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子陵的春節談話以“必須大規模讓利于民才能繼續保持執政黨地位”的標題發出,利用人民群眾對分配不公的不滿,把斗爭的矛頭直指政府和中央壟斷企業。“讓利于民”這個口號非常有煽動性和欺騙性,它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政府的腐敗、壟斷上,認為腐敗與兩極分化的根源在共產黨與社會主義制度,而放過了分配不公的真正根源。
實際上民營經濟才是分配不公的真正根源,政府應讓利于民,民營企業更應該讓利于民。
首先,民營企業是造成勞動收入過低的最直接的責任者。
當今中國社會,至少有70%的勞動者在民營企業中打工,民營資本利用勞動力的弱勢,拼命打壓工資水平,少數企業的低工資,已經跌破了文明的底線。黑煤窯、血汗工廠就是些企業的形象描述。勞動收入過低正是這些民營企業造成的。過去經濟學家們經常津津樂道所謂“中國人口紅利”、“中國勞動力低廉優勢”等,現在從另一個角度看,正好證明了民營企業盤剝工人,造成勞動收入過低的事實。
其次,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
辛子陵在春節談話中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崛起是政府崛起,人民并沒有崛起。”這話說對了一半。人民確實沒有·崛起,但民營企業家群體,新生的資產階級卻大大地崛起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民營企業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到現在已占據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其擁有的財富與財富所占比重和三十年前相比,增長倍數無疑都是個天文數字。而占中國人口大多數的勞動群體的收入所占比重卻日益降低,造成了貧富差距過大,消費能力不足的嚴重惡果。要講改革開放的既得利益集團,民營企業家群體就是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團。每年的胡潤富豪榜、福布斯富豪榜上的暴富富豪們,都是大資本家,正是這些0.4%的家庭,掠奪了中國70%的財富。而官員的腐敗所得,只不過是官員為這些資本家服務所得的小費。
所以,無論從社會責任、從社會公平,還是從社會道德方面講,民營企業都應該“大規模讓利于民“。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提高工資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