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美國背景的《每日經濟新聞》的寫手葉檀女士在5月27日《法治晚報》發表文章《3萬億外儲無法承受央企海外虧損》,兩個月后又將其轉到了自己的博客上,作為一個可以炫耀的戰果存檔留念。
葉檀女士這個聳人聽聞的標題,描繪出這樣一個令民眾無比憤慨的畫面:一方面中國靠著血汗工廠掙來3萬億無用的綠紙,而另一方面,國家卻讓葉檀筆下的敗家子們——央企把這無用的綠紙在海外全部虧損掉了。以至于根本不需要再看她文章中到底寫了什么,就足以來一場街頭革命了。
這是葉檀女士慣用的非常訓練有素的文字手法之一,按照通俗并且時髦地定義,也叫“標題黨”行為。百度百科對“標題黨”的定義是:“標題黨是互聯網上利用各種頗具創意的標題吸引網友眼球,以達到各種目的一小撮網站管理者和網民的總稱。其主要行為簡而言之即發帖的標題嚴重夸張,帖子內容通常與標題完全無關或聯系不大。標題黨中,有些人是出于無聊、好玩或者追求精神刺激的目的,意圖捉弄其他網友;而更多的標題黨成員是出于招攬網友增加本網站、論壇、博客或者個人帖子的訪問量,以及某些不便告人的目的,為了吸引眼球,提高點擊率,而惡意欺騙廣大網友。 ”在百度百科中,詞條維護者列舉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案例:如:維基百科的定義是:一騷娘們整容三次均失敗,最后被亂棍打死——三打白骨精,《105個男人和3個女人》——《水滸傳》,一猛男不顧勸告,酒后亂性與猛獸肉搏!——武松打虎……確實讓人啼笑皆非。維基百科對其特點也進行描述:在網絡中,一些網友在發帖時為了能在海量的資訊中較快的吸引網友的注意,使用一些較為有新意,同時也比較夸張的文章標題,但其文章的實際內容與文章標題關系不大,甚至是毫無關聯,只是字面意思所產生的誤差所致。例如,某文章以“鬧市中驚現懸掛于車外的裸尸”作為標題,其內容只是一張一只已死且被已拔毛的雞懸掛在一輛轎車的后尾的圖片。
看完全文,《3萬億外儲無法承受央企海外虧損》與上述啼笑皆非的例子有異曲同工之妙,至于到底是出于“增加訪問量”還是“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相信她的讀者會越來越有自己的正確判斷。
為了強行支撐這個她的知識和資料都不能承受其重的標題,葉檀女士可謂煞費苦心,在熟讀《羅織經》的基礎上組織罪名。比如,我們來看這個時空穿越的奇跡:該文發表于5月27日的《法治晚報》,然而在其博客的開篇卻是“7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道》披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一份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三大石油公司投資海外的油田、及工程項目總計144個,投資金額累計更是高達近700億美元,約合4480億元人民幣。2010年三大石油公司海外權益原油近7000萬噸,雖然較2005年翻了一番,但相比2010年中國約4.2億噸的石油總消耗量,三大石油公司從海外運回國內的原油卻微不足道。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有石油公司高管坦承,2010年中國石油公司運回國內的原油僅為500萬噸左右,僅占海外權益原油的1/12。”,顯然,這一段是為了進一步渲染央企的敗家子的形象,加重央企在民眾中的罪惡感,而玩的一手“出老千”。只是葉檀女士反而因這一個出老千的行為,更加使標題黨的形象突出了。葉檀控訴的是央企海外虧損,而在這個靠出老千新增的事例中,葉檀卻一改其利潤之上的觀點,認為央企應該以國家利益為重,以企業利潤為輕——葉檀自己給出了一個央企必須虧損的邏輯。
在對待央企的態度上,葉檀的邏輯混亂幾乎是一種常態。這就是《羅織經》的一種標準手法,而了坐實一個人的罪名而任意改變審判標準:做了,你有罪,不做,也是有罪。只有你不存在,才不會有罪。——這也正是葉檀等意見領袖的根本立場所在:除非你國企尤其是央企不存在了,否則,左右你都必將陷入被她(們)討伐的境地:盈利,則說誣蔑不顧社會責任;虧損,這說明體制性敗家——只有民營和私營才是最愛。這也才是這篇頂著聳人聽聞標題的文章的真正的中心思想所在。
為了不影響繼續深入研討葉檀女士的文章,我們暫且跳過這一段老千的瑕疵,繼續進行下面的剖析。葉檀指出(其實只是轉述其他媒體的觀點),央企的海外虧損來自于三個方面:1、中國企業多在政局沖突、軍事外交形勢復雜處尋找資源,當地政治風險高,隱性投資成本高昂。2、中國企業缺乏自我保護機制。3、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關于虧損的三大原因,筆者并不否認。但這并不單單由國企所獨享,同時也是國內所有絕大多數企業走向海外后導致虧損的住要原因,而且民企還干了一件在今后足以拖住中國企業繼續走出去的后腿的事情:在所在國玩欺詐。這也就是最近的例子,調查公司渾水(Muddy Waters)揭發在加拿大上市的中國民企嘉漢林業夸大財務數據,觸發海外掛牌的民企危機。相反,中國鐵建在沙特的項目原本計劃通過停工止損,最多可能損失12億元。但是,中國鐵建綜合多方面因素并沒有停工。(當然,葉檀們迅速地就可以以“拿中國納稅人來給外國人買單”來給中國鐵建扣上一頂賣國的帽子。)
中國的企業(包括國企和民企)是在頂住了不公平貿易秩序的壓力走出去的,全球市場早已被強勢的發達國家的跨擴資本搶占殆盡,對于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來說,大規模地走出去搶占陣地,也是一件新事物,對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來說,是一個集體要面對的課題,中國企業在海外出現虧損,央企消耗的是外匯儲備,民企同樣也要消耗這筆外匯儲備,葉檀單拿央企說事的這種標題黨行為,這就不再是用一般的偏見可以解釋的行為了,這是一種處心積慮的偏見,簡而言之,這就是在有目的的誤導和妖魔化。
對于央企的海外虧損,國資委其實已經做出了回應,“2008年央企海外資產的利潤占當年央企總利潤的50%左右;2009年為37.7%。”也就是說,在葉檀們抨擊央企靠剝削國內民眾獲得的高額利潤中,其實有一半左右是從國際市場上剝削來的。葉檀對此視而不見,指出這僅僅是“大型企業的老伎倆,存在局部投資虧損時強調整體贏利,當整體出現虧損時強調戰略占優……大型企業挾巨額資金而來的天然的敗家子傾向”。面對鐵的數字還在玩弄指鹿為馬的價值觀把戲,顯然已經失去了葉檀們標榜的“獨立性”原則。當葉檀們的名字因此在公眾中成為偏見的代名詞時,其所代表的“普世價值”也就跟著一起完蛋了。
我們的確應當警惕中國企業在海外虧損的現象,分析原因并制定對策,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象葉檀女士這樣糾纏于個別的項目虧損而上綱上線地批判到“公有制為主體”的政治制度問題,這種典型的指桑罵槐的伎倆只能越來越降低她本來已經不高的學術“形象”和“專家”聲譽。
中國企業在海外盈利低下(相對于國內)的現象,讓國人的確感到震驚,似乎給人一種“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解放前的國軍的形象,這也是很多走出去的民企的老板們遇到的困惑:為什么在國內可以呼風喚雨,在國外掙錢就倍感壓力了呢?
這里有一組數字,在國民收入三大分配主體政府、企業、居民中,目前我國的分配比例是33:30:37,1996年至2007年,在勞動者報酬比重大幅下滑同期,企業利潤所占比重卻從21.2%升至31.3%。目前,作為中國居民收入主要渠道的工資收入,在生產要素中的分配比例偏低,僅占企業運營成本的不到10%,遠低于發達國家的50%。為民營資本搖旗吶喊的吹鼓手們將居民收入比例的降低歸結于向政府傾斜,甚至許多左派意見領袖也跟在后面一起被忽悠。這就睜眼說瞎話的典型事例。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居民收入比例的降低部分,基本上正是企業收入比例增加的部分!按照國際的平均水平,企業的收入比例僅僅在14-17之間,而中國的企業已經達到了平均水平一倍左右。國內這些資本代言人在披著民意的外衣向政府逼宮的時候,非常默契地忽略了這一血淋淋的事實,一個即使以羅列沿海血汗工廠因“人力成本上升導致破產”也掩蓋不了的血淋淋的事實。
中國企業在海外的遭遇說明:中國企業在國內簡直太幸福了——這就是為什么大量的外國企業把血汗工廠建立在中國的原因。
在國內對本國的工人剝削慣了,在國外被人力成本吃進去大量的利潤之后,這才是中國企業驚呼走出國門之后賺不到錢的根本原因所在。中國企業在海外的“不幸遭遇”恰恰是因為海外的工人階級的幸福待遇所在。在改革開放初期,也就是說在沒有“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時代,居民收入比例曾經高達56,而企業所占比例僅僅是20,與國際水平大體相當。企業所占比例的變化是民營資本吹鼓手們一再掩飾并且刻意忽略的話題,這種刻意的忽略,掩蓋的是一個血腥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
通過葉檀制造的這個聳人聽聞的話題,深入分析的結果卻是葉檀們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事實,她這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