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巖按語:自從美國谷物飼料協會北京辦事處的托馬斯為了推動中國轉基因產業化,“言簡意賅”地發出“匯聚力量,應對挑戰”的動員令之后,先后有黃大昉、饒毅等披掛出來,大有一戰定乾坤之勢,沒想到沒有幾個回合,便因刀法漏洞百出,只能敗下陣去。于是,又有穿了馬甲的柯貝、李昂之流,揮動轉基因大棒,氣勢洶洶殺將出來。不料馬甲難掩真相,大棒舞出的“科霸天”更是蠢到了家。結果敗得更慘。迫不得已,只好請出大將許智宏。沒想到此公竟然還是照舊用了敗將的那一套,看似花哨,實則依舊漏洞百出,不堪一擊。諸君如若不信,請仔細看看下面的評點文章,自然一切恍然。
客觀實評北大前校長、中科院院士許智宏的挺轉言論
劉實
北大前校長、中科院院士許智宏在《光明日報》發了篇《轉基因作物是否安全關鍵是看轉的什么基因》的文章。該文立馬被“科學網”置頂(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7/249977.shtm)。
許院士文章的原則是對的,即“不能籠統地講轉基因作物是否安全,關鍵是看轉的什么基因,所以必須一個基因一個基因地去討論”。但真落實時具體對象時,好像就沒堅持這一原則。
所以,我認為許院士文章本來就是來“打圓場”的。目的是救一個被他引回的“千里馬”。可是那“千里馬”已跑到了地下成了“地下黨”,不挖地三尺,還柯貝不出來。
附: 實評許智宏《光明日報》挺轉文章
許智宏院士:轉基因作物是否安全關鍵是看轉的什么基因 |
|
不能籠統地講轉基因作物是否安全,關鍵是看轉的什么基因,所以必須一個基因一個基因地去討論,就像我們不能因為牛奶、雞蛋出了問題就否定整個食品行業[實評:這話靠譜。]。1996年,從美國第一批批準的轉基因作物品種推出以后,至今已有15年時間,目前還未發現有安全性問題[實評:這話不靠譜。]。至今已有29個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2009年全球種植面積已達1.34億公頃。從作物種類而言,主要是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以大豆為例,目前全世界種植的大豆中約3/4的面積是轉基因大豆,美國作為全球大豆的主要生產國,轉基因大豆的面積已達90%左右[實評:這話靠譜。]。
轉基因的安全性問題[實評:這話不確切。是想說“轉基因技術”、還是“轉基因產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人是否安全,這屬于食品安全的范疇[實評:這話不完全正確。“轉基因產物”對人的安全威脅可來自食品,也可來自其它途徑。];二是對環境是否安全[實評:啥叫“環境安全”?請確切]。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對轉基因的生物安全性檢測來講[實評:這話不確切。“轉基因的生物安全性”是指啥?],也需要由不同的部門開展工作[實評:這話難執行,因為“轉基因的生物安全性”是啥都沒定義清楚]。
首先,對已經研發出來的轉基因作物品種,如新近我國批準的轉基因抗蟲水稻、轉植酸酶基因玉米,都要做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各種試驗,測試對人體是否可能有害,是否有過敏反應,還要看其營養成分等方面是否有變化[實評:是的!但這些“都要做”的事為啥到現在還沒做?沒有這方面的研究又如何得出這些轉基因作物“安全”的結論???]。
其次,是看所試驗的特定轉基因作物對環境生態的影響,比如轉的抗蟲基因除了殺死害蟲以外對有益的昆蟲有沒有影響,對生物多樣性是否有影響[實評:是的!但這些的事為啥到現在也還沒做?沒有這方面的研究又如何得出這些轉基因作物“環保和無害”的結論???]。
對老百姓來講,一般會首先關注轉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問題。我個人覺得,截至目前,不少人仍對轉基因作物缺乏基本的了解,一聽到抗蟲基因、毒蛋白,就開始懷疑它是不是對人體有毒。其實,抗蟲毒蛋白只對部分昆蟲有毒,有很強的專一性。就像現在的轉基因棉花、轉基因水稻里的抗蟲基因所產生的抗蟲毒蛋白,它只對鱗翅目害蟲有毒性,這方面已經做過大量的毒理試驗。[實評:“只對鱗翅目害蟲有毒性”?你敢打賭嗎?]
這個抗蟲毒蛋白并不是從轉基因作物才開始使用的,人類知道這個抗蟲蛋白已幾十年了。所謂“BT”,其實就是一種細菌——蘇云金桿菌的縮寫。科學家早就發現這種細菌在其芽孢中生產一種可起到抗蟲效果的晶體蛋白,以前人們是通過發酵生產把它作為生物防治藥物用于農業,拿到田間去噴,但其缺點是很不穩定,一下雨很易被雨水沖刷掉而失效。現在,科學家只是讓植物自己生產這種晶體蛋白殺蟲。
我國現在有40%多的污染源來自農業,主要是使用了太多的農藥、化肥。我年輕時曾在棉花地里工作過。當時,每年因農藥使用不當或過量導致中毒、死亡的情況時有發生,因為棉花的病蟲害很嚴重,而噴灑農藥都是在最熱的夏天,而且棉花在生長過程中要多次噴灑農藥。種植抗蟲轉基因棉花后,不用噴那么多農藥,這其實也是對環境的一種保護。而轉基因的棉花地里也會播種非轉基因棉花,或在周圍種植其他作物,給昆蟲提供繁殖后代的機會,以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實評:許院士還看新發的科學論文嗎?好像現在已不是這樣的了。]
一些人認為轉基因植物對生物多樣性不利,也只是通過一兩個假設的例子推出來的結論,并沒有確實的科學研究依據[實評:轉基因植物對生物多樣性有利是根據“確實的”科學研究?]。現在,人們仍對轉基因的基本科學知識了解不夠[實評:還不夠?連方舟子都能寫出《食品轉基因》的書,還要怎樣才夠?],所以才會產生種種誤解。這只能通過更多的科普宣傳,使公眾了解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作物是怎么回事[實評:是啊,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作物是怎么回事?好像北大生科院的饒院長也沒分清,從而才鬧出反對轉基因作物作主糧就是反對轉基因技術再發展的大笑話。]。科學家應該通過合適的方式,用公眾明白的語言,增強人們對轉基因作物的了解[實評:如果有科學家連中文都寫不起起清,又怎能“用公眾明白的語言”來“增強人們對轉基因作物的了解?”。(作者為中科院院士、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長)
質疑許智宏院士的轉基因安全科普宣傳
編劇趙華
最近有關轉基因農作物和食品安全的“論戰”十分火爆。但“挺轉派”和“反轉派”的話語權極不平衡。前者擁有國家級《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有全國影響的《南方周末》“大喇叭”陣地。后者僅有上海《文匯報》和《東方早報》這樣的地方級“小喇叭”發聲。盡管如此,先期上陣的“挺轉排”大將饒毅和匿名耍潑的“柯貝”還是因其蠻橫無賴的“學霸”嘴臉,以及不給證據、不講道理、強詞奪理的“學棍”文風大丟“挺轉派”和國家級主媒之臉。于是,“挺轉派”主帥許智宏院士隆重登場,試圖一錘定音,為此番論戰畫上句號。可是,論戰風度遠好于蠻橫霸道的饒毅院長和匿名馬甲“柯貝”的許智宏院士發表于《光明日報》的最新轉基因“科普宣傳”文章還是令人失望,仍然無法在“轉基因農作物和食品是否安全”的“公益性問題”上說服實屬“分子生物學”外行的廣大消費者。筆者對許智宏院士的質疑如下:
許智宏院士:轉基因作物是否安全關鍵是看轉的什么基因
《光明日報》
不能籠統地講轉基因作物是否安全,關鍵是看轉的什么基因,所以必須一個基因一個基因地去討論,就像我們不能因為牛奶、雞蛋出了問題就否定整個食品行業。1996年,從美國第一批批準的轉基因作物品種推出以后,至今已有15年時間,目前還未發現有安全性問題。
至今已有29個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2009年全球種植面積已達1.34億公頃。從作物種類而言,主要是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以大豆為例,目前全世界種植的大豆中約3/4的面積是轉基因大豆,美國作為全球大豆的主要生產國,轉基因大豆的面積已達90%左右。
轉基因的安全性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人是否安全,這屬于食品安全的范疇;二是對環境是否安全。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對轉基因的生物安全性檢測來講,也需要由不同的部門開展工作。
首先,對已經研發出來的轉基因作物品種,如新近我國批準的轉基因抗蟲水稻、轉植酸酶基因玉米,都要做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各種試驗,測試對人體是否可能有害,是否有過敏反應,還要看其營養成分等方面是否有變化。
其次,是看所試驗的特定轉基因作物對環境生態的影響,比如轉的抗蟲基因除了殺死害蟲以外對有益的昆蟲有沒有影響,對生物多樣性是否有影響。
對老百姓來講,一般會首先關注轉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問題。我個人覺得,截至目前,不少人仍對轉基因作物缺乏基本的了解,一聽到抗蟲基因、毒蛋白,就開始懷疑它是不是對人體有毒。其實,抗蟲毒蛋白只對部分昆蟲有毒,有很強的專一性。就像現在的轉基因棉花、轉基因水稻里的抗蟲基因所產生的抗蟲毒蛋白,它只對鱗翅目害蟲有毒性,這方面已經做過大量的毒理試驗。
【編劇趙華質疑二:很遺憾,許智宏院士對于老百姓懷疑轉基因食品是否“對人體有害”的回答屬于“答不對問”,或叫“回避正面回答”。即便轉基因食品所含“抗蟲毒蛋白”只對部分昆蟲有毒,并做過大量毒理試驗,它對于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是否有毒,是否做過大量“動物和人體毒理試驗”?轉基因食品所含“抗蟲毒蛋白”對鱗翅目害蟲以外的昆蟲無毒性,并不能自動得出它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無毒性的結論吧?所以,老百姓還是要問:轉基因食品中轉進去的“抗蟲毒蛋白是不是對人體有毒”?當然,這不該問許智宏院士,得去問“內行”的動物和人類“食品安全專家”。】
這個抗蟲毒蛋白并不是從轉基因作物才開始使用的,人類知道這個抗蟲蛋白已幾十年了。所謂“BT”,其實就是一種細菌——蘇云金桿菌的縮寫。科學家早就發現這種細菌在其芽孢中生產一種可起到抗蟲效果的晶體蛋白,以前人們是通過發酵生產把它作為生物防治藥物用于農業,拿到田間去噴,但其缺點是很不穩定,一下雨很易被雨水沖刷掉而失效。現在,科學家只是讓植物自己生產這種晶體蛋白殺蟲。
我國現在有40%多的污染源來自農業,主要是使用了太多的農藥、化肥。我年輕時曾在棉花地里工作過。當時,每年因農藥使用不當或過量導致中毒、死亡的情況時有發生,因為棉花的病蟲害很嚴重,而噴灑農藥都是在最熱的夏天,而且棉花在生長過程中要多次噴灑農藥。種植抗蟲轉基因棉花后,不用噴那么多農藥,這其實也是對環境的一種保護。
【編劇趙華質疑三:許智宏院士輕描淡寫地說:轉基因作物和食品所含抗蟲毒蛋白即“BT毒蛋白”,人類早就“把它作為生物防治藥物用于農業,拿到田間去噴”,現在“只是讓植物自己生產這種晶體蛋白殺蟲”,似乎并不值得大驚小怪、將它視為劇毒的“毒蛇猛獸”。如今有了抗蟲轉基因農作物,能夠減少農藥噴灑,似乎還可降低種地農民的中毒風險。然而,“BT毒蛋白”作為外噴農藥的“外源之毒”,使用不當即“吸入過多”都會導致中毒甚至毒死人,將它轉入農作物之內,成了“內源之毒”,消費者天天得吃,食入量長期累積,反而不會導致中毒甚至毒死人嗎?其安全性不可能“不證自明”吧?假如抗蟲轉基因農作物可因其少噴農藥降低農民種地的中毒風險,卻又因其“內源之毒”大大增加消費者食用的中毒風險,二者孰輕孰重?很遺憾,許智宏院士再次回避了這個關鍵問題。退一步說,哪怕網上所傳轉基因農作物及食品內含“BT毒蛋白”之毒性比它作為外噴農藥的“外源之毒”高3000至5000倍純屬“謠言”,也得先動物、后人類,做“大量”的毒理試驗,證明作為“內源之毒”的“BT毒蛋白”對動物和人體無毒吧?當然,要求食品安全問題的“外行”許智宏院士回答這個問題屬于強人所難。所以,我們不得不去問食品安全專家,要求衛生部和藥監局給出答案。至于轉基因抗蟲農作物是否有益于環境保護,“外行”的許智宏院士說了還是不算。目前我們所知的是,轉基因抗蟲農作物初期可減少農藥使用,此后卻會反彈至需要使用更多的農藥。因而,我們還是不得不去問生態環境安全專家,要求農業部和環保部給出答案。】
而轉基因的棉花地里也會播種非轉基因棉花,或在周圍種植其他作物,給昆蟲提供繁殖后代的機會,以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一些人認為轉基因植物對生物多樣性不利,也只是通過一兩個假設的例子推出來的結論,并沒有確實的科學研究依據。
現在,人們仍對轉基因的基本科學知識了解不夠,所以才會產生種種誤解。這只能通過更多的科普宣傳,使公眾了解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作物是怎么回事。科學家應該通過合適的方式,用公眾明白的語言,增強人們對轉基因作物的了解。(作者為中科院院士、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長)
【編劇趙華質疑四:如上所述,關于轉基因農作物和食品是否安全,許智宏院士所作的“科普宣傳”均屬“外行越界發言”,完全回避了轉基因食品“是否對人體有毒”的關鍵問題,很難“靠譜”,根本無法打消廣大消費者對于轉基因食品的任何“誤解”。實際上,公眾根本不需要“了解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作物是怎么回事”,只需要許智宏院士、饒毅院長乃至“科普剽家”方舟子以外的“食品安全專家”和“生態環境安全專家”給出“轉基因農作物和食品是否安全的“人體和生態環境實驗證據”。在得到衛生部、藥監局、農業部、環保部給出的這些“人體和生態環境實驗證據”之前,農業部花再多的錢,找再多的大牌院士進行轉基因農作物和食品安全的“科普宣傳”,都是頭癢搔腳,侮辱消費者智商的純瞎扯。】
如果許智宏能回答蔣繼平,那他就不是院士了
蔣繼平在《許智宏院士能回答我的這些問題嗎?》一文說,作為一位高級植物病理學家,對許院士發表在光明日報的《轉基因作物是否安全關鍵看轉的什么基因》的觀點有一些疑問,希望許院士能在百忙中給予一個答復。
我覺得蔣繼平問得問題很好,但他問錯人。因為,如果許智宏能回答蔣繼平,那他就不是院士了。
不過,馬上就會有“科貝”們“李昂”起來圍咬蔣繼平的。
附:
許智宏院士能回答我的這些問題嗎?
蔣繼平
2011年7月25日
光明日報在2011年7月25日(今天)發表了[許智宏院士:轉基因作物是否安全關鍵看轉的什么基因]的文章,科學網及時轉載了這片文章。下面括號內的紅色字體是我引用這篇文章的一部分內容,也是許院士的個人觀點:
[對老百姓來講,一般會首先關注轉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問題。我個人覺得,截至目前,不少人仍對轉基因作物缺乏基本的了解,一聽到抗蟲基因、毒蛋白,就開始懷疑它是不是對人體有毒。其實,抗蟲毒蛋白只對部分昆蟲有毒,有很強的專一性。就像現在的轉基因棉花、轉基因水稻里的抗蟲基因所產生的抗蟲毒蛋白,它只對鱗翅目害蟲有毒性,這方面已經做過大量的毒理試驗。
這個抗蟲毒蛋白并不是從轉基因作物才開始使用的,人類知道這個抗蟲蛋白已幾十年了。所謂“BT”,其實就是一種細菌——蘇云金桿菌的縮寫。科學家早就發現這種細菌在其芽孢中生產一種可起到抗蟲效果的晶體蛋白,以前人們是通過發酵生產把它作為生物防治藥物用于農業,拿到田間去噴,但其缺點是很不穩定,一下雨很易被雨水沖刷掉而失效。現在,科學家只是讓植物自己生產這種晶體蛋白殺蟲。]
據我所知,許智宏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校長,北大生命科學院教授,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長,國際植物組織培養和生物技術協會主席,UNESCO 人與生物圈中國委員會主席。許院士身兼多項重要的專業職務,又是植物方面的專家,他的言論當然是最權威的,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加上在光明日報這樣的極具影響力的大眾媒體上發表文章,對中國公眾的影響可想而知是極其巨大的。
我認真地閱讀了許院士上面的文字,這里是第三遍, 根據我的專業知識,對之進行了認真的分析思考。我這樣做,一方面是對許校長的敬重,另一方面是對科學的執著。實事求是地說,作為一位高級植物病理學家,我對許院士上面的觀點有一些疑問,現在借科學網提出來, 希望許院士能在百忙中給予一個答復。
Bt 毒蛋白只對鱗翅目害蟲有毒性,這方面已經做過大量的毒理試驗。那么,為什么匈牙利, 澳大利亞, 和俄羅斯的一些科學家報道Bt毒蛋白對哺乳動物鼠的生殖力有負面的影響?
· 這個毒蛋白在依然有活性的情況下, 對動物的精子有沒有殺傷力?
· 用的實驗動物是在那個生長發育階段?
· 實驗動物經歷了多少代?
我問這些問題是出于我的專業知識。我知道大田蟲害的發生主要是當時的環境適合這種昆蟲大量繁殖,要是昆蟲不能大量繁殖,就不會造成大面積的蟲害。所以,蟲害防治主要是防止某種昆蟲大量繁殖,而不是立即殺死這種昆蟲。 Bt 基因產生的毒蛋白也不能立即殺死幼蟲,只是慢慢地使吃了這種毒蛋白的幼蟲死去,不能有效的繁殖后代,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大面積蟲害的發生。 從生物學上來說,磷脂目昆蟲的成蟲到作物上產卵,卵孵出小幼蟲,這種小幼蟲從一出生就得吃這種帶有毒蛋白的食物,它們根本就沒有任何選擇和抵抗力,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下,它們就會死去或者失去任何的生殖能力,這就保證了在這塊田里不會有第二代和第三代的蟲害發生。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蟲害大面積發生的問題。
用動物做實驗,用的是剛生下來的動物嗎?是用Bt轉基因實物作為唯一的營養的嗎?小白鼠一生下來不吃母奶就能生存嗎?科學家用的是這種沒有喝過母奶的小白鼠嗎?這種小白鼠在生育能力上與其他小白鼠是一樣的嗎?要不是用這種一生下來沒有用母乳喂養的小白鼠做實驗,那試驗的數據毫無意義, 因為沒有可對照性, 在科學上,沒有可靠的對照系是不成立的實驗,無論有多少數據。這里的關鍵問題是,您不能用小白鼠本身作對照,您必須創造一種跟磷脂目幼蟲一樣的生存環境來做對照。科學家做到了這一點嗎?
這些問題是最基本和最普通的了。我說的是最基本的科學常識。
我真心希望轉基因專家們能拿出這樣的數據來。只有這樣的數據才能說服廣大民眾。我也真心希望許院士說的是符合實際的,要不然的話,那些把Bt轉基因作物當作主糧的民眾是會有風險的。
下面的這個問題有點兒特別,我希望廣大讀者能幫我回答,許多農藥在研發和推銷的時候是不是也是說針對某些特殊的害蟲,病菌, 或者雜草的? 比如說,一些選擇性除草劑?那么大家是不是都愿意喝?
思考呀!
-
好笑貓2011-07-27 07:51:24 [舉報]
這是我貼在科學網上的提問,也貼在這里。BT以前一直在作物上作為低毒的生物殺蟲劑使用,發酵和噴灑過程中也有人會有過敏反應。低毒只是描述它的急性毒性,作為不是直接食用的生物農藥,人們對它的認識有個過程,以前并沒有涉及到它的慢性毒性或過敏性。現在把BT基因轉入到農作物DNA組,就產生了2個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1.BT基因在農作物中表達是不是按照專家設計的預期效果,保證在種子中的表達BT蛋白對動物和人類無害?(注意低毒也是有害,只是數量級的問題;過敏也是有害,只是個性反應的不同而已。)所以我最關心的是轉基因作物的安全評估是怎么做的。象黃昆侖那樣直接用BT蛋白(不是轉基因作物中表達的)小鼠灌胃實驗,根本不能說明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那么,以此得出的安全證書有效嗎?如果還有其他實驗保證安全證書的可靠性,請公布給老百姓,讓我們對轉基因作物有點信心。
2.在轉基因研究中發現,即使目的基因是完全無害的,也會產生專家無法控制的非預期效果。豆角豌豆是人類長期食用的,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把一種豆角中常見的基因插入豌豆DNA組對抗豌豆象甲,然后用這種GM豌豆喂養老鼠4 周。豌豆引發老鼠嚴重的過敏反應:肺部組織感染。老鼠對諸如蛋白等其他物質變得十分敏感,但是喂養非轉基因豌豆的老鼠并沒有這樣的現象。即使轉基因豌豆在烹飪煮熟之后作為飼料,老鼠仍然出現過敏反應。進一步研究發現盡管轉基因豌豆中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與豆角中的相同,但是差異出現在連接的糖基不一樣(由于糖基化)。科學家認為“植物中轉基因的表達可能導致蛋白結構變異,引起免疫系統的變化”。換句話說在原生物體中對人無毒的蛋白在植入轉基因植物并表達后不能認為還是無毒的!澳大利亞因此否定了這個花費巨大的項目。科學家們雖然能測定DNA序列,了解一些基因表達的性狀功能等,但并不能完全掌握基因間的相互作用和在宿主生命各階段中表達或沉默的準確遺傳信息,這就對GMF提出了不同于一般雜交育種等作物的安全性審核和監測要求。WHO認為:“對于轉基因食品,大多數國家當局認為特定評估是必要的。已建立特定系統嚴格評價與人類健康和環境有關的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 對于傳統食品,一般不開展類似評價。因此, 對這兩類食品, 在投放市場銷售之前的評價程序方面存在顯著差別。”“不同的轉基因生物包括以不同方式插入的各種基因。這意味著應逐案評估各別轉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并且不可能就所有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發表總體聲明。”
所以我最關心的是:本著對人民負責的態度,請告訴我們三個轉基因主糧安全證書是建立在什么評估實驗基礎上的?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