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頻發——高鐵運營的難言之痛
繼京滬高鐵的兩次因故停開之后,7月22日的溫州動車又發生了追尾相撞、車毀人亡的慘劇。40人的亡命與200多人的重癥療傷,把全國人民的心都牽掛了起來。事故發生之后,胡錦濤、溫家寶都第一時間地發出了自己的指示。除了各級領導的關切和重視之外,更感人心的是周邊群眾的千人自發大營救。本為悲切的大喪之事卻被馬上當作了以此凝聚社會、吸附民心的大喜之事來操辦。黨的為民情懷通過這次動車追尾的大營救而廣為傳頌。
黨的赤誠為民固然很值得景仰,然而痛定思痛這種事故頻發的成因與善后的辦法,卻也更顯得迫切緊要。
是什么導致了這種高鐵運營事故的頻頻而發呢?高鐵運營上的急于求成與施工建設上的拚速度、搶工期、爭獻禮、粉政績,恐怕也難逃其咎吧。
跨越式發展、大躍進思維,這在各地經濟增長的比拼上可謂是根深蒂固。大干快上、急于求成在這種比拼中也被各地官員輕車熟路地使用起來。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推動地方發展,誰也不敢說三道四。高鐵發展也是如此。顯而易見的是,發展高鐵運營,這對加快京津唐環渤海經濟圈與長三角、珠三角之間的物資流通和經濟合作,促進東、西部的產業對接與共同富裕,都是不可或缺的。京滬之間的一日往返,這確實把南北經濟的互利合作帶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快車道。發展高鐵運營也因此成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巨大引擎。在這種商機的內驅中,高鐵項目的大干快上與壓縮工期、提前通車、向黨獻禮,也不約而同地成為了一些官員渲染、粉飾自己政績的一個籌碼。技術上的設計要求讓位于政績粉飾上的考量。正如一些網友所披露出來的那樣,“不是工程師說了算,而是領導說了算”。在這種領導的好大喜功、急于求成中,我們只用短短幾年的時間就跨越了發達國家幾十年所走過的歷程?! ?/p>
據知情的網友透露,一些負責高鐵項目設計的人為何一再聲稱自己都不敢乘坐這種大干快上起來的高鐵,是因為他們知道圖紙上的設計要求在這種大干快上、壓縮工期、提前通車、向黨獻禮的競相攀比中,早就在施工操作中被“縮水、簡化”了?! ?/p>
除此之外,已經落馬的鐵道部長劉志軍為了牟求個人私利的最大化,在各種高鐵設備的投標和采購中利用自己的大包大攬、一手遮天,能把守住這種設備采購的質量關嗎?如果把一些技術上達不到設計要求的設備大干快上到這種高鐵的建設之中,又豈能不隱患連連!
用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的辦法牟取這種重大工程建設上的暴利,這在中國已不是什么秘密了。雁過拔毛、誰逮著誰就撈一把,這幾乎已成了這些建設官員心照不宣的一條行規。各種豆腐渣工程的頻頻出事,就很能證實這一點。百年大計,質量為本。這種良知在這些人心中早就泯滅了,撈錢成了它們的“唯一”。
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誰不按照科學技術上的規律辦事,誰就必然受到各種事故頻發的懲罰。在經濟的建設上,政績上的考量必須讓位于科學上的理性。各種重大工程都不能急于求成、忙著獻禮、粉飾政績,都必須按照工程設計上的技術要求一步一步地干、扎扎實實地建,都必須讓獨立的工程技術權威說了算,而不再是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領導說了算。只有設備采購的質量過關、圖紙設計的技術過關、建設施工的要求過關,才可能建設出安全運營、放心乘坐的高鐵。
想一想,正在開動中的動車怎能突然地斷電缺血?在后前行的動車又怎能接收不到半點前方出事的告警提示呢?一個互通互聯的高鐵運營網絡又怎能不把這種突如其來的事故訊息第一時間地傳達到每一個節點之上呢?由此看來,這次溫州段的動車追尾,歸根結底也還是我們的高鐵建設質量不過關,運營管理不過關,緊急情況處置能力建設不過關。事故的頻發只是這種高鐵發展上的急于求成與違規建設所不得不吞咽下去的一個難言之痛而已?! ?/p>
對于這種工程建設上的碩鼠、對于這種高鐵運營上的玩忽職守者,我們必須采取嚴厲的事后追究責任制度進行嚴懲,要讓它們傾家蕩產、身敗名裂、遺臭萬年。包庇這些該死的人,就是對人民的犯罪。嚴懲這些豆腐渣工程的承建者,決不能心慈手軟?! ?/p>
2011年7月26日 初稿于論道書齋 胡顯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