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車救狗”不過是中產階級式“偏好的霸道” |
作者:石勇 提交日期:2011-4-19 0:14:00
![]() |
一群動物保護志愿者在京哈高速出北京方向攔截裝有520只狗的卡車的事件,經媒體報道后,這兩天迅速在公共領域激起沖擊波效應。 這是近年來,中國的動物保護主義者在對狗“維權”上最大規模、也是最激烈的一次“集體行動”——激烈到看起來沒有法律常識,無視高速公路交通秩序、販狗運狗的人的合法權利。 在公共領域,他們的行為遭致了嚴厲批評,被指控毫無權利意識。針對這些批評,動物保護主義者則指責吃狗的人沒有“愛心”,甚至“殘忍”。 據悉,“攔車救狗”之事得以解決是一家網站和一個基金會以11.5萬無的價格買下了整車狗。而騰訊則表示,將全部負責這批狗救治的后續費用。 恭喜這些狗遇到了好心人。但這不意味著此事就此終結。恰恰相反,它引爆了動物保護主義者(他們被稱為“狗粉”)和這個社會中其它群體的深刻分裂。無法否認的是,本來占據道德優勢的動物保護主義,以這個事件為標志,在某種意義上已陷入合法性危機。 作為生命,只要跳出人類的視角,我們將很難在道德上說一條狗的命就不是命。就此而言,動物保護主義具備一種道德上的感召力。但是,觀念是一回事,話語、實踐又是另一回事。話語、和實踐出了問題,那就必須反思——現在已經到了檢討的時候了。 動物保護主義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某些人的偏好,是否可以約束其它公民? 有很多人批評,動物保護主義者既然有“愛心”,為什么不去西部貧困山區救助一下那些沒有午餐吃的孩子?他們可以為幾只死亡的狗痛哭,為什么不為被殘忍殺害的陜西農婦痛哭?的確,當人的權利都得不到保障,活得并不如一只寵物狗好時,大力地張揚狗的權利,看起來有些矯情。 據此當然不能推斷動物保護主義者對人沒有愛心。但是,動物保護主義者運用一大堆小車、狗糧等,聲勢浩大地為一群狗獻愛心,在人的權利尚不能得到保證的情況對照下,卻明顯違背很多人的道德直覺。 一些人絕不認為,比之于人的權利,以這種激烈的方式“救狗”值得贊賞。他們潛在地預設:寵養貓狗、不吃貓狗只是一幫吃飽了沒事干的“中產階級”的私人偏好。這一偏好沒有什么問題,但它不可以成為公共領域中的主宰性觀念,更不可以干預他人的合法行為。 就在“攔車救狗”事件前幾天,北京一租戶當街殺死兩條狗用來食用,結果引來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和動保控制俱樂部志愿者的干預。這一事件讓人想到,一個公民合法地殺和吃狗的自由,必須為動物保護主義者的偏好讓路。他們從哪兒獲得這樣約束和干預別人自由的權力? 答案至少必須是這樣:即不吃貓狗并不僅僅是某些“中產階級”的私人偏好,它還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道德約束,所以,哪怕在法律上仍有疑問,但干預一個人吃貓狗,在道德上仍可獲得辯護。 但恰恰在這點上,動物保護主義在邏輯上自我挫敗,這是它的第二個問題。 很多人注意到,動物保護主義者只對可以作為寵物養的動物,主要是貓和狗感興趣,對其它動物,比如牛、豬、羊、馬、雞、鴨興趣不大。事實上,他們也吃這些動物,并不是素食主義者。不僅如此,他們還給這些動物排了一個高低貴賤的等級秩序,認為可以作為寵物養的貓和狗比其它動物高貴。 不清楚這是不是把對人的高低貴賤的排序投射到了動物身上,但問題在這里已經很清楚,這樣的“動物保護主義”并不具備與其概念內涵相對應的普遍性,而只是具有某種特殊偏好色彩的“貓狗保護主義”。 很快可以推出的一個結論是:與其說反對吃貓狗是基于“保護動物”的觀念,不如說是認為貓狗“高貴”,并對它們有感情。這樣,動物保護主義者無法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既然你都吃豬、吃牛,為什么不允許別人吃貓、吃狗?畢竟,沒有誰的偏好,有權利對另一個人的偏好進行約束。 動物保護主義的第三個問題就在這里:它不是在尊重現實的基礎上把自己當成一種偏好,一種觀念,從而引導社會,而是預設為具有約束力的道德和法律規范,可以干預別人。 吃狗肉是我國很多地方,特別是東北、兩廣、云貴的風俗,甚至形成餐飲特色。這些風俗當然與動物保護主義者的觀念相沖突。對這些風俗,動物保護主義者從自己的觀念出發,顯得唯我獨尊,對別人的行為缺乏必要的理解。 的確,無論怎樣,人類并沒有道德上的理由屠殺和吃掉動物(虐待動物是另一回事)。但是,這不是不道德,而只能說是非道德的。也就是說,吃貓吃狗、吃豬吃牛,是人類生存、生活的一種實際需要,并不能說它在道德上是錯的。從觀念上講,也許它是不好的,但一個反對吃貓吃狗的人,就邏輯而言,并不能從道德上對這種行為進行討伐,甚至對別人的自由進行侵犯。合適的做法只能是宣揚自己的觀念,從而為大家所接受,改變吃貓吃狗的風俗。 保護動物的觀念是絕對必需的。但它的前提是對生命的平等對待和對人的權利的尊重,舍此適得其反。 (刪節版見《東方早報》)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