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三周年紀念日,專題報道氣勢宏大。報道告訴我們,汶川地震增強了民族凝聚力,顯示了中國人民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和大無畏精神。汶川浴火重生,鳳凰涅磐,中國人民在汶川地震中創造了兩個奇跡,一是震后救援的奇跡,二是災后重建的奇跡,都可堪稱世界第一。今日的汶川(包括北川、映秀等地),徹底的舊貌換新顏,如果純粹從經濟角度看問題,那是非常劃得來的,等于是一次自然力量的強拆。不需要拆遷補償,不需要還建房,沒有釘子戶,沒有暴力抗法事件,更沒有自焚。曾有某官員說過“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也許,這位官員今后還會改口說“沒有地震就沒有新中國。”本來預計三年才能完成的災后重建,兩年多的時間就提前完成了。短短兩年時間,外國人以為會從地球上抹去的汶川、北川、映秀等地,反而更美好了,拔地而起的是非常現代化的舒適美觀的城市。純粹從經濟角度考量,代價最小最小,成績最大最大。
然而,據報道,汶川發生的罕見的里氏8.0級特大地震,有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失蹤17923人。我們在為災后重建而自豪的時候,似乎把這組沉重的數據淡忘了。在電視畫面上出現的災區人民,普遍的表現出高興、滿足、感激的神色。但我相信他們心中有抹不去的痛。他們的親人可能在地震中喪生、受傷、失蹤,即使他們的親人沒有,他們的鄰居或熟人也可能有。他們受到的心理創傷很可能會伴隨他們一生。這是我們越不過去的坎兒,是我們回避不了的痛。假如大自然給我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們是選擇汶川浴火重生,鳳凰涅磐,以及創造出震后救援的奇跡和災后重建的奇跡,還是選擇讓69227人不要遇難、374643人不要受傷、17923人不要失蹤?時光不會倒流,歷史不會重演,我們在理論上可以假設,在現實生活中卻永遠不能假設。人命關天,面對這組沉重的數據,所有的成績和輝煌都黯然失色了。當今世界,誰能不計死亡人數?誰敢不計死亡人數?!
據報道,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里氏9.0級地震并引發海嘯,日本警察廳4月27日說,截至當地時間27日16時,已確認造成14517人死亡、11432人失蹤。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109331477&bid=2
兩相對比,汶川地震死傷人數顯然要多得多。我們不知道地震局的官員對此如何解釋?汶川地震之后,中國地震官員和專家四處游說“地震預報是世界性難題”。然而,他們卻敢在汶川江地震之后發表聲明,近期中國不會有災難性的地震,話音未落,青海玉樹大地震又發生了。人們禁不住要問:到底是幾分天災、幾分人禍?
地震預報到底是不是世界性難題,我們這些普通百姓難以做出權威的結論。但我們確實記得,中國曾經成功地對海城大地震做出了臨震預報,挽救了成千上萬人民的生命。我們也還記得,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離唐山并不遠的青龍縣就是因為事先做了防震傳達,預做準備,該縣在地震中沒有死亡一個人。幾十年過去了,“嫦娥”都登月了,難道,我們中國的地震科學研究反而越來越倒退了嗎?就是前不久的日本地震,也在臨震前一分鐘發出了地震預報。中國的官員和專家為什么非要咬定牙關說地震預報是世界性難題?
汶川地震三周年,專題報道令世人警醒。但自豪驕傲和慶賀的成分占了主流地位,哀悼和反思,太少太少。追究責任,根本沒有。經過了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我們的地震科學應該如何迎頭趕上?我們的防震減災宣傳和意識的培養應該如何有個徹底的改觀?我們的建筑物的抗震級別應該制訂出怎樣的強制標準?面對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中無辜死亡的約8萬個亡靈,誰人應該給予回答?
參考鏈接: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10933758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