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給中央部委的膽量不按時公開三公消費?
劉忠良
根據今年兩會財政部的承諾,財政部將公開2011年中央預算部門三公消費情況。今年3月2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6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中央財政決算時,將把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支出情況納入報告內容,并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截至6月底,只有科技部公布了2011年的“三公”經費預算,一個星期之后,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0年“三公”消費決算和2011年預算中的因公出國(境)一項。至7月13日,只有不到10個中央國家部門公開了“三公”經費。此后加速,到7月22日,98個中央部門中已有71個部門公布了“三公經費”。
全國人大代表、預算專家葉青表示,按照規定,7月1日前各部門應公開三公費用,但包括財政部在內的絕大多數部門并未響應。葉青認為,6月份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上,財政部公布的中央單位三公消費總數據,來自于每個部門的數字疊加,這說明各部門數據早已計算統計出來,只是拖延著不公開罷了。
為什么近99%的中央部委不按規定時間公布三公消費?三公消費問題早被民眾唾罵已久,哪個部門都不想被公眾看到自己的群窮奢消費帳?于是他們集體抱著不公開的想法,看看別人公開不公開,等到別人公開了再公開,所以拖了那么久,依然有許多部門不公開。
為什么中央部委敢于集體怠慢公開三公消費賬單?誰給了他們這樣的膽量?恐怕和我們的“特色”制度密切相關,各級官員非民眾直選,全國人大代表非民眾直選且大部分是官員。官員不是民眾直選,而是依靠上級提拔,他們是對上級負責而不對民眾負責。而他們的上級,由于不是民選的,也缺乏對民眾負責的動力,更難強制要求下級對民眾負責了,各部委知道上司會這樣,因而有勇氣拖著不公開三公消費。
人民沒有直接強制要求中央部委公布三公消費的權力,但人民把這個權力賦予給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代表有這個權力要求各部委按時公開三公消費情況。但中國的人大代表不是民眾直選的,而是一級又一級的間接選舉出來的。按照這樣的制度安排,全國人大代表向省級人大代表負責,省級人大代表向縣級人大代表負責,縣級人大代表才直接對民眾負責。如果民眾要求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代表有作為,那就要首先民眾集體要求縣級人大代表采取行動,然后縣級人大代表對省級人大代表罵一頓,省級人大代表對全國人大代表批一頓,全國人大代表再去指責并要求中央各部委按時公開三公消費情況。如果中間一環斷了,民眾的呼吁和要求也就泡了湯,有全國人大代表但無人代表您向國家伸張自己的權力。這個過程太長太麻煩了,有多少民眾會去要求縣級人大代表這樣做?這幾乎等于人大代表制度默認作廢。
再者說來,人大代表中約70%是官員,他們會要求自己公開自己的三公消費情況嗎?大凡有利于民眾但不利于官員的要求或提案,多數是通過不了的。比如說降低房價,那就傷害了官員的GDP、稅收、賣地錢和灰色收入,他同意嗎?再如增加教育、醫療、社保投入,這是民眾要求給“國家”(政府/官員)“添麻煩”、“添負擔”,他們樂意嗎?你要求人大代表代表你要求政府大幅削減不合理的三公消費,他們會拿自己開刀子嗎?你說各種稅費太高了,讓自己的生活成本很高,要求政府降低物價中的稅費成本,他們會主動降低自己的收入嗎?你有指責政府的權利,但沒有制度保證政府有這樣做的義務;你有在網上或大街上要求官員如何做的權利,但官員有不按你這樣做的制度資本:官員不是你選的,全國人大不是你選的,代表多數又是他們自己,他們有不屌你的制度保障,當然有不屌你的勇氣。
權力所有者不是圣人,期待沒有強制力。所以,也不要對中央領導期望太高,因為你沒有制約他們的權力保障,他們也只能靠良心可憐民眾,但終歸是有限的。當然,選票也不是面包,但在現代社會,選票就是“糧票”,讓您真走有購買面包的自由權力。
更多真知灼見,請直接點擊下面推薦的文章,不要錯過了開啟頭腦風暴的機會。
如《繼續限制生育或導致中國崩潰》,帶你認識中國未來面臨的大危機:http://cnlonglzl.blog.163.com/blog/static/11737074120114257312726/
如《中華民族五千年未有之困局》,帶你認識中華民族面臨的千年危機:http://cnlonglzl.blog.163.com/blog/static/117370741201141645617199/
如《橫掃人口思想謬誤,拯救中華千年危機》,介紹中國人對人口問題的大誤解:http://cnlonglzl.blog.163.com/blog/static/11737074120114223846915/
如《解密中國房價真相及其未來》,帶您認識中國高房價的真相和房地產未來大命運:http://cnlonglzl.blog.163.com/blog/static/1173707412011630375669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