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8日 《環球時報》論壇文章:《少拍抗日劇,多講歐美侵華史》,說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6周年的緣故,國內一些電視臺一連播出十幾部抗日題材的電視連續劇?!盎秀敝g,中國電視圈似乎回到‘全民抗日’的年代”作者語氣雖不能說有譏諷之意,但忡忡憂心顯而易見。作為一個年將九十歲的老人,對作者的此種言論實在不能茍同而且愕然!就以作者所引的古人之言“略于古而詳于近,治史之要”而論,也難能掩飾其觀點的謬誤。新中國的對日關系始終不變的原則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這還不清楚嗎?這就是教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前事,要以歷史為借鑒。準此,中日兩國才有美好未來。否則兩國之間根本不可能有作者想要的那種“健康穩定的中日關系”。當然作者文中并不是沒有“牢記歷史,面向未來”這樣的字句,但是這些字句僅僅是用來敷衍文章要害的涂料,其主旨是指“拍攝太多類似主題的(筆者按:即抗日題材與主題)影視作品,有可能使歷史教育固化成抗日情結,甚至使國人以“仇日”的心態面對今天的日本”。果真如此嗎?曾記否,前不久黑龍江某縣公然為當年日本侵略者所謂的“開拓者”立碑以招徠游客的奇聞?這里有“歷史教育固化(的)抗日情結”有所謂的“仇日”心態嗎?沒有!恰恰相反,有的倒是“哈日”心向,他們“牢記歷史”了沒有?沒有。所以我們今天還不能不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以更多,更深刻,更形象有力的包括電影電視在內多種藝術手段表現抗日題材的作品。歷史的教訓應該經常講。“年年講,月月講”,不要忘記,不能忘記!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