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委宣傳部不能為護名而棄義
——就銀杏樹之死致何事忠部長的公開信(一)
尊敬的何部長:
您好!
我和義丐徐超老人來到重慶已近半月,我們此行的目的是,肩負著全國老百姓期待的目光,來調查了解重慶各方面的工作進展狀況,遇到成績我們就喝彩贊揚,遇到問題就匯報反映。
我們認為,這是我們作為關心國家未來發展的外地民眾能夠為重慶的發展建設所盡的綿薄之力,是任何一個關心重慶以及國家發展大計的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重慶,不只是重慶人的重慶,也是中國的重慶!它不僅屬于重慶人,也屬于全國的老百姓!
我們曾經為重慶衛視噴薄的正氣而謳歌贊揚;為重慶的唱紅打黑而豪情滿懷;為薄熙來書記多次走到普通百姓中間而熱淚盈眶;為“三進三同”這種新時期的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活動而充滿期許——這些讓我們對黨和國家的未來而充滿信心。
1
但是,成績從來與問題同在,我們也發現了問題,那就是銀杏樹之死,對于這個事情,根據我們的了解,已經不是萬州地區這幾百棵的數目了,在其他地方,死去的銀杏樹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銀杏樹之死”隱藏著重慶市政建設和社會管理中仍然存在著眾多思想認識上的問題
——重慶一定適合大種、特種、廣種銀杏樹嗎?有沒有適合重慶的本地樹種?重慶有沒有自己的“市樹”?在種樹造林的過程中,如何既尊重重慶本地的自然生態,又做到尊重植物物種的多樣化?
——如果要種銀杏樹,那么應該是種大樹還是種小樹?種大樹和小樹的經濟成本和生態效益有沒有進行過預算和比較分析?這些問題有沒有廣泛征集市民意見,有沒有進行科學的研討和論證?
帶著對這些問題的關心,我們對在萬州發現的那上百棵死去的銀杏樹拍了照片,并通知了重慶當地的媒體,進而又在華龍網等網站上發帖,以期引起媒體的關注和思考,如果是正確,那重慶應該說明情況消除質疑;如果是存在錯誤,那就應該吸取經驗教訓,既能避免自己重犯,還能給其他各地的市政建設提供一種案例式的教訓。
但遺憾的是,十多天過去了,我們沒有得到任何媒體的反饋,有重慶當地的網友告訴我,銀杏樹之死去年就有市民反映,但這一事件卻一直被“按了下來”,以至于我們今天的反映也是泥牛入海杳無消息,因此,我不得不向您寫公開信來繼續反映此事。
2
我們理解重慶市委宣傳部“摁住”這一事件的初衷,那就是怕外界指責重慶,怕給重慶增加輿論壓力,怕那些心懷惡意的勢力攻擊重慶,這樣會增加重慶下一步改革的阻力,但事實上,這卻是一種腰桿不直的表現、是怕人說三道四的懦弱,是一種“正義的膽怯”。
薄書記屢次強調,做大事者不怕說三道四,不要怕議論紛紛,我策劃義丐徐超當明星的整個過程,也一樣是頂著輿論、單位和家庭的壓力前行,但在我看來,信息時代的這些流言飛語,那不過是戰爭時代的槍林彈雨,而真正的勇者則直奔目標,他們不會為了躲避明槍暗箭而左顧右看心猿意馬,他們縱然傷痕累累千瘡百孔,縱然不會贏得眾口一詞的齊口稱贊,但他們的事跡將光照千秋彪炳史冊,而那些看上去獲得一時喝彩便開始容光煥發的人往往只是曇花一現流星一閃!
薄書記的老爺子薄一波老前輩曾說過,“年輕人要立志干大事,而不是做大官。”所謂干大事,則是為了“義”,而當大官,則是為了“利”,義利之間,云泥之別,那些爭權奪利之輩盡管有時也是如愿以償,但只有真正追求“義”的人,才能獲得“名”、獲得“利”,因為追“義”可以得到民心,而追“利”則必然會失去民心。這不正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嗎?
3
因此,只有無私無畏地追求義、堅守義,也才能夠有利,而這種利,也不是一己之利,他不同于那些爭權奪利者如愿以償的暗自得意和沾沾自喜,這種利,是與人民群眾和個人理想一起實現的雙贏,是利國利民利自己的多贏,是個人為國為民發揮重大作用、做出杰出貢獻后而實現了的人生價值。
毛澤東曾經得到并長期擁有過權力,但有幾個人會說毛澤東是為了自己爭權奪利呢?因為毛澤東是為了義而掌權的,他掌權后,曾經浴血的紅軍將士們開始打勝仗了!他掌權后,中國革命開始煥然一新了!他一掌權,就給人民締造了一個嶄新的共和國!
為什么毛澤東那么發自內心地去熱愛人民,并要求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因為這就是“義”,是國家大義、是民族大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大義——只有義才能贏得民心,如果中國共產黨不用“義”來贏得民心,那么民心就會被資本的“利”給俘虜掠奪而去,就會慘遭失敗,就會打敗仗,而這種失敗絕不是共產黨自己的失敗,更是國家和民族的失敗!
3
所以,義才是利之本,有義才能有利,不義必不利,義能得民心,而在全球一體化的信息時代,在人民群眾通過互聯網而將民心連成一片的這個偉大時代,“義”的力量一旦吸引起廣大的民心,必將產生席卷全球蕩滌環宇的偉大力量,在這個可以征服贏得全世界民心的精神武器面前,航空母艦、原子彈等一切的物質武器都將變成一堆堆廢鐵!而導彈防御系統也將淪落為一張支離破碎的蜘蛛網!
但要追尋義、堅守義,卻絕非易事,因為在我們起心動念左思右想患得患失之際,“義”的精神很容易被我們從內心深處丟掉,取而代之的則是“名”和“利”,于是,一些人為了名而放棄義,諸如那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明哲保身之輩;而又有一些人為了利而忘義,諸如那些“賣國求榮見利忘義”之徒。
一旦人的精神世界喪失了“義”的驅動,人就會淪落為名利的動物,墮落為名奴和利奴,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扭曲起來,進而無論看問題還是察人論事也就開始眨巴起勢利的眼睛來,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卻也 能把 君子看成小人的原因所在。
心里沒有“義”,就會看不到“義”,所以,以茅于軾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們才把毛澤東看成一個爭權奪利的獨裁者,他們就是看不到,為了長治久安為了避免中國人民再飽受奴役和戰亂之苦,毛澤東不顧得罪自己的戰友,他是為了“義”,而毅然決然地放棄了自己的“名”啊,他將千秋功過這些世俗眼中的是非對錯,拋與后世,任人評說!
奉義而行的英雄也會犯錯,但英雄的錯誤也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只有爭權奪利的奴才們才會企圖拿著英雄的錯誤去否定英雄——面對那些奉義而行不計個人榮辱利害,而往往千瘡百孔毀譽參半的英雄,那些只顧以撈取名聲而顯示自己親民的所謂政客們,哪有資格與之同日而語?
4
現在,重慶的銀杏樹之死正在拷問著我們的重慶市委宣傳部,那一顆顆銀杏樹的“尸體”還在很多街道兩側干枯地林立著,雖然我們國家提倡以人為本而非以樹為本,但樹是人種的,損失是群眾的。
面對那一排排干枯林立的銀杏樹,難道高舉唱紅打黑旗幟的重慶上下,能端坐在辦公室里或者穿梭于各大新開工的項目工地,以及出沒于那些聚光燈閃耀的新聞發布會現場,而唯獨對這些枯死的銀杏樹無動于衷安如泰山顧左右而言他嗎?
如何對待銀杏樹之死,是一個義和名之間的選擇,是為了護名而放棄義,還是為了義而不顧名,這不也是一個義和利的選擇題嗎?因此,面對“失義”這個大問題,以“行義”為目的的義丐徐超和我不能視而不見、坐視不管,因為行義和打擊不義,也是民間的唱紅打黑。但我們相信,看完了這封公開信,重慶市委宣傳部應該能夠做出明智的選擇,重慶一定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這些銀杏樹已經死了,我們不知道它們是“屈死”的,還是“冤死”的,是被“天害死的”、“被地害死的”,還是“被人害死的”,我們只希望,這些銀杏樹不能“白死”,它們應該為人民利益而死,應該死得其所,應該重于泰山,而不是輕如鴻毛。
相曉冬 2011年5月23日 于重慶萬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