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一個廣東石油分公司,因內部員工對中石化廣東分公司高層“天價酒水動輒幾十瓶不知所蹤”的做法感到不滿,將幾張發票復印件在網上曝光。發票顯示,廣東石油分公司所進酒水多為“拉菲”等名貴洋酒及高價茅臺酒。其中,僅一瓶拉菲1996(750ml)的無稅進價就高達11846元。另一張貴州茅臺酒銷售有限公司所開的發票顯示,中石化廣東分公司一次性購買了近82萬元的茅臺酒。據稱,這些都是一周內所購買的,實際購酒達到了300多萬元!
“一周內”的概念自然不是中石化廣東石油分公司的全部,更不是中石化的全部,還有更多的央企呢?
在國務院決心控制物價的關鍵時刻,發改委以有“漲價空間”和煉油企業虧損為由,對成品汽柴油調高售價,后果必然造成消費品價格的整體上漲,這是沒有任何理論依據或理由可資其逃避指責的。發改委不顧社會后果調高油價的作法對照中石化的窮奢極欲,是否在為中石化的油價換酒喝?
本博是公有經濟最忠實的鼓吹者之一。包括《吳敬璉敲響了私有化總攻的戰鼓》在內,有幾篇關于所有制問題的評論文章也曾被包括“烏有之鄉”在內的不同網站推薦和轉載。然而,早就有網友提出質問:“如果博主不是官員,也不是央企高管,一味吹捧公有經濟有什么意義?公有經濟有你嗎?”
公有經濟的性質是全民所有。在改革初期,有人提出“人人都有等于人人沒有”,必須讓所有權明確到人頭,只有這樣,才能讓所有者對屬于自己的產權負起責任來。然而,就是在所謂的產權清晰口號下,大批的國有企業被私有化。剩下的國企的產權是否清晰了?有沒有人民股東代表和人民監事?企業有沒有向全體股東分派過紅利?全民能不能與它們共享成果、共擔風險?實際上,這部分生產資料已經變成了壟斷資本,不再屬于全體民眾,越來越與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性質相違背。也正因為如此,它日漸成為自由化鼓吹者詬病的口實。
在談到公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比例時,人們最大的疑問在于,哪些屬于“公有經濟”?是土地、礦山,還是國企?如果僅僅從支撐龐大的國家機器這一點來理解公有經濟,不如明確將其稱為“國家經濟”更合理,因為資本主義國家也有國有企業,中國國民黨也曾經擁有巨大的“黨產”,但那絕對不是社會主義全民經濟。不過,這樣一來,我們除了國家經濟和民營經濟,基本上沒有了公有經濟,特色社會主義也就失去了意義。
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絕不能只是在口頭上反對私有化。這就必須通過繼續深化體制改革,讓公有經濟真正成為社會共有。人民代表參加股東會、監事會,參與經營者的選聘,參與企業的重大決策,共同享受經營成果,這才是公有經濟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唯一實現途徑。惟有如此,才能從體制上杜絕企業管理人員的貪腐,避免企業發生對社會不負責任的行為。
不明白那些精英高參們,為何用“產權清晰”革掉一般行業的國企以后,對壟斷行業國企不再要求“產權清晰”?相反,一改“體制內”的立場,將他們曾經保護過的國企當作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企業實行連番炮轟?
公有經濟的改革必須提上議事日程,否則,在體制內外都將成為眾矢之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