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匯局《外匯儲備熱點問答》的幾點“蠻想”
我不懂經濟,更不懂金融,但是,看過喬良將軍所說的“中國幾乎在任何一個方向都有錢沒處花,最后只有一個流向不受限制,那就是美國國債”以后,憑著“蠻想”總覺得不太對勁。我們中國人又不是十三億傻瓜,手中的錢沒處花,還拼死拼活的去掙它干嘛!于是,求教有關方面的專家。
第一位是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謝太峰。他認為:
目前中國外匯儲備占到全世界的1/3,應該將過多的外匯儲備主要向石油、黃金、礦藏等資源類領域進行投資,把一部分的外匯儲備變成資源,采購國外的先進裝備、先進技術,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技術水平。……
他還呼吁,應將外匯儲備還之于民,解決國內住房、教育、養老保險和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問題,盡早啟動外匯儲備民生戰略計劃。
第二位是中國外匯研究院院長譚雅玲。他也認為,中國在處理外匯儲備方面缺乏對沖意識,人民幣升值了到海外消費存在很大的輿論誤區,應考慮將外匯儲備用于國內消費。
有人說,這是兩個是白癡,被你這個白癡找上了。
不過,我這個白癡還是寧愿相信這兩個“白癡”所說,因為他們畢竟是金融方面的“科班”出身,喬良原是寫小說的,論金融只是半路出的家。
然而,近日看過外匯局的《外匯儲備熱點問答》以后,大感意外。原來,根據外匯局的答問,金融學院的謝院長和外匯研究院的譚院長還真是“白癡”了。他們竟然連外匯不能用于國內消費這種金融方面的起碼常識也不懂!
這就糟了。外匯研究院的院長是“白癡”倒也無大礙。可是,金融學院的一個“白癡”院長,天知道每年要培養出多少“白癡”接班人啊。
不過,憑著蠻想,我覺得外匯局說的很可能也不太對勁。所以,在此一述,向各位求教。
一 外儲應該是百姓的血汗錢
我國出口產品以其低廉的價格造就了其在國際市場的強勁競爭力,從而為我國換回了3萬億多美元的外匯。這些外匯究竟是不是百姓的血汗錢?外匯局答:
“我國外匯儲備是由人民銀行通過投放基礎貨幣在外匯市場購匯形成的。購匯所使用的本幣資金直接來源于中央銀行的負債,反映為中央銀行負債的增加,因此外匯儲備直接體現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與相應的央行負債對應。在人民銀行買入外匯的時候,已經向原外匯持有人支付了相應的人民幣。換句話說,外匯儲備形成過程中,企業和個人不是把外匯無償交給國家,而是賣給了國家,并獲得了等值人民幣。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價和自愿的原則,企業和個人的經濟利益在外匯和人民幣兌換時已經實現。”
我的蠻想,外匯局此說既對也不對。“人民銀行買入外匯的時候,已經向原外匯持有人支付了相應的人民幣……”,這是對的。如果再來一句“外儲不是原外匯持有人的血汗錢”,那就徹底地對了,可以記100分。
不過,不是百姓的血汗錢,就不對了。首先,出口商品不是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它是我們中國普通平民百姓流血流汗生產制造出來的。我國每年生產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數以萬計,每一件出口商品都滲透了百姓的血!難道你有理由說“那些死去的生命不是無償死的,他們都獲得了相應的賠償。所以,他們的血沒有流進外匯里!”
你可以說央行和外匯持有人在外匯的買賣過程中是等價交換的,但是,老板們與打工者在勞動力的買賣交易中是等價交換的嗎?造成我國出口商品廉價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廉價的勞動力。所以,每一件出口商品都還包含著一份打工者沒有得到的勞動報酬在內!
出口商品廉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出口補貼”和“出口退稅”政策。出口補貼是直接從國家財政拿出來的錢。出口退稅是把國家應收的稅退掉了,實際上也是屬于國家財政的錢。難道國家財政的錢不是百姓的錢!
出口商品廉價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滲透在產品中的廉價資源。資源雖然不能算是百姓的血汗,但它們卻是全體國民以及后代兒孫的心肝!
試想,沒有這幾個前提條件為出口商品助勢,能有3萬億多美元的外匯涌進來嗎?
二 外匯儲備可以間接用于改善民生服務
關于外匯匯儲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問題,外匯局答:
“不論是將外匯儲備直接分給老百姓的建議,還是將外匯儲備直接用于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福利的建議,都涉及到外匯儲備是否可以無償分配使用的問題。外匯儲備不同于財政盈余資金,是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購匯形成,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對應著本幣負債。免費使用外匯儲備,性質上相當于中央銀行隨意印鈔票,無節制地擴大貨幣發行,會造成通貨膨脹等嚴重后果。在“依法合規、有償使用、提高效率、有效監管”的管理原則指導下,外匯儲備正積極創新運用渠道,繼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改善民生服務。”
前面說的是不能免費直接用于民生服務。要是用的話,就會大禍臨頭,就會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后果不堪設想。
可是,后面又來了個“正積極創新運用渠道,……改善民生服務”,肯定了外匯儲備可以用于改善民生服務。是直接還是間接的“用于”,外匯局沒有明說。直接“用于”,前面已經肯定是不行的,這個“新渠道”應該就是間接“用于”了。
不過,就我的蠻想,管它直接還是間接,只要能用于“改善民生服務”就行!遺憾的是,現在“正積極創新運用渠道”,為時實在太晚了一點。我們的外匯局為什么不早點“積極創新運用渠道……改善民生服務”呢?這么長時間了,為什么非要讓它一條渠道流到底,流到美國去直接改善美國的民生服務!?
三 不調回不會產生損失不等于沒損失
關于人民幣升值是否會導致外匯儲備實際損失?外匯局答:
“人民幣升值不會直接導致外匯儲備損失。外匯儲備是外匯資產,以美元作為記賬貨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導致了外匯儲備折算成人民幣的賬面價值變動,并不是實際損益,而只是用人民幣還是美元作為報告貨幣所導致的賬面差別。只有在將外匯儲備調回并兌換回人民幣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匯兌方面的實際變化。目前我國外匯儲備沒有大規模調回的需要。”
我以為,“不調回不會產生損失”還應該加進去兩個字,改成“不調回不會產生(美元)損失。譬如,我們今天所持的一萬余億美元美國國債,只要不被貪官盜走。我們一千年一萬年不調回,它就一千年一萬年都會在帳面上保持著一萬余億美元(利息除外)的數目。可是,這個沒有產生損失的美元,是不是等于我國利益沒有損失呢?那就又是一回事了。下面,我們以一斤豬肉十元錢的不變價格作參照分析一下人民幣升值對外匯(美元)的實際價值的影響。
假定原有的1美元 = 10元人民幣 = 1斤豬肉
假定現有的1美元 = 7元人民幣 = 0.7斤豬肉
假定將來的1美元 = 5元人民幣 = 0.5斤豬肉
假定將來的1美元 = 1元人民幣 = 0.1斤豬肉
假定將來的1美元 = 0.1元人民幣 = 0.01斤豬肉
這里的1美元,從原有的1美元到現在的1美元再到將來的1美元,它沒有產生半點損失。照樣的花花綠綠,一個角也沒有撕掉,永遠是1美元。不過,這只能哄哄眼睛飽飽眼福而已,嘴巴就沒有這樣好戲弄的了。它是不吃美元的。它要吃的是豬肉。它要吃的是那1斤豬肉。如今只給它0.01斤,還要告訴它并沒有損失。它會不干的,它一定會要問個明白,誰把那0.99斤盜走了?
這就是我這個門外漢對“不調回不會產生損失”蠻想出來的一個解釋。不過,我也知道,外匯局肯定還有他們的科學解釋:道路是曲折的,美元不會老滾坡,它還會有爬坡的一天到來。所以,前途充滿著希望,是光明的。
那么,外匯局的希望在哪里呢? “希望美國政府切實采取負責任的政策措施增強國際金融市場的信心,尊重和維護投資者利益。”原來,外匯局對于自己的這個希望并沒有半點信心,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美國的“負責任”以及“尊重和維護投資者利益”的基礎上。
美國是一個什么國家?普京罵它是流氓,只差沒罵娘了!就連堅決主張將外匯買美國國債的喬良少將也不看好美國呢。我們的外匯局還指望著它會給我們以希望!他們好像并不清楚美國不是為了我們的希望而活著,并不知道美國日想夜想夢寐以求的是實現它自己的希望——希望從我國掠奪更多的財富!
在這種明顯的利害得失的選擇面前,外匯局為了不讓外匯產生“調回損失”,作出了“目前我國外匯儲備沒有大規模調回的需要”的決策。不知道有沒有豪賭一把的賭徒心理抑或不差錢的大家子氣概?丟了一萬億還有兩萬億在!
四 專門機構能大規模收儲黃金為什么外匯局就不能
有人問,外匯儲備為何不更多投資黃金和能源資源?外匯局答:
“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和石油、鐵礦石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市場容量相對有限、交易和收儲成本較高。外匯儲備投資組合中已包含與之相關的投資。國內另有專門的機構已經在從事大宗商品收儲等相關的工作,與外匯儲備投資形成互補,共同維護國家整體利益。另外,我國居民和企業對黃金、石油等的消費量非常大,外匯儲備直接大規模投資于這些領域,可能會推升其市場價格,反而不利于我國居民消費和經濟發展。”
此說怎么想也弄不明白,“專門機構”是什么機構?是民營機構還是國營機構?如是國營機構,為什么在外匯局這種管理外匯的專門機構中要分離出一個專管大宗商品收儲等相關工作的專門機構?是不是由這個專門機構收儲黃金等大宗商品,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就不會波動了?市場容量相對就變成無限了?交易和收儲成本就會變得較低了?大宗商品的價格就不會推升了就會有利于我國居民消費和經濟發展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