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晚報》報道,天安門廣場的孔子像昨日被悄然移走,遷入國家博物館雕塑園內。孔子像自落成之日起便引發社會各界廣泛爭議,有關方面將其搬回博物館內,可能旨在息事寧人。然而,孔子雖被搬走了,但這場爭論并未平息,此間暴露出的一些問題仍值得我們深思和警惕。
近年來,孔子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重新被搬上中國的政治舞臺。年前耗資上億的電影大片《孔子》在全國熱映,各地聲勢浩大的“誦經”、“祭孔”活動愈演愈烈,國學專家呼吁將孔子誕辰定為教師節,政協委員提議將儒學經典引入中小學課堂,種種跡象無不標志著孔儒思想向上層建筑的滲透和某種宣告。
關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歷史定位,“五四”運動以來早有定論。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上,儒家思想一直扮演著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衛道士”角色,然而它既沒有挽救歷代王朝歷史周期性的滅亡,也沒能擋住近代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尤其是在明清時期,它徹底陷入僵化腐朽,被統治者用來當作麻痹禁錮人民思想和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造成了近代百年中國封閉愚昧、落后挨打的局面。與此相對的是,在中國邁向現代社會的進程中,是“三民主義”領導中國推翻了滿清帝制,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開創了“民主科學”的新局面,是馬克思主義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共和國,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指引中華民族走上了獨立富強之路。中國革命的實踐證明,只有馬列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才能振興中國。
誠然,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兩個文明建設一度出現過“一手硬、一手軟”的狀況,各種思潮沉渣泛起,實用主義、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理論等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一剎那。面對伴隨思想混亂而出現的民族精神的消沉,民族凝聚力的喪失,社會道德的淪喪、民心不穩、民意不平等等問題,一些“精英”學者寄希望于孔孟之道,大張旗鼓地祭孔誦經,不遺余力地宣揚儒家思想。百日之前,“九五之尊”的孔子塑像重新被供奉在天安門廣場,那是少數人要把孔子重新推上“至圣先師”、“萬邦師表”的寶座,堂而皇之地接受國民的頂禮膜拜,繼續麻痹和禁錮人民的思想。
孔子作為中國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孟子、老子、莊子、韓非子、荀子們一樣,都值得我們去尊敬去研究,因為他們的思想實際是中華民族文化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前輩先賢他們每個人都值得我們尊重。基于此,把孔子作為中國文化的形象大使推向世界我們是贊成的;民間組織儒家理論學術探討研究我們是支持的;公民個人信奉孔子、把儒家傳統道德標準作為處世準則,我們也是理解的。然而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孔子并不是萬能的“救世主”,儒家思想根本不能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封建等級制度根本無法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傳統道德標準絕不是拯救社會道德危機的治世良藥。少數“精英學者”大肆復古尊孔、宣揚儒家思想救世,那是政治的倒退,是思想的復辟,是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徹底顛覆,應當引起社會大眾的警惕和反思。
幾十年前,毛主席對此就有清醒的認識。他說:“我們共產黨人是從批孔起家的,但是我們決不能走前面他們的路,批了再尊,等到我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來與老百姓的思想時,落入歷史的一種循環,這是不行的。……如果共產黨也到了自己沒法統治或者遇到難處了,也要把孔子請回來,說明你也快完了。”主席此言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當足令世人警醒!
歷史總是有那么多的巧合。一百年前,袁世凱大搞尊孔復辟,坐了不足百日的皇帝就被趕下臺去;而今,九五之尊的孔子像作為“新的文化地標”,在天安門廣場站了不足百天也被遷走了。在這巧合的背后我們隱約可以聽到歷史車輪前進的隆隆聲,它預示著那出于塵土的總要歸于塵土,那源于歷史的總要歸于歷史,中國社會不會再走回頭路,科學發展才是引領各族人民前進的偉大旗幟。
歷史總是有那么多的巧合。一百年前,袁世凱大搞孔復辟,坐了不足百日的皇帝就被趕下臺去;而今,九五之尊的孔子像作為新的文化地標,在天安門廣場站了不足百天也被遷走了。在這巧合的背后我們隱約可以聽到歷史車輪前進的隆隆聲,那出于塵土的總要歸于塵土,那源于歷史的總要歸于歷史,中國社會不會再走回頭路,科學發展才是引領各族人民前進的偉大旗幟。孔老夫子走了,“五四”青年節就要來了,很好,很好。這兩件事都是值得慶祝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