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馬上就要訪華了。
曾幾何時,中國與俄羅斯在歷史上好似一對冤家,經常怒目而視、劍拔弩張;有時候也有溫情脈脈、互遞秋波。
元朝的成吉思汗曾經遠征歐洲,據說最遠的地方就到達過莫斯科附近。
清朝康熙時期中俄在雅克薩打了一仗,簽訂《尼布楚條約》穩定了中國北方邊界。但是清朝末期,沙俄利用清政府的內憂外患,強迫清朝簽訂了十幾個不平等條約,搶占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再加之鼓動外蒙獨立,又挖掉了中方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中國國土由一個桑葉形變成公雞形。
進入到20世紀,因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變成友好同盟國。中國共產黨奪取全國政權后,上世紀五十年代中蘇關系進入蜜月時期,毛澤東一生當中唯一的兩次出國就是出訪蘇聯。中國在蘇聯的幫助下,打下了自己堅強的工業基礎。那個時候,蘇聯老大哥從軍事到經濟,從工業到農業,從航天到科技,什么東西都是先進的,中國對蘇聯全盤學習。
到了60年代風云突變,中蘇從論戰開始交惡,直到珍寶島中蘇再打一仗,兩國關系進入冰河期。改革開放后,隨著戈爾巴喬夫訪華到北京見到鄧小平,以及后來中國與俄羅斯將雙方的邊界確定下來,中蘇關系才逐步恢復正常。葉利欽和普京當政時期,中俄之間出于地緣政治關系以及共同對付西方壓力,雙方越發走得近了。
隨著俄羅斯現任總統梅德韋杰夫到任,如果不出意外,現任總理普京會順理成章的再次出任俄羅斯總統,因此普京的訪華具有格外重要的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此次普京訪華不是“總理級的”而是“總統級的”。
據說普京的訪華團隊中,有大批的企業大亨,包括俄羅斯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公司、鋁業聯合公司的老板。因此可以認為,普京訪華會涉及到雙方重要的經濟合作。除此之外,普京與胡總書記、溫總理的會面,雙方將進一步強調兩國在重大全球問題上的友誼與團結。外電評論說:兩國常常密切合作,對抗美國和歐洲。
據俄副總理亞歷山大.茹科夫透露說,俄中之間計劃簽署的文件大致分成三類:
一是政府之間的文件,包括雙方總理第16次定期會晤的聯合公報,政府間委員會人文合作的議定書等。經濟現代化領域合作備忘錄,內容涵蓋工業、投資、納米技術、航天研究、生物技術、信息業及其他領域的創新合作;
二是部門之間的文件,包括農業方面及疫情監控等方面的備忘錄;
三是公司之間的文件,總計簽署20個經貿合作協定,總價值達到70億美元,大部分將在第六屆俄中經濟論壇簽署。
據了解,與上世紀五十年代不同,上次中俄之間的關系是,蘇聯全面幫助一窮二白的中國搞建設。而本次中俄之間的關系是雙向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俄在發展核能、航天和航空制造方面有優勢;中國在高鐵、造船、發電設備和替代能源方面遠遠領先。
此外中俄之間在天然氣協議方面引人矚目。中俄在2009年10月就俄羅斯通過兩條連接西伯利亞與中國的輸氣管道,每年向中方供應700億立方達成框架協議。然而雙方在天然氣價格上存在分歧,雖然普京訪華不一定能最終敲定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但是相信雙方能在其他能源合作上,比如核能方面達成共識。預計普京上臺以后,能在政治上進一步推動輸氣管道協議。
世事變遷,令人感慨。記得也就是在今年8月底,我曾到東北考察過,在黑河口岸,我親眼見到對岸從海蘭泡過來的老毛子拿著空包到中方,回去的時候全是大包袱小行李的,其中裝的都是在中國購買的日用品。中俄之間從一方全面有求并依賴于另一方,變成現在的中國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在制造業方面占有優勢,我們不得不說,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大踏步的前進,取得的成績是令人注目的,當然中國的問題仍然很多。在世界歷史的舞臺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競爭,誰能取得最終勝利,現在下定論似有一點過早。但是我堅信,如果中國不受干擾,繼續按照這條道走下去,前途依舊是光明的。
或許這就是歷史的輪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