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張啟發分道揚鑣!轉基因毒大米的末日到了!
核心提示:
在孟山都意圖大舉進軍中國,通過先頭部隊張啟發等受美金培養和拳養的所謂轉基因科學家,試圖控制中國的糧食時,袁隆平,作為當代具有戰略意義的科學家,挺身而出,大打非轉基因牌,此舉非常正確!我想,袁老的此舉想必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徘徊、思考后而作出的一項深思熟慮的決定!讓我們對袁老的這一重大決定表示祝賀!
另一方面,我們也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所謂那個張啟發的轉基因BT毒大米的“比喝水還安全的”謊言已經徹底破產了!轉基因毒大米的末日不久就要到了!
我們也呼吁,中國政府應立即收回在轉基因重大轉項上的巨額投資,用于支持袁老的非轉基因超級水稻的研究,以及綠色有機農業的開發,讓科學研究真正回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以造福全中國人民!
袁隆平廣西田間地頭推廣非轉基因超級水稻
袁隆平超級稻畝產逾926公斤 稱沒有轉基因技術
2011年09月20日 05:57 新京報 劉春瑞
袁隆平超級稻畝產破900公斤
大面積高產攻關成功,已通過農業部專家組驗收;為世界首例
昨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高產攻關獲得成功,湖南隆回縣百畝試驗田畝產達到926.6公斤。當天下午,湖南省農科院舉行發布會,農業部高產攻關驗收組組長程式華宣布,經專家組驗收,由袁隆平研制的“Y兩優2號”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平均畝產926.6公斤。
據了解,實現雜交水稻大面積畝產900公斤是世界雜交水稻史上迄今尚無人登臨的一個高峰。
焦點
靠什么突破900公斤
袁隆平說,此次畝產突破900公斤,概括起來主要有三點:良種、良法和良田,缺一不可。良種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礎,三良必須配套。在良法上,除了栽培技術、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今年有個特別的地方,使用了專門的超級稻專用肥,起了很大的作用。去年畝產840公斤的時候,沒有使用這種肥料。
除了這三點,袁隆平還強調天氣因素也很重要。
900公斤的超級稻推廣耕種的話,也需要良種、良法和良田這三個條件。
中國水稻所所長、研究員程式華坦言,該品種水稻目前只能在得到驗收的湖南境內推廣,由于全國水土、氣候差異較大,因此大面積推廣還有相當的難度。
產量怎樣算出來的
9月18日,在邵陽隆回縣羊古坳鄉雷鋒村,由農業部組織專家,對袁隆平院士研制的“Y兩優2號”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地進行現場測產驗收。
此次驗收由中國水稻所所長、研究員程式華掛帥,成員來自江西農業大學、江蘇農科院、湖南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等單位。
專家組將107.9畝等待驗收的試驗田分18組并編號,再從中選取三塊田進行檢測。其中一塊由高產攻關示范小組推薦,其他2塊則由專家組成員抽簽后確定。
經隨機選擇,最終確定了2、5、8號片區作為現場測產地。“一般按高中低標準,選3塊區進行現場測產,到時取平均值算產量。”程式華說。
由于在山區,還沒有實現機械化收割。村民用鐮刀收割水稻后,拿到打谷機上脫粒,然后把谷子裝進蛇皮袋。專家組成員用紅筆在已編號的蛇皮袋上畫圈確認,防止有人從別的地方搬來稻谷作弊。
程式華介紹,脫粒完成后,還要將稻粒篩選干凈,最后進行水分檢測與稱重。由于收割前晚下了一場大雨,致使雜交稻含水量超出可準確檢測的范圍。“
三塊試驗田的水稻,經烘干、除雜等計算后,加權平均百畝片平均畝產926.6公斤。
之前,袁隆平根據公布的畝產的稻穗量、每一株稻穗的接穗率、每一粒稻谷的粒重數據,預測出的畝產量為930公斤。
為何追求更高畝產
在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的今天,為什么還要不斷追求更高畝產?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馬國輝介紹,當前國家下大力氣來確保18億畝耕地的紅線,在我國現有耕地增量有限的情況下,提高水稻單產是保證我國糧食安全非常重要的一條途徑。
據袁隆平介紹,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為主食,現在每公頃生產的稻米可養活27人,到2050年,每公頃必須養活43人。袁隆平告訴記者,中國雜交水稻在世界許多國家都適合種植,如果世界上雜交稻種植面積增加7500萬公頃,每公頃按增產2噸計算,可增產糧食1.5億噸,能多養活四五億人口,有效保障世界糧食安全。為幫助人類告別饑荒,中國科技人員已做好準備。
聲音
雜交水稻沒有轉基因
超級雜交稻和普通水稻在口感上有何不同?在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上有何不同?
對于這些普通消費者關注的問題,袁隆平表示,在80、90年代,主要解決溫飽問題,追求產量,品質和口感是第二位的。現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不滿足于吃飽,而是要吃好,所以我們也做了戰略調整,既要高產,又要優質。但有一條原則,不以犧牲產量為代價求優質,我們做到了超級稻口感好得不得了。
對于“雜交水稻中有沒有轉基因技術”的疑慮,袁隆平明確表示“沒有”。此外,曾有人對雜交水稻是否有副作用也抱有疑問,袁隆平說,我們推廣雜交水稻時是1976年,已經35年了,并沒有出現副作用。
現場
等到“90后”沖上千公斤
9月19日下午,在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舉行的“超級雜交稻第三期目標攻關重大突破記者見面會”上,袁隆平一襲白色西裝“亮相”。面對記者們“長槍短炮”的圍攻,老先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和興奮。
“昨天一天我都在辦公室里等著,晚上也很焦急,睡不著覺。直到零點三十分,接到專家組發來的測產數據后,我心里的一塊石頭才終于放了下來。”袁隆平說。
“實現畝產700公斤的目標,我們用了4年時間;實現畝產800公斤的目標,我們又用了4年。這次畝產900公斤目標獲得重大突破,我們用了7年。”袁隆平說,“Y兩優2號”沖擊畝產900公斤的成功,再次證明只要有好的品種、好的種植栽培方法和優質耕地,我國水稻仍有較大的增產空間和提升潛力。
“這一次的成功突破意味著這個目標完全有可能實現。”袁隆平說,下一步他將把奮斗目標設定為畝產1000公斤。
“也許十年左右時間,等我變成‘90后’時,中國超級稻就可以實現畝產1000公斤的目標了。”(綜合新華社 央視 中國之聲等媒體 本報記者 劉春瑞 報道)
(新京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