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忠國:揭開重慶衛視紅色教育收視率下降之迷
田忠國
在“中國選舉與治理網”,我們讀到了李宗彥先生“重慶衛視紅色教育的失敗”為題的文章,本不想參與爭論,但是認真思考后,還是覺得有話不能不說,因為,李先生在文章中說:“4月14日《北京日報》報道,據央視索福瑞調查,重慶衛視改版紅色頻道后收率大跌。“3月的收視榜單上,重慶衛視排名全國第34,省級衛視中排名第22,比改版前大幅下跌。”雖說收視率不能代表一切,但是能比較客觀地體現出觀眾對電視節目的喜惡。收視率大跌,無疑是觀眾用遙控器宣告了重慶衛視紅色教育的失敗。”透過李先生所謂的“失敗”二字,我們看到的只是李先生對中國紅文化的厭惡和仇視,就令人,特別是像我這樣的老百姓來說,特別不快了。因為,中國人民總是向往奮發向上、無私奉獻的精神姿態,討厭主流精英一頭扎到女人褲襠和錢眼的瘋狂追求。
話分兩頭,書歸正傳。重慶衛視的紅色教育是不是收視率下降了呢?我們同李先生的判斷完全一致:下降了,而且,還可能是大幅度下降。為什么下降了呢?李先生的理由是“觀眾看電視,更多地是為了娛樂休閑、獲取某些信息,沒有多少觀眾是為了接受紅色教育打開自家電視機的。”而其另一個理由則是:“除了意識形態屬性,電視節目還有藝術屬性、文化產業屬性,這早已是業界公認的常識。”但事實上是不是這樣呢?我看未必,因為,重慶衛視紅色教育收視率下降,是一些省份,比如說廣東電視臺等等,關閉了重慶衛視,也就是說,有的省份不轉播重慶衛視了,這是一。其二,李先生談到藝術性和文化問題,我是搞小說、劇本、詩歌創作的,談這個問題似乎更有體會。所以,我們就說說藝術性問題。藝術是建立在作者價值標準基礎上的直覺感悟,也即,藝術化表達,而文化呢,則是一個社會本應遵循的價值標準。沒有價值標準,藝術就不存在了,如果存在也是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其三,由是觀之,不論是藝術還是文化,都是政治,也即意識形態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走筆至此,我們不止想起一位大領導說,重慶的唱紅打黑是文革余毒。其言下之意,或許消滅紅色血脈(文革是紅色血脈在中國歷史上的奔騰涌流),就是這些人的價值目標。而李先生的文章,不過是對大領導價值標準的進一步詮釋而已。這一事實證明,去意識形態化的先生們,去意識形態是假,搶奪意識形態話語權和解構前三十年建立的社會主義價值標準是真。
2011-5-12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