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是教師節,又是中秋節,還有就是9月9,喜慶日子不說喪氣事,再說,也不能給老人家添堵,好啦,今天,可以把如鯁在喉的東西一吐為快了。
朋友們都關注到,今年6月4日以來,位于渤海中南部海域的蓬萊19-3油田連續發生溢油事故。截至9月6日,700桶原油滲漏海面,溢油累計造成5500多平方公里海水污染,給渤海海洋生態和漁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被部分網友稱為“海上動車事故”。
5500平方公里污染是什么概念,它占渤海總面積的7%。
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故,鬧的“地球人都知道”,英國在完全封堵漏油源后,被迫賠償了200多億美元才罷休。渤海益油如此大災,至今關注度和處理力度卻遠沒有“動車事故”那么給力。
責任方康菲公司為何敢在中國的土地上如此之牛?
從網咯上查找,方知:康菲石油是美國一家國際一體化能源公司,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探、生產、加工和營銷等。康菲石油是全美第三大能源公司
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共同開發中國海上最大油田之一--蓬萊19-3油田,面積覆蓋約3200多平方公里。
1999年發現的這座海上油田,可采儲量5億桶,02年一期項目投產,日產8萬桶,08年二期最高日產達到15萬桶。中海油無償從國家拿來海洋土地資源,再招標,外國開采,擁有51%股份,這就是特色合作,你開采,我分成。或曰坐享其成。
但是,外國公司不是傻子,憑什么風險、投資都是我的,你來坐享其成?在許多方面肯定有制約中方規則。難怪康菲底氣那么足,原來“中海油”在保護國企的幌子下暗中幫著康菲公司,扮演和事老的角色。
那么,溢油事件是否和合作方式有關,答案是肯定的,據說,該合作模式2012年底雙方重新商定,2014年合作到期,中海油將收回油田權益。
這就造成康菲公司以賭博的心理孤注一擲,耍陰招,搞掠奪式開采,不顧地質條件,頻繁打注水井來增加油氣壓力,借以提高產量,目的就是合同到期前將油采光。
違反科學就要遭到報復:這就使平臺附近原本呈天然閉合狀態的海底底層斷裂帶,在采油注水壓力之下突然裂開,這就是漏油的原因所在。
溢油不僅污染了海水,他給整個渤海海域帶來了災難,讓本來脆弱的生態雪上加霜。給漁業、旅游、養殖帶來了災難。
但是,在利益趨使下,我們的方方面面沒有團結一致,或是為虎作倀,或是掩掩蓋蓋,或是索賠無門。
除了中海油在作祟之外,據說向北戴河等環渤海的旅游景點,也不愿意把事情弄大,怕影響旅游旺季生意。政府國企尚且如此,更多的養殖戶則只能是上告無門的弱勢群體。
最近,國家海洋局將發起上億元的索賠計劃并稱:即便不考慮沿海養殖場的漁業損失以及受污染海濱浴場的旅游業損失,僅就海洋生態損失賠償而言,隨著污染范圍的逐步擴大,索賠額度還可能逐步提高。”
在自己的國土上,為何不能團結一致挺起胸膛一致對外?
事實上,海洋生態索賠在我國也有先例。2002年11月,一艘滿載原油的馬耳他籍油輪“塔斯曼海”輪與中國大連“順凱一號”輪在天津大沽錨地東部海域發生碰撞,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損害。天津市海洋局代表國家向“塔斯曼海”輪索賠9479.25萬元,天津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處索賠1784.8萬元。
然而,天津市有關部門耗時7年,花費了600多萬元的調查、監測和評估費用和80多萬元的訴訟費用,卻僅在庭外的調解協議中,獲賠數百萬元的調查費用。不要說生態修復,連天津市花的錢都收不回來。“而這次溢油事件僅生態環境調查至少就需數千萬”。
法制不健全,內鬼在作祟,旅游城市不積極,打官司破財不免災,這是各方面不積極的原因,也使康菲公司有機可乘。
倒霉的還是中國人自己。渤海是中國唯一的內海,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垃圾桶。黃河、海河、遼河三大水系挾40多河流攜帶者GDP洶涌增長伴生的高污染。30多年不停注入渤海。渤海生態持續惡化,魚蝦難覓。坐船去韓國時,發現渤海水呈黑混色,到了黃海才見到蔚藍色。
渤海面積7.7萬平方公里,2005年有14%海水污染,2010年上升到22%,一直秀美清澈的渤海變成污穢不堪僅用了30年。
因為渤海生態太脆弱,現在又面臨溢油污染,再面臨井架林立瘋狂開采,如果一旦發生日本式的大地震,后果不堪設想。
上世紀90年代,有專家就提醒,先期開發南海和東海,將渤海作為戰略儲備留給子孫。
然而,越南在我國南海海域,每年掠奪成千上萬美金石油,我們卻連家產都保不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