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指路我們走,新青年誓做護旗手 ——吉林省暨長春市社會各界群眾深情緬懷毛主席去世三十五周年座談會紀實 (鐘再紅同志報道)2011年9月11日(星期日)下午,吉林省暨長春市社會各界群眾深情緬懷毛主席去世三十五周年座談會在長春市一所高校的二樓會議室如期舉行。
參加這次座談會的有吉林省暨長春市社會各界群眾,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工商學院的部分革命師生是座談會的主體部分。 座談會主持人鐘再紅同志首先為全體與會者播放了視頻《從頭越》。這一視頻回顧了從毛主席去世起這三十年改革開放的簡要歷程。 參加座談會的中青年同志談起當時(1976年9月9日下午3時,正式播出毛主席去世的消息)自己的感受和周圍人士的反應。
一位高校老編輯以親身感受向談不同時代的對比。他1935年出生在河北省衡水縣,童年時家鄉被日本侵略軍占領。家人和鄉親都被迫為日本人做工。他本人在外出拾柴過程中被日軍追打,險些被子彈擊中。解放后,他努力學習,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社會主義專業,大學期間就加入黨組織。 這位老同志諄諄教導在座的青年學生:新舊社會兩重天,展望征途斗志堅。物到極時終須變,度過寒夜曙光現。
一位外貿公司原職員也從個人經歷和單位變遷角度向同學們講述不同社會制度下的不同。
吉林大學同學講述了自己社團的建設情況,播放了他們2011年暑期參加東北地區社會實踐的視頻。吉林大學同學表示,我們21世紀的革命青年,應當做高舉和捍衛毛澤東主義偉大紅旗的護旗手。目前應大力加強社團建設,發揮帶動同學、輻射外校的作用。各校進步同學應率先實現大聯合。
鐘再紅同志在會上指出,不同時代有不同歷史課題,不同時代有不同歷史任務需要解決。馬恩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列寧使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實踐;毛主席提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并進行文化大革命這一具體嘗試。21世紀的革命者要解決的歷史課題和歷史任務是:如何在蘇聯、東歐這樣的原社會主義國家發動革命并取得勝利?勝利后如何重建社會主義?大家就此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