場歷時69天、牽動全球人心的援救行動。一年后的今天,《紐約時報》披露了幾位獲救礦工的現況。
一年前受困地底的桑奇斯(Jimmy Sánchez)現在找不到工作,生活陷入困境。跟其它8名礦工一樣,桑奇斯成為“創傷后癥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的受害者;因此,他必須每個月前往智利首都圣地亞哥(Santiago)與心理醫師面談。
現年20歲的桑奇斯透露,許多獲救礦工都有精神方面的困擾:“我們心中深藏恐懼,害怕永遠無法與家人重逢,或是終將面對死神的降臨。我們無法抹去那段記憶。”
礦工表示,許多同僚現在仍然失業且經濟狀況比以前更糟。《紐約時報》指出,僅有4名礦工重回老本行,2名礦工賣蔬果維生,而有一人成為卡車司機。
獲救之初,礦工頗受智利國人關懷與援助。例如,智利礦業大亨法爾卡斯(Leonardo Farkas)捐給每位礦工1萬5千美元(約臺幣45萬元),希望他們劫后余生后好好休養;另外,法爾卡斯也曾為兩名新婚礦工免費提供住所。
另一名礦工潘尼亞(Edison Peña)獲救后一夕成名,但他無法適應突如其來的名聲,因而以酒澆愁、濫用藥物。他表示:“以前我們被奉為英雄,但到頭來卻必須靠蠅頭小利維生,這聽來格外諷刺,對吧?”
心理醫生吉力布蘭德(Rodrigo Gillibrand)負責治療9名罹患精神疾病的礦工,他認為礦工的心理陰影跟越戰老兵相似,也建議他們不要重回礦坑工作。
2011年10月13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