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諧盛世”里,農村的孩子居然沒有午飯吃!
Yangguo
據說現在已經是“和諧盛世”,為什么還有這么多的農村孩子沒有午飯吃?為什么中國的農村仍然這么窮,窮到父母們連自己孩子們的午飯都準備不起?
現在的慈善活動基本上都是民間發起組織的,請問政府在干什么?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有責任幫助本國的貧苦人民;而且,每年有大量的資金用于扶貧、救助,這些錢都去了哪里?
網易廣東省深圳市手機網友 [花非花道非道] 的原貼: 1
還記得小時候在湘西上學,小學到初中,每個禮拜要背一袋米和一大罐鹽菜去學校,把米交到食堂,每餐打一小塊飯,一星期用那罐鹽菜下飯。所以我們那一帶的人都不高,你們不用嘲笑我們,就這營養,換你也一樣!
想想那些茅臺和芙蓉王,我就恨!!
· 回復
· 收藏
· 復制
網易四川省成都市手機網友 [TELE_739E9O92_{}] 的原貼: 2
跟我當年一樣,幸好我父母是明白人,一直支持我和姐姐讀書。現在蝸居城市一角。。。只能努力讓我的后代別再鹽菜一周一周的吃。
· 回復
· 收藏
· 復制
網易河南省網友 [uull] 的原貼: 3
當年也是這樣的,還不如你們。中午都是用一個小袋子寫上自己的名字,裝上紅薯學校給蒸,再喝一碗二兩的玉米糊,吃著罐頭瓶里家里做是咸蘿卜,總算上了大學。現在的努力都是為了孩子不再過像我哪樣的日子啦。
· 回復
· 收藏
· 復制
“農村孩子免費午餐”發起人:僅靠民間籌資很難
2011-05-08 07:35:36 來源: 新京報(北京) 有15758人參與 手機看新聞 (function() { var options = { sourceUrl: "http://news.163.com/", source: encodeURIComponent("網易新聞"), title: encodeURIComponent("“農村孩子免費午餐”發起人:僅靠民間籌資很難"), link: 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location.href) }; NTES.ready( function() { WbApp.initShareTipsSm(options,"wb-article-sharewraper-sm"); }); })();
3月28日,貴州黔西縣花溪鄉沙壩小學,“免費午餐”之前,孩子的午餐是燒土豆。趙俊霞 攝
4月2日,貴州黔西縣花溪鄉沙壩小學,一個孩子領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免費午餐”。趙俊霞 攝
4月27日,吃到免費午餐后,一個孩子送給志愿者和工作人員的畫。王立三 攝
4月14日,湖南新晃縣大坪坡村,彭彩煌的球鞋,這雙鞋彭彩煌穿了一年。王立三 攝
5月4日,湖南婁底市新化縣奉家鎮橫拉坪村快樂小學,當天傍晚,志愿者為住在附近的學生做了一頓晚餐,8歲的奉獻吃得很開心,嘴角還殘留著飯粒兒。楊抒懷 攝
5月4日,湖南婁底市新化縣奉家鎮橫拉坪村快樂小學,第一次吃到免費午餐的孩子。 楊抒懷 攝
if(picResCount>0){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write(""); }
有這樣一群山里娃,他們每天步行一兩個小時上學,懷揣的紅薯土豆饅頭就是中午在校的干糧,老師不敢在教室里吃飯,害怕學生們渴望的目光。
有這樣一群志愿者,他們來自媒體等各行各業,借助媒體和公益組織的力量,發起“免費午餐”項目,只為了讓山里的孩子們在學校能吃上真正的午餐。
3月9日,《鳳凰周刊》記者部主任鄧飛等500名媒體人發起“免費午餐”項目,隨后獲得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支持,倡議愛心人士每天捐贈3元,為貧困學童提供免費午餐。目前全國已有7所小學的免費午餐開餐。
孩子們的吃相
向山里出發,路途崎嶇顛簸。身旁如畫的風景掠過車窗,志愿者們最初為大山之美折服,卻在目的地被孩子們手中冰涼的紅薯和土豆所震撼。
“開飯啦。”當熱騰騰的飯菜出鍋,香氣飄滿教室,孩子們也“瘋狂”了。
捧著盛滿飯菜的小飯盆,孩子們嘴里被塞得滿滿當當,全都“吭哧吭哧”地埋頭扒飯,顧不上說話,恨不得把頭都塞進飯盆。小鼻子上掛著鼻涕,卻都不愿騰出手來擦上一把。
每一個實施免費午餐的山村小學,第一天開餐時,孩子們的表現都會如此,讓一旁看著的志愿者也會忍俊不禁。更開心的,莫過于一些趕到學校的學生家長們。這些樸實的農民,只會用簡單的“感謝”二字,表達對愛心人士的感激。
雞蛋比肉還好吃
5月4日,在湖南婁底市新化縣奉家鎮橫拉坪村快樂小學,當免費午餐裝進飯盆時,7歲男孩劉威首先吃掉了手中的雞蛋。在他看來,雞蛋比豬肉還要好吃,因為他已經有一年沒吃過雞蛋了。其實,劉威家里的母雞也會下蛋,但這些雞蛋都要留著,賣了錢才能供他讀書。
從家里到學校,劉威每天都要走六七里路,一個多小時路程,即便是爸爸有準備紅薯,到了學校等到中午再吃也是涼的。
在這些山村小學,學生的情況大多類似:家庭經濟條件差,父母忙著掙錢,孩子們的午飯難有保障,中午吃點涼紅薯、涼米粥對于他們來說是常事。
讓免費午餐持續
“吃不飽飯的孩子如何健康成長,看著他們的笑,心真的很痛。”網友的一句話,道出了很多隨后加入“免費午餐”項目志愿者的心聲。
為了讓更多山村學校開動免費午餐,志愿者們的募款行動一直在繼續。免費午餐的官方微博上,不斷有人捐出物品進行拍賣。
“在政府沒有解決之前,我們再怎么辛苦,也會保證吃上飯的孩子繼續有飯吃。”鄧飛說,免費午餐覆蓋的學校數量還將上升,希望更多孩子獲益。
5月5日,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決定設立“免費午餐基金”,聯合更多社會愛心力量共同發展貧困地區兒童福利事業。
但以民間籌集資金的方式,想讓所有這樣的孩子都能吃上免費午餐,還是難度很大。鄧飛期望,“免費午餐”項目,能由政府接手。
■ 捐款賬號
中國光大銀行北京朝陽支行:3506 0188 0000 50322
戶名: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留言“免費午餐”
500名媒體人發起免費午餐項目解決農村孩子午飯
2011-05-05 02:33:29 來源: 新京報(北京) 有7868人參與 手機看新聞
轉發到微博(46)
(function() { var options = { sourceUrl: "http://news.163.com/", source: encodeURIComponent("網易新聞"), title: encodeURIComponent("500名媒體人發起免費午餐項目解決農村孩子午飯"), link: 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location.href) }; NTES.ready( function() { WbApp.initShareTipsSm(options,"wb-article-sharewraper-sm"); }); })(); 核心提示:自3月起,500名媒體人發起免費午餐項目,倡議社會捐款為山村孩子解決午飯問題。截至昨日已募集176萬余元善款,發起人表示,希望政府能接手此項目。
“米飯比紅薯好吃多啦。”5歲的羅葉鵬埋頭吃起課桌上冒著熱氣的飯菜,邊吃邊笑。
昨日,500媒體人發起的、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多背一公斤公益基金”支持的免費午餐項目,在湖南婁底市新化縣橫拉坪小學啟動,這是該項目執行的第7所山村小學。該項目通過向社會募集善款,為山村小學配備廚房電器、餐具、午餐費,讓小學生每天在校吃到熱飯菜。
山村孩子的“糟糕午飯”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生活在大山里,每天走很遠的路去上學,午飯只能吃紅薯、土豆,甚至經常餓肚子。
據免費午餐活動發起人、《鳳凰周刊》記者部主任鄧飛介紹,“免費午餐”活動的想法源于貴州一位山村老師的講述,那里的孩子大多吃不上午飯,或只從家帶點干糧。“老師不敢在教室吃飯,要不孩子們聞到香味都會眼巴巴地看著。”
為什么吃一頓午餐,在這些學校就這么難?
湖南新化縣奉家鎮橫拉坪小學的老師奉映輝曾做過多次家訪,不止一次建議家長們,為自家孩子做點飯帶到學校,但這些似乎很難實現。“家長都起早貪黑地下田、工作,沒時間在早上就給孩子做好午飯,有的家里也窮,要統一做飯的話,連錢都沒法收。”
橫拉坪小學校長奉石華說,曾有學前班的孩子上課時餓哭了,這時老師會拿些餅干給孩子充饑。
午餐費一人年需600元
3月9日,由鄧飛等媒體人在微博上發起“免費午餐”活動,倡議社會捐款。短短兩個月,不斷有人關注“免費午餐”,捐錢捐物。截至昨日已募集176萬余元善款,貴州、河南和湖南三地的7所山村學校的孩子吃上了免費午餐,還有10多所學校提出申請,等待審核。
鄧飛表示,“免費午餐”項目是通過給學校提供廚房電器、餐具、午餐費等,讓學校廚房為在校學生做飯,每個學生每頓飯的標準至少3元,一菜一湯一個雞蛋,還有米飯。每個學生每年在校的午餐費約為600元。
昨日,在志愿者王洪坤等人協助下,經8小時的山路顛簸,“免費午餐”項目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終于抵達了橫拉坪小學———一所位于雪峰山山頂的小學。這里,有43名小學生,個子瘦瘦小小。他們每天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到學校。大部分孩子的午餐是冰涼的紅薯和土豆,有的則沒有午餐。
“免費午餐”走進課堂
就在昨日中午,孩子們第一頓免費午餐正式開餐。
教室里飄著菜香味時,孩子們已抱著飯盆在等候。盛飯菜的場面開始有些混亂,孩子們都擠到了講臺前,老師扯著嗓子喊“排隊打飯”,讓孩子們重新坐回課桌前,一個個輪流來。
兩個葷菜、一個素菜、一個雞蛋、一個湯,第一頓“免費午餐”很豐盛。別看孩子們個頭小,卻都很能吃,滿滿的一盆飯菜,沒多久就吃完了。
雖然老師將飯盆收走了,但5歲女孩奉輝的小手還緊緊握著那個蛋。她要帶給與她相依為命的外婆。
聽說學校有免費午餐了,一些家長也背著柴禾趕到學校參與做飯。
■ 捐款賬號
中國光大銀行北京朝陽支行3506 0188 0000 50322
戶名: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留言“免費午餐”
■ 對話
采購票據微博定期發布
新京報:隨著資助學校、所需資金增加,“免費午餐”項目將如何保證持續開展?
鄧飛:除了通過中國福利教育基金會進行公募,我們還將在淘寶網開通公益店鋪,售賣“免費午餐”標志的T恤、徽章、衛衣等,還有社會捐贈的物資。同時,拍賣明星、電視主播捐獻的個性化物品。第一所受助學校貴州沙壩小學的100名孩子利用課余時間集體創作了一幅百樹圖送給我,我打算近期拍賣,起拍價定在1000萬元。
新京報:這個項目是否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鄧飛:這個項目得到了湖南省黔西縣、新晃縣相關部門的支持。在新化縣,當地政府將對全縣山區小學進行摸底,再看看如何和我們合作解決孩子缺乏午餐的問題。
新京報:這是否意味著,這個項目今后考慮由政府接手主導、民間協作的方式?
鄧飛:第一,貧困孩子缺乏午餐,原因很多,不能簡單地說是政府的過錯或責任。第二,大規模的免費午餐,如有民間籌集資金,肯定很困難,也會很辛苦,我們當然希望政府能接手。第三,我們已推動免費午餐,在政府沒解決之前,我們將繼續履行責任,再怎么辛苦,我們也會保證吃上飯的孩子繼續有飯吃。
新京報:如何保證善款全部用于“免費午餐”?
鄧飛:我們要求學校提供每天的菜單及每次采購的票據,并由專人定期通過微博發布。當地還有一支由縣政府、村委會、家長與志愿者組成的管理監督委員會來監管免費午餐的執行情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