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持美債、幫美救市:一個阿Q式的活雷鋒
——對中國繼續增持美債官方理由的幾點質疑
導言:魯迅筆下的阿Q每每受辱之時,總是采用一個慣用的伎倆進行自嘲,那就是自我陶醉式的精神勝利法。而如今,阿Q的這種品性也被感染到了中國對美債的增持上,明明是遭人綁架、血本難歸,卻到頭來硬說自己投資的債券收益正常、安全可靠,并像一個阿Q式的活雷鋒那樣,在異國行俠仗義、幫人解困。
如今的美債實則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可中國卻一直把它當作寶貝來投資。據“《人民日報》海外版9月20日報道,美國財政部近日公布,中國今年7月份增持美債80多億美元,這已是中國連續第四個月增持美債,并且是連續14個月穩定在1萬億美元以上。”
現在,美元在不斷貶值、美國主權債務信用也在降級、經濟復蘇更是后繼乏力,中國為何還要繼續增持美債呢?其基本的考量又是什么呢?且聽一聽一些政府部門智囊們的說法吧。
安全性——美元資產仍是市場次優選擇
在近日歐洲各國相繼出現主權債務危機的復雜變局中,對外匯儲備資產安全性的考量越來越成了一個關鍵性的因素。
在外匯儲備的用途和投向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朝才質問道:“外匯儲備資金用出去,首先要確保穩定性和安全性,不買美債買什么?買股票安全性更差。”從安全性的角度上看,美元資產仍然是市場上最優的。國際金融與國際經濟研究室的副主任閆小娜對此剖析道:“在歐洲主權債務仍然持續的情況下,美元資產相對歐元資產還是比較安全的;美元資產也較日元資產安全;從長期看,盡管近20多年來美元匯率一直不斷貶值,但是全世界仍然有約3∕4的資本凈流入美國。在這種情況下,美元資產仍然是所有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次優選擇。”
由此看來,中國繼續增持美債也還是比較對路的。因為它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仍是市場上最優的債種。
若論及安全性,美債毫無疑義地都是市場上最優的,它的還本付息都是絕對有保障的。因為作為金融霸主的美國不可能缺錢還本付息,美國政府也從來不用擔憂自己到期有沒有錢還債。這里的玄機是,憑借美元的國際儲幣地位,即使有一天美國政府從國際市場上借不到錢償還舊債了,它還有最后一招可用,那就是印鈔還債。它只要開機印鈔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自己所欠下的債務清償掉。市場上需要多少,它就能增發多少,其貨幣發行能力并沒有什么外在特別的限制,僅僅接受自己體系內的一點行業自律而已。唯一對它有強制性約束力的東西,就剩下防止美元國際儲幣地位崩盤的顧忌了。
正因為如此,一些外匯管理局的精英們總是在這樣安撫著國內民眾的擔憂,美債并沒有違約,它的還本付息都是正常的,其安全與保值也是沒有問題的。
作為一種國際儲幣,美債當然不用為自己的到期清償能力發愁。因為它欠下的所有債務都可以通過自己的直接印鈔進行清償。到期還本付息了,如果沒有現金了,它就可以開機印鈔,而且是需要多少就印多少,絕對不少別人半文利息和本錢。
如此開機印鈔出來的安全性,也許只有傻乎乎的中國把它當回事兒,并作為自己繼續增持美債的一個理由。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也許沒有誰的安全性再能高于美債的安全性了。因為它總是有著無限的清償能力來到期還本付息,而且是一文不少。如果換上歐洲小國希臘的主權債務,它就可能成為一種到期還不上本、付不起息的垃圾債券,以致使投資血本難歸而成為一種要不上來的死賬。有著國際儲幣地位支撐的美債卻是從不賴賬的,一到期就隨時都能按約還本付息。
然而,在美元的不斷貶值中,死抱著這種貨幣幻覺或虛擬資產賬面上的安全性不放,只會把自己血汗勞動出來的國民財富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美元金融霸權的空手套中。美國的金融殖民,其實質就是用自己打著白條的美元自由交換別人的血汗勞動產品,用以供養自己寄生蟲式的生活。所以,這樣的安全性本身就是一種紙糊的東西,靠不住。
“不買美債買什么?”這個財政部的智囊王朝才質問得真是對極了!難道除了這種垃圾般的美債,中國外儲起來的美元在國際市場上就買不到其他東西了嗎?美國能用它到處買別人的石油、礦產、地產、股權、生活日用品,中國又為何不能進行同等的購買呢?實際上,中國也完全可以用自己外儲起來的美元到海外市場購買自己實體經濟運行所必需的東西。既然如此,卻為何睜著眼說著“不買美元買什么”之類的瞎話呢?中國外儲起來的美元為何不去跨國性地購買那些用以支撐自己經濟持續增長的戰略性資源的開采權,為何不把自己的產業鏈跨國性地拓展到更遙遠的域外呢?就像美國的康菲公司能全資買斷渤海灣蓬萊19—3油田的跨國開采那樣。中國外儲起來的美元為何不能也到美國購并它們的優質企業或戰略性資源開采的控股權呢?中國外儲起來的美元并不是只有美債可買,而是有著很多替代性的東西可買。即便美國不允許中國外儲起來的美元購并它們的優質企業,那么也還可以把它投向非洲、南美等地進行自己的戰略性購買,以開辟那些能夠支撐自己經濟持續增長的原料產地或海外市場。
如此看來,又怎能還像王朝才所質問的那樣:“不買美元買什么?”僅拿美元資產的安全性說事豈不太荒唐了。
阿Q式的活雷鋒——增持美債、幫美救市
總有一些政府部門的專家們在認為,“中國增持美債,客觀上幫助美國減緩了為彌補財政赤字大量印制美元、引發通脹的壓力。中國增持美債維護了世界金融穩定。美國欠中國巨額借款,其償還能力直接取決于自身經濟發展的好壞,中國只有幫助美國救市,令其經濟起色才能保證收回借款。”(同上)
這就是中美經貿往來和相互依存度不斷加深上的一條鎖鏈,救人就是救自己。
按照這些政府部門御用智囊們所進行的這種自循環式的邏輯推演,中國也只有繼續發揚這種活的雷鋒精神,勒緊自己的腰帶,緊縮自己的胃口,幫助比我們富裕許多的美國救市,讓它們有錢負債消費我們血汗勞動出來的產品,才可能達成某種戰略合作與經貿往來上的雙贏——借錢把美國的負債消費市場救活了,中國的外向經濟和出口行業才可能繼續存活下去。其實質就是我們實現了自己經濟的快速增長,而美國的寄生性生活則用我們血汗勞動出來的產品填飽了自己的肚皮。總之,沒有了美國負債消費市場的支撐,中國的經濟增長又豈能在世界上獨秀起來!論證得真是妙極了!
令人困惑的是,對于這種被勒緊腰帶的民生需求,又有誰來救救它呢?難道中國民眾內需的提振不是拉動歐美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嗎?它們為何不借錢救救中國的這種萎靡不振的內需呢?歐美的經濟體不是老抱怨自己的增長乏力嗎?為何不把自己的產品廉價地輸送到中國直銷呢?中國民眾的胃口一開張,又何愁不把你們的經濟增長拉動起來。中國不要老是想著借錢當雷鋒,幫助歐美救市,也該想一想怎么救自己了。有這么多的外儲,為何不想著從海外市場買回些東西經營一下自己國內的民生呢!
世界需要互助,雷鋒也還是要當的,但也不能老是這樣單向地當下去。如果老是這樣當下去,就可能把自己辛辛苦苦創造出來的國民財富虧個精光。
由此看來,中國繼續增持美債的這兩個專家智囊級別的理由,實則都是一些偽命題,根本就經不起一駁。
中國的外儲只要不想繼續虧個精光,就必須減持美債這些金融虛擬資產,而把它投向各種實體性資產的增持和購買上。同時,中國也還需痛下決心,以經營自己的民生需要為根本的取向,對自己的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進行戰略性調整,用自己的民生需求支撐和拉動自己的經濟增長,以減少對美負債消費的過度依賴。這是減虧外儲、救贖自己的一條根本出路。否則,中國繼續把自己的外儲美元釘購在美債的增持上,縱然能夠博得一個美國最大債權人的頭銜,然而充其量也只是它們的一個長工——楊白勞而已。這就是整個問題的實質所在。
2011年9月26日 初稿于論道書齋 胡顯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