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大事:《習近平: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新華網北京6月20日電(記者周英峰)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黨建研究會20日在京召開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黨建研討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主持會議。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各省區市、副省級城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關負責同志,部分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高校負責同志,全國黨建研究工作者等共300多人參加會議。(2011年06月20日 來源:新華網)
習近平強調,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理論與時俱進的歷史進程啟示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定要以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正確處理堅持和發展、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的辯證統一關系;一定要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創造;一定要以寬廣的眼光密切觀察世界局勢的發展變化,積極借鑒吸收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一定要堅持不懈地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黨員干部頭腦,不斷提高全黨的思想理論水平。
習近平同志的“四個一定”,真是立足根本、重本遠末、高瞻遠矚、深謀遠慮、遠見卓識、意義深遠!“圣人見其始而知其終”,偉哉,中國共產黨人!
第一個是態度問題,所謂“科學態度”,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防止極左的教條主義、極右的修正主義、混世的空談主義。面對當前全黨的思想混亂,科學態度就是堅持撥亂反正,有錯必糾,才能真正走向真理、指導人民走向前進。那種胡說八道、小腳女人或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作法,都是錯誤態度。
第二個是立場問題,共產主義才是我們的唯一正確立場,離開了共產主義理想,我們黨就會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因而必然失敗;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與堅持階級斗爭為綱、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提法相區別,這是一種求真務實的實踐態度;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創造,這是黨中央決心回歸人民、取信于天下人的莊嚴承諾。無論我們黨遭遇到怎樣的現實困難,只要是真正為人民群眾的利益奮斗,真正依靠人民群眾、尊重人才成果,不脫離人民群眾,就一定有辦法取得最終勝利。
第三個是方法問題,我們黨不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政黨,而是一個關注全人類幸福的人民政黨,是一個從國際主義到世界主義的人民政黨,積極借鑒吸收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就是為了更好地為全黨、全國人民、世界人民服務。共產主義不是封閉起來的宗教信仰,而是完全融入人類文明的科學實踐,是領導人類前進的最有競爭力、與天下共生的社會發展模式。
第四個是任務問題,當前黨員干部的思想理論水平不足,極左的教條主義、極右的修正主義、混世的空談主義成風,難以承擔起當前的歷史使命,任重道遠,必須“堅持不懈地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黨員干部頭腦”,不再沿襲將各種意識形態相提并論的傳統作法,這本身就是一種融合古今中外實現偉大創造的新局面。必須打破舊的意識形態分裂的被動局面,以新生事物全面戰勝舊事物的創造態度,敢于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獨立自主的新路來!
第二件大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共產黨90年理論研討會舉行》
人民日報北京6月11日電(記者楊學博)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共產黨90年理論研討會”今天在北京舉行。與會者認真總結了90年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基本歷程、基本成就、基本經驗,深入分析了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重大理論和前沿問題,探討了在新形勢下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一系列問題。(2011年06月12日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說過,歷史是資鑒,哲學是基礎。這是完全正確的科學態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就是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思想的發展思路。中國化,就是要與中國文化相結合,以增強其民族性;時代化,就是要有科學的方法和作用,以增強其科學性;大眾化,就是要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明白有用。沒有用的理論,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正確方向。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件大事,雖然新聞短小,但卻有著特殊的重大意義。
第三件大事:《劉國光榮獲首屆“世界馬克思經濟學獎”》
5月28—29日,“全球學術團體——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在美國麻省大學召開第6屆國際學術論壇“對資本主義危機的應對:新自由主義與超越”。來自30多個國家的15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經過各國學者推薦和理事會評審,學會最終決定將首屆“世界馬克思經濟學獎”授予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特邀顧問劉國光。(2011年06月17日 馮顏利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美國教授大衛·科茨宣讀了評獎詞,認為劉國光在兼收并蓄現代東西方經濟理論科學成果的基礎上,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以及宏觀經濟管理進行了深入系統研究,形成了獨具學術風格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體系。他的開創性貢獻集中在社會主義經濟基本理論、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發展戰略、宏觀經濟調控等方面,如較早地提出計劃要與市場結合,計劃要以指導性計劃為主,發展要為改革提供相對寬松的環境,經濟體制改革與發展方式轉變互動,以及穩定宏觀形勢、加強宏觀調控的一些原則方法,現大多已變成共識。據評獎委員會稱,該獎是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相對應的一個科學創新獎和終身貢獻獎,每年將評選出一兩位世界級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
從《劉國光:研究經濟學要不要有正確的立場——世界政治經濟學獎答辭》看出,“人民立場”問題重新成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關注中心,成為“左轉”的一個主流經濟學的世界性標志。只有堅持正確的人民立場,才可能產生出人民需要的人民經濟學。
新華網北京6月20日電(記者周英峰)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黨建研究會20日在京召開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黨建研討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主持會議。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各省區市、副省級城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關負責同志,部分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高校負責同志,全國黨建研究工作者等共300多人參加會議。(2011年06月20日 來源:新華網)
習近平強調,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理論與時俱進的歷史進程啟示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定要以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正確處理堅持和發展、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的辯證統一關系;一定要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創造;一定要以寬廣的眼光密切觀察世界局勢的發展變化,積極借鑒吸收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一定要堅持不懈地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黨員干部頭腦,不斷提高全黨的思想理論水平。
習近平同志的“四個一定”,真是立足根本、重本遠末、高瞻遠矚、深謀遠慮、遠見卓識、意義深遠!“圣人見其始而知其終”,偉哉,中國共產黨人!
第一個是態度問題,所謂“科學態度”,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防止極左的教條主義、極右的修正主義、混世的空談主義。面對當前全黨的思想混亂,科學態度就是堅持撥亂反正,有錯必糾,才能真正走向真理、指導人民走向前進。那種胡說八道、小腳女人或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作法,都是錯誤態度。
第二個是立場問題,共產主義才是我們的唯一正確立場,離開了共產主義理想,我們黨就會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因而必然失敗;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與堅持階級斗爭為綱、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提法相區別,這是一種求真務實的實踐態度;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創造,這是黨中央決心回歸人民、取信于天下人的莊嚴承諾。無論我們黨遭遇到怎樣的現實困難,只要是真正為人民群眾的利益奮斗,真正依靠人民群眾、尊重人才成果,不脫離人民群眾,就一定有辦法取得最終勝利。
第三個是方法問題,我們黨不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政黨,而是一個關注全人類幸福的人民政黨,是一個從國際主義到世界主義的人民政黨,積極借鑒吸收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就是為了更好地為全黨、全國人民、世界人民服務。共產主義不是封閉起來的宗教信仰,而是完全融入人類文明的科學實踐,是領導人類前進的最有競爭力、與天下共生的社會發展模式。
第四個是任務問題,當前黨員干部的思想理論水平不足,極左的教條主義、極右的修正主義、混世的空談主義成風,難以承擔起當前的歷史使命,任重道遠,必須“堅持不懈地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黨員干部頭腦”,不再沿襲將各種意識形態相提并論的傳統作法,這本身就是一種融合古今中外實現偉大創造的新局面。必須打破舊的意識形態分裂的被動局面,以新生事物全面戰勝舊事物的創造態度,敢于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獨立自主的新路來!
第二件大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共產黨90年理論研討會舉行》
人民日報北京6月11日電(記者楊學博)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共產黨90年理論研討會”今天在北京舉行。與會者認真總結了90年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基本歷程、基本成就、基本經驗,深入分析了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重大理論和前沿問題,探討了在新形勢下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一系列問題。(2011年06月12日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說過,歷史是資鑒,哲學是基礎。這是完全正確的科學態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就是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思想的發展思路。中國化,就是要與中國文化相結合,以增強其民族性;時代化,就是要有科學的方法和作用,以增強其科學性;大眾化,就是要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明白有用。沒有用的理論,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正確方向。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件大事,雖然新聞短小,但卻有著特殊的重大意義。
第三件大事:《劉國光榮獲首屆“世界馬克思經濟學獎”》
5月28—29日,“全球學術團體——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在美國麻省大學召開第6屆國際學術論壇“對資本主義危機的應對:新自由主義與超越”。來自30多個國家的15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經過各國學者推薦和理事會評審,學會最終決定將首屆“世界馬克思經濟學獎”授予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特邀顧問劉國光。(2011年06月17日 馮顏利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美國教授大衛·科茨宣讀了評獎詞,認為劉國光在兼收并蓄現代東西方經濟理論科學成果的基礎上,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以及宏觀經濟管理進行了深入系統研究,形成了獨具學術風格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體系。他的開創性貢獻集中在社會主義經濟基本理論、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發展戰略、宏觀經濟調控等方面,如較早地提出計劃要與市場結合,計劃要以指導性計劃為主,發展要為改革提供相對寬松的環境,經濟體制改革與發展方式轉變互動,以及穩定宏觀形勢、加強宏觀調控的一些原則方法,現大多已變成共識。據評獎委員會稱,該獎是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相對應的一個科學創新獎和終身貢獻獎,每年將評選出一兩位世界級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
從《劉國光:研究經濟學要不要有正確的立場——世界政治經濟學獎答辭》看出,“人民立場”問題重新成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關注中心,成為“左轉”的一個主流經濟學的世界性標志。只有堅持正確的人民立場,才可能產生出人民需要的人民經濟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