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李源潮:重慶的改革為破解中國面臨的難題提供新思路”
2011.4.19日“烏有之鄉”轉發《重慶日報》文章“李源潮:重慶的改革為破解中國面臨的難題提供新思路”。
自從薄熙來主政重慶,在重慶高調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唱紅打黑,讓人民看到了一絲希望之光。但也有“南方系”故意把水攪渾的喧鬧。從各地人民對“重慶模式”的稱贊,對許多社會丑惡現象深惡痛絕的憤慨和對毛澤東時代深情懷念,以及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重慶新政的高度贊揚和充分肯定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小撮妄圖夢想資本主義變天的開歷史倒車的人,他們在重慶面前所作的一切指白為黑都將注定是徒勞的。因為人民才是推動社會歷史向前發展的真正動力。
文章中這樣說道:
“陽春四月,萬木蔥蘢,16-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來到重慶,深入社區、村鎮、企業和學校,與廣大干部群眾交流,考察經濟發展、社會管理和黨的建設,3天日程滿滿當當。市委書記薄熙來、市長黃奇帆、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光國、市政協主席邢元敏分別陪同考察。”
李源潮是這樣評價重慶的:
1.“重慶在全國率先大規模建設公租房,看了之后的第一感覺是‘令人贊嘆’;
2.“你們把‘創先爭優’作為‘書記工程’,建立了三級書記的責任體系,書記抓,抓書記,發揮了重要作用。很多做法在全國有示范意義;
3.“‘三項制度’把為人民服務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一套扎實有效的群眾工作方法;
4.“黑社會不打不得了,不打,我們的社會要變質。打黑除惡,為民除害,就是應該狠狠打,而且要一直繼續打;
5.“重慶廣泛開展‘唱讀講傳’活動,使經典歌曲重新回到人民群眾中,今后還要創作更多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新歌、好歌,讓人民的歌曲占領舞臺;
6.“這次來渝考察,切身感受到了重慶的新理念、新改革、新發展和新面貌,深受鼓舞,很有啟發;
7.“重慶的改革探索,對于破解中國科學發展面臨的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經驗;
8.“重慶正在形成一個黨員干部作用大發揮、黨政公信度大提高、經濟社會大發展的良性循環的好局面。”
“《重慶模式》全面解讀‘重慶新政’--中國道路的另一種選擇”一文指出:
“ ‘重慶模式’的主要內容,我們概括為以下要點:
“1.綱舉目張——以胡錦濤總書記為重慶確定的‘314’總體部署為重慶各項工作的總綱。
以‘314’總體部署為綱,著眼于貫徹落實‘314’總體部署,遵循‘成后來居上之事,須非同尋常之舉’的要求,重慶為后來居上,果然做出了非同尋常之舉——探索、創造出了‘重慶模式’。
“2.‘打黑除惡’——以掃蕩黑社會為肅貪反腐、扭轉黨風和社會風氣的突破口。
重慶‘打黑除惡’是在黨委統一領導下,運用國家強力,堅持依法辦事,廣泛動員群眾,集中進行打擊,堅決鏟除嚴重危害群眾安全和投資環境的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的人民民主專政行動。重慶的‘打黑除惡’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打黑除惡’,而是更深層意義上的肅貪反腐。
“3.‘唱讀講傳’——以弘揚‘紅色文化’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抓手。
就是把中國共產黨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兩大強項,也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和世界上的精神文明,結合起來、統一起來,形成重慶人民的終極價值觀,這樣既能發展市場經濟,又能駕馭市場經濟。
“4.‘三大洋戰略’——以建設內陸大開放戰略高地為重慶發展的最大動力。
重慶是在‘要實現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根本出路在擴大開放,最大動力也在擴大開放’薄熙來:《重慶要取得更大發展關鍵在解放思想核心是擴大開放》,2008年3月28日《重慶日報》。的認識高度上,建設直通‘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內陸大開放戰略高地。
“5.‘五個重慶’——以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為戰略目標。
‘五個重慶’,就是重慶市委確定的‘宜居重慶、暢通重慶、森林重慶、平安重慶、健康重慶’,目的是要實現重慶的科學發展,打造中國內地唯一的國家中心城市。
“6.解‘二元方程’——以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與發展為主線。
按照胡錦濤總書記‘314’總體部署‘加快建設統籌發展的直轄市’的要求,從大城市、大農村、大庫區、大山區和少數民族聚集區并存的特殊市情出發,走出一條城鄉統籌發展的新路子。
“7.‘三駕馬車’——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成分共存為最優組合。
就是要以“三駕駿馬”——公有制經濟(這是“駕轅”的)、民營經濟、外資經濟,來拉動重慶這輛“大車”飛奔。在公有制經濟中,尤其注重國有投資公司的發展。
“8.民生導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重慶市委于2010年7月召開三屆七次全委會,明確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要求重慶走‘以民生為導向的經濟社會發展路子’。
“9.‘同吃同住同勞動’——以創新黨的作風建設為靈魂。
“就是要求重慶的各級領導干部開展‘三項活動’——‘大下訪’(訪問群眾疾苦、幫助解決困難), ‘三進三同’(進基層、進村子、進農戶,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結窮親’(與困難家庭結成長期幫扶關系),這樣來推進黨的作風建設,為人民服務,以保證黨既能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能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永葆本色。
“綜合起來講,以聯系群眾、‘唱紅打黑’為實質和核心,動員群眾、全市上下一心來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建設內陸開放高地,來統籌城鄉發展,來鞭策公有經濟、民營經濟、三資經濟‘三駕馬車’并駕齊驅,而以國有經濟‘駕轅’,來建設‘五個重慶’——‘宜居重慶、暢通重慶、森林重慶、平安重慶、健康重慶’,來切實改善民生,等等,這就是我們所理解的‘重慶模式’。 ”
為什么是重慶而不是廣州、深圳被人民高度贊揚和被中央領導充分肯定?
“德國之聲:中國全面向左轉已成定局”這樣說道:
“到目前為止先后有4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重慶肯定‘唱紅打黑’。香港一些分析認為,這預示著未來幾年中國的政治形勢將繼續全面‘左轉’。
“吳邦國視察重慶并對‘重慶模式’予以高度肯定,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北京高層對‘重慶模式’的集體肯定,因此也能讓人嗅出未來幾年中國全面‘左轉’的氣息。
“當重慶門庭若市,北京高層頻頻有人前往重慶打氣的同時,毗鄰香港的廣東卻似乎門可羅雀,顯得十分的寂寞。”
雖然“德國之聲”從資本主義社會的視覺出發看問題,自然會得出與我們大相徑庭的認識。但也從另一方面告訴我們,所謂的私有化“改革”與共產黨的領導是根本不相適應的,再這樣下去,我黨的領導地位必然會不斷受到嚴峻挑戰。長此以往,黨與人民的距離只會越來越遠。
“中國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將近二十年的市場經濟,在經濟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積累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一言以蔽之,就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已經與中國原有的政治體制和文化產生了嚴重沖突。然而,面對由市場經濟引發的這一病癥,卻可以有不同的藥方:一是根據市場經濟的病理,開出法治、公民社會和進一步政治體制改革的藥方;鏟除市場經濟改革產生的問題。
“德國之聲”還這樣分析道:
“革命時代的許多做法雖然鼓舞人心,甚至大快人心,而且對提升今天已經失去靈魂的中國執政黨的士氣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其內在邏輯卻與市場經濟完全不符,因此若長期實施會將中國的市場經濟引入一個更為迷茫的歧途;法治、公民社會和政治體制改革雖然在今天的中國推進行起來很難,但卻符合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律。
“更何況,中國自從開始市場經濟的進程,實際上就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過去二十年主要是開啟市場經濟的經濟運作方式,取得不少成功,但由于社會和政治配套措施沒有跟上,因而如今陷入了一定的困境;面對這一困境,究竟是選擇繼續使用市場經濟的‘藥方’,還是返回革命路線,確實將決定中國未來的方向,以及今天所謂的‘中國模式’未來能否持續成功。
“但一段時間來的經驗證明,北京高層顯然是肯定了重慶的做法,否定了廣東。深圳原本計劃在今年推行公民社會試驗,被高層全盤否定,以致今天在廣東的媒體上。而在吳邦國之前到訪重慶的幾個大員,背景和動機各不相同:分別主管政法和宣傳的周永康和李長春,自然從其分管的范圍出發,傾向于相對保守的政治取向;關鍵是習近平和吳邦國對重慶的支持透露出許多信息。
“習近平從理念和情感上認同薄熙來的做法;而吳邦國的出場,則更是反映出北京高層內部已基本就此達成一致。從這個意義上說,未來幾年中國的全面‘左轉’已是大勢所趨。”
無論是外媒的分析猜測,還是中央高層的肯定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稱頌和向往,都向人們傳遞著一個消息,那就是以“貓論”和“摸論”為指導的中國特色“改革”該壽終正寢了。
參考文章:
李源潮:重慶的改革為破解中國面臨的難題提供新思路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104/228175.html
《重慶模式》全面解讀“重慶新政”--中國道路的另一種選擇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1101/209584.html
德國之聲:中國全面向左轉已成定局
http://www.mshw.org/review/national/2011-04-15/908.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