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領導人金正日今年第三次訪問中國,讓全球矚目,朝中緊密的同盟關系進一步加強,意味著中國的外交政策向毛澤東思想回歸邁出第一步。
明清形成的朝貢體系讓中國成為全球的中心長達500年,同時使中國的沿海維持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但晚清經過20余年的改革開放后,幾場規模不大的戰爭,讓中國徹底喪失東南、北部的附屬國,使世界中央之國變成半殖民地,變成西方主導的新世界體系的附庸。但問題是19世紀80年代大清帝國,經過20年的洋務新政后并不是個弱國,是一個GDP強國啊,GDP是日本的2倍,比現在中國才剛超過日本牛多了,軍事上北洋艦隊就有2艘近萬噸的鐵甲艦,海軍的實也超過日本,但卻只是幾個局部戰役讓中國土崩瓦解,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晚清政府軟弱,執行韜光養晦,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將附屬王國拱手讓給列強,使中國完全喪失戰略屏障。1879一彈不發讓日本吞并琉球,1884年取得鎮南關大捷后讓還讓法國占領了越南,1885年英國效爾仿之,讓緬甸脫離中國,最后中國最重要的“外藩”朝鮮,也因外交一味妥協,導致延誤戰機,倉惶應戰,使朝鮮還外加臺灣淪喪日本之手。中國一步一步將周邊附屬國丟失之后,國門洞開,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