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鐵追尾事故
信號設備供應商卡斯柯被指壟斷信號市場
文章發于聯合早報網(2011-09-29)
沈澤瑋 報道 北京特派員在上海地鐵10號線疑因信號系統故障而發生追尾的消息傳開后,其信號設備供應商卡斯柯(Casco Signal Ltd.)迅速成了眾矢之的。關于卡斯柯如何冒起,以及它如何在中國鐵路信號市場中筑成壟斷地位,過去兩天都被媒體逐步掀底。
卡斯柯是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中國國務院國資委直屬大型央企)與美國通用鐵路信號有限公司(現為法國阿爾斯通公司,Alstom SA)于1986年在上海合資成立的。注冊資金為1億元,是中國鐵路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卡斯柯:斷電是事故主因
事故發生后,被媒體追逐的卡斯柯并沒有正式公開回應。位于上海的卡斯柯公司還大門緊閉,刻意回避媒體。迄今,卡斯柯只在事發當天針對《華爾街日報》的電郵詢問做出回應,公司發言人說,初步跡象表明上海事故的原因并非信號故障,而是更大范圍的斷電。
卡斯柯的合資外企阿爾斯通昨天也通過電子郵件發布消息稱,斷電是導致上海地鐵10號線發生追尾事故的原因。公司發言人在電郵中堅稱,“我們很肯定,事故的主因跟信號系統毫無關系”。早前,阿爾斯通通過網站說,上海10號線地鐵的信號設備是由卡斯柯提供的,并指10號線地鐵設計時是要成為中國最大的無人駕駛地鐵線路。
卡斯柯之所以被放置在放大鏡下檢驗,是因為它不只是上海地鐵10號線的信號設備供應商,撼動全中國的7月23日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信號系統供應商也叫卡斯柯。而就在溫州動車出事后十來天,8月2日上海10號線發現“開錯方向”的罕見事故,調查稱也是卡斯柯信號調試故障所致。更早在2009年12月22日,上海地鐵1號線發生兩車側面碰撞,信號系統的供應商,還是叫卡斯柯。
在北京,地鐵線路也遭遇過卡斯柯故障。據《北京晚報》報道,2008年5月28日,北京地鐵2號線因西直門附近的信號故障出現停駛近半小時。同年7月24日,地鐵機場線始發列車因信號故障,晚發20多分鐘。
盡管卡斯柯一再與交通事故形影不離,它在中國的版圖卻愈擴愈大,在地鐵和鐵路信號市場里幾乎成了寡頭。
據報道,在城市軌道交通方面,卡斯柯的產品廣泛運用于上海、北京、大連、長春、天津、深圳、廣州等多個城市的地鐵線路上。在鐵路產品方面,卡斯柯產品獲運用的范圍更廣,分別涉及京滬線、廣深線、青藏線、膠濟線、合寧客專等鐵路,在全中國的18個鐵路局中,該公司的列車調度指揮系統覆蓋11個鐵路局,業績共涉及14個鐵路局。
在中國高鐵和地鐵進入快車道發展的時代中,卡斯柯以及背后的中國通號和阿爾斯通都是受益者。單以上海地鐵10號線的項目為例,卡斯柯所獲得的信號訂單就價值2400萬歐元。另有媒體報道指,卡斯柯已從最初只負責阿爾斯通設備在中國的組裝和安裝,并無核心技術,發展到目前擁有一部分與自動監控等有關的技術。公司宣傳材料稱,“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中對列車位置實現動態跟蹤的方法”這項專利的相關產品,在2010年實現銷售3億余元。《經濟觀察報》報道更指出,目前中國所有鐵路調度集中系統均出自卡斯柯公司。
有中國網友呼吁鐵道部要“徹底查查卡斯柯公司的產品有沒有入網證和合格證!”,“全路立即停用其產品!”有網友影射,卡斯柯一再出事,當中可能涉及違規行為。
也有的替卡斯柯說話:“國內的企業出了狀況都推給設備廠家,找個替罪羊,風聲過后繼續用它,貌似已成潛規則。”
284人不同程度受傷
上海市衛生局昨天通報了受傷人員的最新情況,截至28日上午9時,地鐵10號線兩車追尾相撞事故共造成284人不同程度受傷,9家醫院參與了救治工作。目前,已有189人出院,住院和留觀95人。就診檢查人員中年齡最大為85歲,年齡最小6個月;外籍人士有7人,其中4人已出院,3名在院的為輕傷。在院人員傷情穩定,無危重傷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