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單位工資與非私營單位工資巨大差異的根本原因
曹久強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和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分別為20759元和37147元,同比分別增長14.1%和13.5%,增幅均超過去年GDP增速(10.3%)。分行業看,金融和IT業的工資水平仍位居各行業的前兩名。通過數據可以看出,非私營單位工資為私營單位1.8倍。為什么非私營單位工資與私營單位工資存在這么大的差距呢?
智聯招聘高級薪酬總監趙立朋認為,私營和非私營單位工資差距較大,主要是結構原因造成的。他認為,目前確實有部分私營企業機制靈活、收入較高,但在私營企業中,中小企業還是占絕大多數,比例可能達到70%-80%,基數比較大,所以平均工資水平會比較低。而非私營企業則不同,經過這么多年的國企改造之后,剩下來的都是經營效益比較好的大企業,數量少,質量又比較好,所以平均工資水平就相對較高,并且增長也相對穩定。
我認為這種解釋是沒有多大道理的。首先,在私營企業中,雖然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但是,私人企業小,并不代表就應該給工人的工資低。企業小與工資低不存在必然聯系。工資應該與效益存在很大關系。而中國很多中小企業效益都不錯,甚至比國企效益還要好,為什么不愿意給工人更多的工資呢?道理很簡單,私人企業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壓低工人工資,這種天然的沖動成為阻礙工人工資上漲最根本的因素。說的到效率,一個最典型的例子,那就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廣東的私人企業就一直不給農民漲工資。他們效益不好嗎?二十多年,廣東出現了多少由小到大的私人企業,而農民工資始終沒有上漲。道理和上面一樣。可見,這種解釋是沒有多大道理。
至于國企,確實國企經過改革之后,效率進一步提高。但是,國企承擔的稅負遠遠大于私人企業,承擔更多的責社會任。加上不少國企存在歷史包袱以及國企貪污腐敗對于資源的浪費。為什么在在這么多的問題與負擔下,依然能給工人高出私人企業很多的工資呢?說到底,非私人企業是公有制經濟,沒有一個私人老板,不存在天然壓低工人工資的沖動。這就是非私人企業工人工資與待遇普遍高于私人企業的原因。
因此,私人單位工資與非私人單位工資的巨大區別絕對不是所謂結構性原因。即使有這個結構性原因,也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私人企業是剝削所有制,壓低工人工資,減少成本增加資本家自己的利潤是他們拿手好戲,看家本領。即使在國家存在巨大的通貨膨脹下,資本家憑借中國存在用不完的工人這一點,就以此為要挾不增加工資。廣東改革開放二十年,農民工資十多年沒有上漲就是最好體現。
私人企業剝削體制也造成是最近沿海地區出現民工荒的原因。畢竟現在通脹很厲害,農民工已經容忍十多年了,資本家還是不愿意給工人增加工資,在中國面臨“劉易斯拐點”情況下,工人已經被迫用腳投票了。因此,私人單位工資與非私人單位工資的對比反映了私有制經濟的殘酷剝削。
而且私人單位不僅工資比非私人單位低很多,而且私人單位加班普遍,福利低下等等都沒有算。要是把加班、福利等待遇算是,估計差距絕對不是這么點,差距會更大。這也是很多人羨慕國企工人的原因。可惜他們只會羨慕,卻不知道造成這么大差距的是剝削。
很多人往往被主流的經濟學家引向歧途。在數字面前,主流經濟學家不能改變數字。但是,主流經濟學家可以說國企壟斷。這樣,主流經濟學家就把矛盾悄悄引向別處,掩蓋了私人企業殘酷剝削。反而倒打一耙,說什么國企工人工資與福利待遇好是不合理的,是壟斷收益。我要說的是,即使國企壟斷,普通工人也能分到一杯羹,要是私人企業壟斷,照樣壓低工人工資。私人企業反而依靠穩定的工作作為要挾進一步壓低工人工資。可見,非私人單位工資高不是國企壟斷問題,也不是結構性問題,而是所有制問題。只有公有制經濟才是為工人著想的經濟。
在當前公有制經濟不成熟,存在很多問題的情況下,都能在工資上高出私人單位這么多,未來國企成熟,公有制經濟完善,工人工資會比私人單位工資高出更多。
大家不妨走著看,國家現在要使國民工資與經濟同步增長。可是這個同步增長在私人單位將很難實現。資本家絕對不會輕易給工人增加工資,更不要提同步增長。即使在國家法律強制下,也不會遵照執行,總會想方設法避開,就好比現在的《新勞動法》一樣,不能有效貫徹。真正能夠貫徹的還是在公有制經濟。
從這點上講,改革開放來出現了巨大的貧富差距,要是沒有公有制經濟存在,現在的貧富差距會更大。好在公有制經濟下,上千萬的工人能夠有個比較好的工資與待遇,有效率地相對平衡了一些社會貧富差距,促使了中國產生更多的中產階級。這些都歸功于公有制經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我們的社會獲得比較穩定的發展,沒有顯示出明顯的“拉美病”。
現在白紙黑字的數字在眼前,很多的人不從社會經濟制度上找問題,而從什么結構性找問題,我覺得很困惑。這些人當中國出現了其他問題時,都歸結于社會制度。一句話,都認為是中共獨裁制度造成的。可是,私人企業工資與非私人企業工資巨大差異上就不從制度上找問題了,而是從其他地方來隔謝搔癢。這些人從來就是這樣雙重標準。
總之,非私人單位工資與私人單位工資巨大差異是經濟制度造成,是私人經濟殘酷剝削與壓迫的體現。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勤勞血汗被剝削的程度,這值得我們廣大人民注意。只有從改變經濟制度上著手,才能改變分配。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問題。未來中國要想實現共同富裕,在普遍的私人企業下是無法實現的。必須依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普遍的公有制經濟才能實現共同富裕。讓我們滿懷信心迎接屬于社會主義的成熟階段,一個普遍的公有制經濟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到來吧。這樣才能迎來屬于廣大勞動人民的幸福時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