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三公”百態:示愛?示廉?示弱?示威?
夏雨晨
一張“三公”表,官場百態圖。
印象最深的,當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前者2010年的公務接待費僅5.84萬元,后者也不過16.85萬元。相比那些動輒數千萬上億元的部門,他們的節儉和清寒,令全國百姓動容。在國人心里,這三個部門都是位高權重的,就算吃掉幾千萬,也會湮沒在公眾對他們職權的“理解”之中。然而,他們怎么才區區數萬呢?在這里,我無非產生兩個聯想:第一,他們確實不愧為人民的好公仆,深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第二,國務院是改革的中樞同時也是清廉的化身,而上述三個部門是國務院的內部機構,其行為規范直接影響到國務院的形象,為了大局,為了最高行政機關的聲譽,我們不容許有揮金如土、極盡奢靡的情況在身邊發生。當然,這只是聯想,這個聯想的中心詞就是“示愛”,向全國人民示愛。
印象次深的,該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了。在我們心里,這是個龐然大部,無論是權限,還是資金來源,無論是人數,還是機構設置,都在各部委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是,2010年該部的公務接待費才26.07萬元,與人們的期望值至少相距200倍,這不得不引起公眾極大的質疑。公眾質疑的關鍵點是:該部權傾當朝,也許他們無需接待他人,多的是他人排著隊招待他們,如果真是這樣,那么此次“三公”公示就缺乏合理性——虛假的清廉掩蓋了三公的真相和總體趨勢。不過,我這里還補充一點,他們這樣公布,不排除含有一種向國人“示廉”的成分在其中。而“示廉”所能換取的各方面的利益,那是其他努力所無可比擬的。當然,我衷心希望這僅僅只是聯想。
第三種狀況,我注意到了全國婦聯、全國作協等人民團體和文物局、檔案局等相對弱勢的部門,他們全年的公務接待費均在數十萬元以內。如果論工作性質,婦女能頂半邊天,作協所代表的“文化”堪與“政治和經濟”比肩,文物、檔案也掌管著一個大的系統——為何他們的日子就過得緊巴巴的?難道“文化”就可以不及“科學”的百分之一?這里,我相信上述部門的公示是真實的,但我更相信他們的窮酸是因為財政撥款的捉襟見肘。或許,他們正是試圖通過公示來“示弱”吧?而這個“示弱”的目的性卻或許是為了改變財政預算的格局。
還有一種狀態,我可以說他們是在向國人“示威”。首先,那些至今遲遲按兵不動的部門,是不是在向國人示威?他們的不作為,是否隱含著對公示的不屑一顧和對民意渴望的極度漠視?其次,以中科院為代表的單位,這次的公示可謂石破天驚。論公務接待的針對面,中科院應該不是最大的 ;論工作性質,中科院也應該不是“不喝上幾杯就無法完成創造”;橫向比較,他們2010年所吃掉的9995.5萬元,是工程院的63倍,是社科院的177倍。為什么在明知不合理不可行的情況下,他們還能這么大張旗鼓地自爆奢華?這里當然不否認他們實事求是、勇于擔當的思想和作風,但與此同時,這又是否和他們的自視甚高、勞苦功高心態驅使下的傲視天下?或者說,如果公眾對其奢靡不依不饒,那么會否引發其創造力的步入低迷?
對以上“四示”,筆者更多憂患的,不是公示的本身,而是公示的背后。
首先,這個公示的可信度有多少?可信點在哪里?如果僅僅只是網上亮亮相,而根本無需去追究撥款的真偽、開支的明細,那么誰都完全可以通過隨意的、或者精心研究的數據來搪塞或者召喚大眾。如果能通過一個不需要檢驗的數據來實現自己或政治、或經濟上的利益目的,又何樂而不為之?
其次,曬“三公”的目的性不明確。公示三公消費的目的,是為了鍛造一個清廉的政府,是為了重新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在這個目的的引導下,我們需要做的,是進一步減少不合理開支,而不是為數字而數字。因此,公示“三公”消費,就決不是單純財政預決算這么簡單——各個部門都有自己的行業收費,很多部門都有自己的小金庫,財政預算吃完了,小金庫大可以“將進酒,杯莫?!保敲?,他們是否依然可以“將三公進行到底”?
第三,曬“三公”的執行力有問題。既然曬“三公”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呼聲,是清廉政府建設的必然要求,那么,就必須確保在執行上的嚴肅性和強制性,決不可象目前一樣,以一出鬧劇收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