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四川調研時強調,考察干部的才,要注重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防止簡單地把經濟總量、發展速度等作為評價干部政績的主要依據,真正把那些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促進社會和諧上思路好、能力強、實績突出的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據8月23日《人民日報》)
今年是省市縣鄉換屆之年。從各地進展情況來看,市縣鄉層面的換屆接近尾聲,省級領導干部換屆正在緊張有序進行。在此關鍵時刻,習近平提出“防止簡單地把經濟總量、發展速度等作為評價干部政績的主要依據”,透視出選人用人的新思路、新導向和新舉措。
既看總量更看質量??疾旄刹康恼?,不在于看其提了什么口號,作了什么承諾,定了多少措施和指標,而是看其管轄的地區范圍,觀念是否更新了,措施是否到位了,經濟是否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了。但在發展經濟總量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環境、資源和生態的承受能力,提高經濟發展的“含金量”。為此,要通過“既看總量更看質量”的考察,引導干部摒棄那種不計成本、不求效益的“發展”,反對那種以犧牲環境、生態為代價的“發展”,拋開那種忽視社會公正的“發展”,克服那種犧牲后人發展的“發展”,從而真正注重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
既看速度更看力度。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快”與“慢”,不是一個簡單的“好”與“差”的問題,而要看經濟、社會、自然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是否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如果只管局部不管全局,只管城市不管農村,只管經濟不管社會,只管眼前不管長遠,即使某一方面暫時“上”去了,最后還是會掉下來,而且還會付出更大的成本或代價。因此,要通過“既看速度更看力度”的考察,引導干部樹立“又好又快”的理念,站在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正確處理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有機地統一起來,著力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既看字面更看全面。不可否認,GDP指標是反映經濟社會發展動態的“顯示屏”,是衡量一個地方發展的重要指標。但GDP不能準確地測量和評價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GDP的增長不等于經濟的增長。事實上,全面發展除了要單純的經濟發展指標外,還要人文指標、資源指標、環境指標和社會發展指標等多項指標,否則只能是不協調的、不可持續的、急功近利的發展。為此,要通過“既看字面更看全面”的考察,克服“干部出數字、數字出干部”的現象,引導干部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的“一起上”,實現經濟社會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干部行不行,實績來反映。以什么樣的標準和方法考核評價干部的“才”,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干部的“績”,直接影響到政績觀的正確與否。在換屆之年,各級黨組織要建立健全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政績考評機制,以發展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真正把政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干部選進班子。(胡軍)
相關新聞鏈接:
港報文章:上海外國人販毒現象值得警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