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日《重慶晚報》報道,4月29日,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市領導黃奇帆、徐敬業、陳存根、徐鳴等,與港澳媒體重慶參訪團成員進行了座談。近兩個小時里,大家暢所欲言,就重慶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作了深入交流。
關于重慶發展中有哪些熱點和難點,報道中說得很詳細,讀者可以通過以下鏈接閱讀原文: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4562/14525839.html
本文著重想說說維穩的話題。據報道,香港商報副總編羅興輝第一個發問:“重慶探索了很多全國性的問題,比如欠發達地區怎樣發展,農民和窮人如何致富,怎樣讓富起來的人精神更富足。現在看,這些探索成效顯著,重慶市民都充滿自信心和自豪感。請問重慶下一步將如何推動民生導向的發展?”
市委書記薄熙來說,改善民生,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對地方黨委、政府來說也是個難題。有人認為,抓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是一對矛盾,得先發展經濟啊,沒錢怎么去改善民生?只有做大蛋糕,才有條件去分蛋糕呀!但問題的關鍵是,怎么才算有錢?發展到什么時候才能把民生擺在重要位置上?合理的分配促發展。事實上,只有分好“蛋糕”,才能做大做好“蛋糕”。民生不僅是發展經濟的目的,也是動力,以民生為導向,發展之路才會越走越寬。為此,去年的市委全會提出了“十大民生”工程,集中財力改善民生,用老百姓的話講,“市委、市府把發展的‘寶’押在了民生上。”
接著,自然而然的說到了維穩的話題。薄熙來說,有些經濟界人士善意地提醒我們,重慶還比較窮,財政并不寬裕,卻要拿那么多錢去改善民生,會不會放了空炮?會不會影響經濟發展?但我們敢下這個決心,絕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科學思考的基礎上。首先,現在的“三個差距”,即貧富、城鄉、區域差距已不小,維護穩定的成本就比較高。如果十大民生問題解決好了,維穩成本就會相應降低,就能把省出的錢用在發展經濟上,發展效果就會更好。與其拿錢去維穩,不如從根底上改善百姓的生活;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把工作做在前頭。
我認為,在通篇報道中,最為閃亮的、最大的看點就是“與其拿錢去維穩,不如從根底上改善百姓的生活”。這是具有超前意識的、也是具有示范意義的認識。做為重慶人,我衷心祝愿重慶成為中國第一個不需要“維穩”的城市。社會穩定是“為”出來的,不是“維”出來的。凡是需要“維穩”的時候,問題就已經發生了。真正關心國家穩定和社會穩定,就要把工作做在前面,而不是等到出了問題才來使用高壓手段“維穩”,那只會按下葫蘆浮起瓢,越維越不穩。只有徹底改善了民生,徹底解決了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社會穩定才是可期待的事。當百姓全都能夠安居樂業,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學有所教,老有所養,我們還需要刻意花巨大的代價、動用公安、國安、國保大隊的力量去“維穩”嗎?
我希望,在重慶能夠實行以下辦法:凡是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不得動用專政手段,否則,不撥經費不報銷費用不算功勞不評獎,情節嚴重者,還要予以嚴厲的追查和懲罰。同時,公安局國安局的禮堂和會議室率先向群眾免費開放,讓百姓有合法開會參政議政的地方,使官方放心百姓也放心,創造出一個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紀律又有自由,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可以預期,那樣一來,重慶有可能成為第一個不需要“維穩”卻最為穩定的城市。我們盼望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