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讓一些人明白,越靠近美國就越危險
——也說最近一個時期的南海局勢
Zhang88
近來,南海局勢有越來越復雜的趨勢。問題不在于固有的領土領海之爭,這些問題由來已久,完全可以維持現狀,擱置爭議。但是,自從霸權大國宣稱要“重返東南亞”以來,南海權益爭端居然成了大國博弈的介質,在外部大國的推波助瀾之下,南海爭端現在已遠不是領土海權歸屬那么簡單,一些國家越來越感到有了跳梁的空間,越來越表現出結伙呼應、抱團合斗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所面臨的考驗就復雜化了,從發展趨勢上看,所要考驗的將不僅僅是捍衛領土領海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還將更進一步考驗中國進行戰略博弈的能力,我們既要捍衛領土領海,不能在爭端中吃虧,同時也不能把周邊各國都推到對立面去,可以直白地說,即使我們把所有的島嶼都收回了,但如果因此將周邊國家都推到了美日的懷抱中,那也難免是一種戰略上的失敗。
在這樣的困境中,中國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戰略策略呢?
檢討過去一個時期的對策,筆者以為,中國應改變單純用經濟懷柔的手法。過去,東南亞包括南海周邊各國一方面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借利乘便,搭中國經濟的順風車,一方面又在戰略上玩弄挾美自重、挾美自狂的把戲,以為只要充分利用好美國因素,把這個因素引進并加以放大,就能創造出供自己跳梁的空間。這也給美國乘虛而入提供了契機。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處世之道,在于威德并用,威而不德,固然難以服眾,但德而不威,照樣不足以服人。為今后計,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必須采取威德并用的手段。
第一,對待那些比較收斂,所作所為比較謹慎的國家,除在經濟上加強關系增進互惠之外,不妨也在相關海域聯手開發,共同行動,打開擱置爭議、互利互惠的突破口。
第二,對待那些心懷叵測,刻意想借力打力的野心者,根本就不能指望經濟聯系對他們的戰略取向能有什么彌補,考慮到他們對中國根深蒂固的防范心理,與這樣的國家發展經濟合作,在戰略上等于是養寇資敵,無論如何也不能不加考慮。對于這樣的國家,應該立足于樹威亮劍,關鍵的時候要敢于出手,特別是要達成這樣一種效果,與美國靠得越近,就越要付出成倍的代價!
讓一些人明白這樣道理非常必要。作為一個大國,如果中國不能展示這樣的意志與力量,那就名不副實,不能與大國名號相稱。經濟實力是不會自動生成為戰略力量的,戰略力量需要在戰略指導者正確思想指導下能動運作后才得以實現。如果GDP就是戰略實力,那么阿拉伯的力量要不知高出以色列多少倍了,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這是很能說明道理的。中國的GDP固然蔚然可觀,但當今中國戰略能力到底如何,是不是外強中干,很有人對此是有懷疑心理的,老虎不發威,別人就要以為是病貓,這個道理,在生活上放之四海而皆準,就是放在殘酷的戰略博弈之場,大體上也是不差的。
說道這里,筆者很是贊賞前幾天中國海監船只在南海的行動。曾幾何時,越美之間眉來眼去,很是調情(見筆者文章《越美關系到此為止了嗎——他們下一步要干什么》),如果就此讓某些國家就此得利、就此得計,豈不是在把中國當成傻子來耍?只有讓他們吞咽顯著的得不償失的苦果,才足資以儆效尤、以戒后來。
南海問題是這樣,其實,就是對整個亞太整個世界來說,也未嘗不是這樣。面對日益嚴峻的戰略形勢,中國必須擺出嚴肅的戰略姿態,亮出嚴厲的戰略底線,不管任何大國出馬,都不能允許別人沖擊自己的底線。如果不是這樣,一遇到大礁石就退潮,長此以往,那些海藻、浮游之類,就都要聚集在礁石周圍以求庇護、以為依托了。只有把戰略礁石沖刷干凈,使之漏出縫隙,才能最后炸掉,才能打通航道張帆遠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