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毛”的不會超過5%!要害是他們掌握了話語權
看到有文章問“為什么反毛的這么多”?
給烏有之鄉(xiāng)提個建議:以后碰到這類標題最好修改下,太導向。 試想,南方報系會發(fā)一篇“為什么擁毛的這么多”的文章嗎?
言論自由從來都是相對的。
“反毛”的多么? 一點兒都不多,不會超過5%。 從前是這樣,今天還是這樣,因為能成為剝削階級的,也就這個數了。 如果有超過10%的人成為剝削階級,資本們自己就玩不下去了。少數人剝削多數人本身就決定了:被剝削的永遠是多數,因此,反毛的永遠是少數。
諸如“沒有老毛瞎折騰搞運動,我們日子早好過了”這樣的言論,其核心是對現(xiàn)實不滿,把怨氣發(fā)到毛主席身上而已。說這樣話的人,跟秦曉、茅于軾們有本質區(qū)別。
當然,這種言論和這部分人,是會被秦曉們利用的。但這也正是秦曉們必然失敗的原因之一 --- 這樣的群體存在巨大的投機性,因為怨氣,自己沒什么風險情況下,可能跟著鬧點事,就像《讓子彈飛》里的小市民們一樣,但自私的本性也決定了,他們誰也不會犧牲自己去為實現(xiàn)某個理想奮斗。甚至秦曉賀衛(wèi)方們也不會挺身而出去街頭革命的,裝出一副“不喜歡暴政”的模樣,骨子里是不希望自己有任何損失。
能犧牲個人利益去奮斗的,只有共產主義者社會主義者能做到。只有相信“好社會比自己發(fā)財更重要”的人們才能做到。
比如茅于軾,比如易中天,不管他們“普世”喊的多么響亮,“民主”的面具戴的多么冠冕,他們中的哪一個,肯把自己的財富、資源拿出來跟他們嘴里所說的“大眾”分享?
類似秦曉、南方系這樣的“政改”者們,所謂“保住改革開放成果”,說白了就是保住他們自己非法掠奪來的財富和地位。
反毛的不多,但能興風,因為長期以來,他們以精英的姿態(tài),占據著話語平臺。得意的過頭了,這回有人要栽了。
反動派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次公訴茅于軾,參與的群眾所來自的群體、地域,足以說明問題了。
不管對毛主席的污蔑誹謗多么惡毒、散布的多么廣,一些人或許一時被蒙蔽,對毛主席有這樣那樣微詞,但一定是暫時的,而一旦認清,階級(層)立場決定了,只能站在毛主席一邊 --- 90%以上的人,一定會在毛主席這一邊。
“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2011.5.27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