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過去是個什么地方?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無須我多作贅述。如果不是近期文物被盜的丑事發生,恐怕沒有人知道它今天的所作所為,絕大多數人都以為它也就一處供大眾參觀的、純靜的博物館而已,不可能存在有什么“新皇帝”、“新大臣”入宮享樂,然而,實事并非如此簡單,一群喝人民血汗的看門狗居然放進去一批集權貴于一身的“新皇帝”、“新大臣”入宮行樂,到底是意欲何為?
2007年,我參觀了故宮以后,當時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故宮的管理一塌糊涂,臟亂差不說,有些宮殿里的地面簡直就是豆腐渣,一些用現代“高檔復合地板”鋪設的地面到處是開縫裂口,到處是凹凸不平,走在上面如同踩彈簧。當時,我內心非常沉重,本要反電話提點意見,我的北京同行者告訴我說:別多管閑事,這里面水深得很,你說了等于沒說,還很可能是自找麻煩。我就納悶:一個世界性文化遺產,怎么管理成這個樣子呢?這樣的地方既然被作為遺產而留,就理當善加保護,糟蹋它不如廢掉它。
公元2011年5月15日,一則新聞《故宮建福宮發入會書曝光 會員可享宴請服務》讓我徹底崩潰,“紫禁城建福宮會員采用推薦制,須經會員理事會評估、甄選。社會名流、藝術家、政府官員、各國皇室……成為這里的榮譽會員”等等內容仿佛讓人又看到了封建權貴準備復辟的影子。會費到底是多少錢雖然作為秘密沒有透露出來,明眼人都知道個中道數,名流、某某家、官員都是中國近幾十年來的改革開放既得利益者,他們吃好了,活膩了,就想換口味了。各國皇室人員則是中國某些人帝制復辟的助推劑,難怪清朝皇室后人吵著嚷著要回宮去住,原來他們是怕別人搶先占了他們家的房子?只有普通的賤民還渾然不知。然而,到底是該明朝的朱家人去搶還是清朝的愛新覺羅氏去住呢?抑或是由當今的新貴入主呢?恐怕還得斗斗是吧?
前幾天,故宮錦旗“錯字門”沒有“撼”倒故宮負責人的強硬嘴巴,今天,《入會協議書》的公開量也難以“撼”動故宮管理者的威嚴,嘴硬也好,威嚴也罷,反正,你認不認,你的丑惡嘴臉已經暴露于億萬人民的面前。今天的會員們可以在建福宮擺宴設壇,明天的皇臣就可能在“太和殿”里頒旨問安,今天的建福宮可以金屋藏嬌,明天的后宮就敢納嬪妃三千。“宮庭”之事本不是草民關心之事,難免會惹殺頭之罪端,然世異時移,任何有皇王將相思想的新富權貴都不必過早地做著在太和殿里跪拜稱臣的美夢,袁世凱辦不成的事,你們也別想入非非,段祺瑞沒有當奴才的命,“會員們”量也難有下跪的機會,可以非常肯定告訴這批很想當奴才的“會員們”,你們不可能成為皇權帝制下的“會員”,更別妄想成為“狀元、榜眼、探花”之類的東西。
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辟為“故宮博物院”。無論是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地位還是作為故宮博物院的身份,都不應該把故宮經營成花天酒地、藏污納垢、宣傳封建思想的復辟會所,無論加入會所的人多么位高權重,多么富可敵國,他都無法擋住歷史的車輪,他都無法撼動人民的力量,他都不可能成為“新皇帝”,也不可能成為“新臣相”,誰有這個打算,人民一定會將他打入十八層地獄,有權也好,有錢也罷,你們只能在自己的家里和電視劇里扮演一下皇帝和大臣,你們沒有權力在故宮胡鬧。
故宮的管家們,你們聽著:““撼”字沒錯,顯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軍難’中‘撼’字使用是一樣的。”這一震撼十三億人的“故宮式解釋”也會象故宮本身一樣永遠地記載在故宮的歷史中,你們如果繼續用這種“高超”的水平管理故宮,不是你們自己玩死自己,就是逼人民將你玩死。
通過一連串的事件,我們不難發現,故宮已經不是一個可以不聞不問的地方,這一封建的建筑群,既承載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某種歷史,又寄托了某些癡心妄想者的殘余思想,思想的斗爭往往寓于歷史的事件之中,作為文化遺產的建筑群絕不能成為威脅中國上層建筑的集結地,權貴們,滾出故宮!
——孫錫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