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訪局周邊怎成危險地帶
就因為住在國家信訪局附近的小旅館里,河南洛陽市伊川縣一名進京游客就被當成了訪民,半夜被人叫醒、毆打、擄走、遣返。對于這名趙姓游客被抓,該縣古城鄉信訪辦主任解釋稱:“四路通”臨近國家信訪局,上訪者很多。趙沒有社會經驗,跟上訪者住到一間屋,才會被錯抓。
照這樣的解釋,倒是游客的不是了。堂堂國家部委周邊,竟成了訪民的危險地帶,成了當地獲知訪民信息的線索。就因為這里上訪者多,到這里來抓人遣返,一抓一個準,省時省力。不知這是國家信訪局的榮幸還是悲哀。
這個危險地帶范圍廣而不確定,如果沒有眼線,很難做到精準。這一點洛陽早就想到,并已運作得非常嫻熟了。據稱,古城鄉5名上訪者到旅店登記后,旅店就通知了洛陽市駐京部門。這旅店就是眼線,兩頭賺錢,蠻有“黑店”風范。
有了這源頭的精準信息,一切就順理成章。于是乎,當地洛龍區領導獲悉信息,指示古城鄉“必須擺平”。于是乎,北京的黑保安公司受命抓人。洛陽這一彪人馬的抓人遣返過程,直觀地揭示了一條遣返訪民產業鏈的存在。這條產業鏈的始端,從國家信訪局周邊開始模糊定位,到旅店發出訪民信息進行精準定位,再到各地駐京部門反饋信息回到當地指揮中樞系統,至此半程;再從當地中樞系統按照“誰的人誰接回”原則,給訪民所在地下發遣返指令、抓人指令再送至黑保安公司,上訪者被運回當地。如此循環往復,訪民不息,運作不止。
顯然,要讓這條產業鏈運轉下去,沒有巨額資金是不行的。據稱前些年旅店眼線通知一個信息可得100元,黑保安公司遣返一個人收費2000元。據稱,此次洛陽當地鄉政府是按6人“結賬”的,花了兩萬多元,這筆錢恐怕不會出自當地領導的個人腰包。不知這資金是用維穩名義,還是直接用遣返名義。不知這樣的產業鏈,只是洛陽的發明,還是許多地方的實踐。但我們可以肯定地知道,有這樣的產業鏈運行,訪民是沒有“逃逸艙”的,必然地要陷入上訪被抓、抓了遣返、遣返了再上訪,間或夾雜著被毆打等非人待遇的周期性命運。
此次游客被錯抓,只是“偶然事故”,并非產業鏈出了紕漏。所以被錯當訪民,在于“沒有鄉干部隨行”。由此,我們更應該感謝這位游客,因為他的被誤抓讓我們知道了危險地帶的存在,看清了抓人遣返產業鏈的運作過程。如果記者和各級干部要到危險地帶去體察一下訪民的民情,品嘗一下被毆打遣返的滋味,除非鄉干部又因故沒隨行,否則必會被看作不相干的陌生人而放走的。(喬子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