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一必需要實力。
但實力不是旗幟,實力需要旗幟引領。
實力不光指硬實力。
實力的重大內(nèi)容是政治吸引力、民意召喚力。
實力往往發(fā)生強大者料不到、想不通的嬗變。
國共之爭與勢換位移既是例證。
迷信硬實力,動輒打過去,除了對民族最大利、人民最大愿不充分考慮與不負責任外,在政策與策略上是不動腦筋與不盡全力。
當前在臺海問題上,大陸缺乏理論建樹與議題引領能力。
許多時候,許多領域、官方給人被動應付、見招拆招、應接不暇之感。
學界常常是眾口一詞、多年一調、將言囁嚅、欲說還休。
相較于對岸或統(tǒng)或獨或保持現(xiàn)狀五花八門的熱議,大陸倒像局外人,似乎太過冷清。
最好笑、可氣的是一碰到、想到、意會到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就臉紅心悸降嗓門;
最難忍受的是堂堂正正的“中國”、“統(tǒng)一”等字眼常常要刻意掩藏而只見“和平”、“發(fā)展”、經(jīng)濟上“讓大利”;
最該反對的是政治上不作為、坐等花兒開,把統(tǒng)一搞得遙遙無期。
以什么統(tǒng)一中國?
三民主義統(tǒng)一中國?大陸人覺得陌生,臺灣人或覺已老。
共產(chǎn)主義統(tǒng)一中國?臺灣人或感害怕,大陸人難忍不笑。
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統(tǒng)一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氣得要跳(我們這六十多年就不是愛國者?不是中華民族復興一分子?)。
自由主義、民主主義統(tǒng)一中國?大陸人只見民進黨胡鬧。
“一國兩制”統(tǒng)一中國。
“一國兩制”從何而生,將向何去?
“一國兩制”是解決臺海問題的一種方法,但還不能算統(tǒng)一大業(yè)的思想、理論原點,且因在“一國”定義上認知差異,目前尚難成為兩岸的共同語言。
“一國兩制”需要深化、發(fā)展、細化、清晰化。
為什么要“一國兩制”?
為何能“一國兩制”?
如果簡單就是“國家統(tǒng)一”“民族復興”幾字,就太膚淺了,就可能會將“一國兩制”淪為“臨時抱佛腳”、“病危亂投醫(yī)”的無奈選擇;就會坐實臺人“哄進來、哐在一國再說”、“統(tǒng)戰(zhàn)伎倆”的疑慮;就會簡單我們的心志、使我們忽視臺灣問題的復雜性及其與港澳的差異性而犯“一刀切”、“簡單化”、“急性病”、甚至“施舍感”等幼稚病;就會誤我們跳不出“階級斗爭”、“東風西風”、“惡質政爭”的怪圈、失去開萬世太平的良機。
“一國兩制”絕非權宜之計,應有更豐富、深遠、宏偉的內(nèi)涵,或就是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政治力量、生活方式、社會制度在一個國家內(nèi)可以而且必須求同存異、政治共和。
共和主義正是一國兩制的思想原點與最佳詮釋
“一國兩制”的必然性與可能性在于:
第一,近代百年,中華民族奮斗復興期也,兩岸同源、目的一致,不同政治信仰的人們在不同境況條件下進行不同探索、形成的不同的模式、經(jīng)驗、制度及血淚教訓,是中國人的共同財富,共同起點、共同依憑,不應該被輕率否定、破壞;
第二,海峽兩岸四地在一個傳承最古老的民族、凝聚力最強久的國度內(nèi),存在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生活方式、社會制度,這或許是上天賜予以“中庸仁和”為中心的中華文明的特殊厚愛與特殊使命,使其能在這冷戰(zhàn)、熱戰(zhàn)不斷、天災人禍時發(fā)、人類時臨自毀的紛擾世界里,擔當和諧、大同的引領,這種“多樣化”、“全色彩”、“小世界”,我們應當珍惜、把握、利用、發(fā)揮。
第三,大陸的國號就是“共和”,拂去我們過去在“人民”、概念上的的誤讀,這共和實質就是“不同政治面”的共和。
以“共和”為旗幟:
“一國”自然是“兩岸”同屬“的一國;
“兩制”不再是有你無我、不容的水火;
“兩岸”只是政治差異的兩個方面;
“統(tǒng)一”不過是復興大潮的合流;
“統(tǒng)一后的中國”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自然傳承與歷史升華,由兩岸四地加海外華人五方共建、共和、共榮、共享。
“國號”、“對錯”的爭論可以休止;
“一岸獨大”、“一制獨存”、“整碗全端”、“翻臉不認賬”的擔心可以冰釋;
“矮化”、“投降”、“征服”、“併吞”的魔咒會得以破解;
滯統(tǒng)者、隱獨者將被照現(xiàn)原形、無可推諉;
真獨者、死獨者會被逼成少數(shù)、逼進死角;
國際阻力將降至最低、消于無形;
政治對話的禁錮將被打破,統(tǒng)一的民意將形成涌天的大潮;
惡斗千年的中國政局將徹底更新。
古往今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王道之師,順天心、合民意,胸裝全天下、師出必有名。
人性、道德、、公利、民族、國家、萬世太平的制高點,是不該忽視、放棄、與失守的。
妥協(xié)、退卻、忍讓、甚至糊涂,是必然、必要的。
一黨一派的得失、一時半會的毀譽、一招半式的輸贏,心中有數(shù)、胸有成竹可矣,算計太精、錙銖必較、整碗全端,豈是復興“領導者”的胸懷、事業(yè)“核心力量”的氣度。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