詆毀毛澤東現象的背后
許 曉 黎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詆毀毛澤東主席的聲音此起彼伏,有袁騰飛講課視頻,有辛子陵著書立說,還有一些粉絲跟帖辱罵,大有一股反毛風潮,為什么某些人在這個時候迫不及待的站出來?我想,與當前的國內形勢是密不可分的。
一、改革瓶頸呼喚重新審視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資改派對地方企業資產大肆掠奪浪潮已經基本結束,現在留給資改派的活動空間愈來愈少,面對剩下的國家明令禁止的行業,資改派蠢蠢欲動,卻又有所顧忌。蠢蠢欲動的原因:一是人性的貪婪。二是對國家性質的恐懼,他們認為自己掌握的資源越多,自己與中央討價還價的余地越大。有所顧忌的原因:一是自己和強大的國家機器相比,畢竟感覺不能撕破臉,二是他們寄希望早日實行政治改革,能夠和平演變,對于資改派來說,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基于以上原因,政治改革是繼《物權法》通過后,又一件迫不及待的事情,然而,從鄧小平時代開始,中國的政治改革始終沒有按照資改派期盼的步伐前進,尤其是當下的中央政府在政治改革停滯不前的情況下,還推行了類似糾偏的政策和言行讓資改派甚是惱火:1、大力扶持和保護央企和所剩不多的特大型國企;2、大力推行農村和城市醫療改革;3、加強對私營企業貸款監控力度和發展規范;4、打壓房地產價格…… .。這些都是中央政府對改革開放中一些問題進行反思的結果,也是對改革開放重新審視的前奏。
對于這些信號和利益的觸動,有的人很是過敏,猶如小偷聽見警笛一樣忐忑不安,他們把這份見不得人的心思深埋起來,他們希望像當初討論“姓資姓社”的問題一樣來談論中國的政治改革,他們很快發現,無論經濟如何改革,中國的政治體制和軍事體制一直在沿用毛澤東主席創立的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模式,這個政治和軍事的標桿一直沒有倒下去,毛主席無疑是中國政治的標桿(這也是在改革開放突飛猛進的今天,天安門依然掛著毛主席像的根本原因)。現在有人提出左派右派的區分來,其實從政治上來說,中央至今還沒有出現右派,最起碼沒有出現成功的右派,現在的中央的改革派最多是個改良派,而不是顏色革命的強硬資改派。
資改派現在要做的只能是唱衰毛主席,用對毛主席個人的污蔑來攻擊中國的政治制度,用對毛主席個人的污蔑來丑化中央領導集體,用對毛主席個人的污蔑來美化顏色革命。
二、社會不安定因素刺激改革派神經
近年來,群體事件層出不窮,矛頭直指地方政府和強勢集團,幾乎所有群體事件,地方政府和公務員都是站在被告席上,警車被砸,辦公樓被燒,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都不能換來群眾的同情,而是群眾的高聲叫好,這些高亢的疾呼讓官僚和強勢集團深深的刺激著他們脆弱的神經,他們的心在不停的戰栗,當群眾高唱紅歌,高呼毛主席萬歲,他們再也按耐不住,他們必須堅持所謂正確的輿論導向,避免回到那個讓他們被陽光曬死的年代,他們的方法如下:
1、用現在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去對比過去物質上的匱乏,告訴人們,你們擁護毛主席,就是回到貧窮。他們認為華西村是一個經濟怪胎,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經濟異端。
2、用現代社會的不公平和不公正來對比文化大革命,告訴人們,帶著面具的偽善比政治高熱更好。事實上,帶著偽善的面具的紳士往往吃人不吐骨頭,政治高熱往往給弱勢集團話語權。
3、用賣國有理和貪污無奈來淡化官員和強勢集團的丑行,卻用放大鏡去尋找毛澤東主席及第一代領導集體貪腐的蛛絲馬跡,實在找不見,居然說,他住過這里,我想問:毛主席住過的地方還是國有資產嗎?姓毛了嗎?
4、用貪污的無效治理來影射中國共產黨主導地位。
資改派成功了嗎?客觀的說,富有成效,從挺袁的粉絲可以看出來,這些確實令人擔憂,他們妄圖把這些年輕人帶領到一條什么樣的路,這是一個中國思想危險的信號,在沒有任何信仰的年輕人當中,物質的誘惑將比政治說教更有說服力!左派到底該怎樣走出一條實際的道路,才是當務之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