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湖北組織七萬名干部走訪1062萬農戶 為期三個月》看政治體制改革的趨向
早就聽說重慶有三萬多干部下到基層與人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的事情,我正在期待著它的結果。如今又看到了《湖北組織七萬名干部走訪1062萬農戶 為期三個月》的新聞(此文附后),我為之一振:這不就是那位當代反腐女英雄鄧玉嬌的家鄉嗎?官員們進步好快啊!
細讀之后,卻難免有一點遺憾:因為它缺少了與農民群眾同勞動,從而就必然形成他們與農民之間不可逾越的感情鴻溝,最終還可能導致他們盡管很努力,卻總是會讓農民對他們產生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這一點,只要想想建國之初那些下鄉干部的作風和實踐,自然便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但是,不管怎么說,從當今官員們普遍高高在上的作風,到重慶有三萬多干部下到基層與人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再到湖北組織七萬名干部走訪1062萬農戶,人們似乎已經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中國人民記憶中的那個曾經摧枯拉朽的偉大潮流又在重新涌動,從而迫使“不管黑貓白貓”地“一切向錢看”“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這個所謂特色理論,所造成的以官本位為核心的私欲空前泛濫的社會風氣(或曰政治風氣、政治體制)已經走到了盡頭,人心思歸工農當家作主的真正社會主義的思潮已經不可阻擋。
工農大眾的利益高于一切,這必將成為政治體制改革的唯一趨向。
秦川牛
2011.3.31
附
核心提示:湖北組織七萬名干部走訪1062萬農戶,將著重把黨和政府的惠農政策不折不扣地交給群眾。湖北省委常委、省總工會主席張昌爾表示,訪民情既要“身入”,更要“心入”。
陽春3月,犁耙水響。一場“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正在荊楚大地如火如荼展開。湖北省75111名干部組成18317個工作組,穿行在鄉村基層的田間地頭,把腳印“印”到每家農戶的堂屋,努力做到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地做群眾工作,把黨的陽光、政府的關懷真正送到每家每戶。
這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省最大規模的干部進村入戶活動。活動通過“送政策、訪民情、辦實事、促發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著力解決脫離群眾、脫離實際、違背群眾意愿的突出問題,構建密切聯系群眾、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長效機制。
群眾工作是“生命工程”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決定成敗。然而,不少干部群眾卻反映,現在交通便捷了,一些干部到基層去的反而少了;通訊發達了,與群眾的溝通反而難了;干部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了。
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生命工程”,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說,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是領導干部安身立命的政治責任,是構建和諧湖北、推進湖北跨越式發展的必然要求。
3月初啟動的湖北“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中,省、市、縣三級黨委和政府所屬機關、各人民團體以及部分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干部廣泛參與。在為期3個月的活動中,工作組將覆蓋全省26018個行政村,工作隊員足跡將覆蓋全省1062萬農戶。
做好群眾工作,就要勤往基層跑,沉到基層去。李鴻忠說,“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要求干部全面掌握群眾所思、所困、所惡、所盼,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最大限度地維護和發展好群眾的根本利益。
2月28日 ,湖北省委、省政府召開“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湖北省省長王國生就活動提出明確要求:要突出民情民意在一線掌握,黨的政策在一線落實,干部作風在一線轉變,科學發展在一線體現。
下基層要“身入”更要“心入”
對于干部下基層,李鴻忠舉例說,群眾反映有種“鴨子”現象,下了水而沉不下去,頭是下去了,尾巴卻一直浮在水上。
他們坐在車上轉一轉,隔著玻璃看一看,回到市里談一談,“下水漂一圈”就回來了。還有一種是“鸕鶿”現象,抓魚的水鳥鸕鶿專門沉到水底抓活魚。湖北的黨員干部要向“鸕鶿”學習,沉下去方能抓“活魚”。
“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要求進村干部“研究農村問題要進村,研究農業問題要下田,研究農民問題要入戶”。湖北省農業廳12個工作隊48名隊員已全部進駐12個幫扶村后,認真走訪農戶,發揮農業科技優勢,迅速開展具體幫扶工作。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朱厚倫帶領工作組在天門市新堰口村就返鄉青年創業就業展開了走訪調研。
此次進村入戶活動要求“全覆蓋”,農民工是農村中最重要的一塊,不能缺失。湖北省委政研室工作組進駐團風縣錐子河村后,通過打電話、發短信、上QQ等方式,走訪在外農民工。在深圳打工的一組村民陳建鵬回電話說:“你們把工作做到深圳來了,我們很感動。我提兩條建議,一是醫保補助標準低了;二是家里老房子想翻新,能不能請政府支持一下。”
如何把黨和政府的惠農政策不折不扣地交給群眾?湖北印制了《當前強農惠農政策一覽表》,“2011年糧食最低收購價”“田園小康項目”等四大類66項中央和省的“三農”政策全部集中在一張四開的紙上,由干部向農民分發宣傳。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董事長江作蘇說,強農惠農政策表很受群眾歡迎,自己在鄂州市蒲團鄉發放政策表時,群眾呼啦一下子就圍了上來。
湖北省委常委、省總工會主席張昌爾表示,他在大悟縣玄壇村走訪的體會是:訪民情既要“身入”,更要“心入”。玄壇村五組組長席明麗外出打工后返鄉照顧孩子,白天說話并不多。晚上工作組與她全家圍坐在一起交心談心,吃住也在她家。席明麗逐漸解除了顧慮,把家里事、村里事、心里事都談出來,還請工作組幫她出主意當參謀。
進村入戶不是簡單送錢送物
“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的一項重點就是深入開展社情民意大調查,全面、準確掌握農村基本情況和群眾所思、所憂、所盼,為“三農”發展號準脈、開好方。
為此,湖北省委制定了專題調研與分工責任制。專題調研涉及惠農政策落實、農村基礎建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農村社會管理等8個方面60多個具體問題。重點調查農村能人、打工戶、留守家庭、基層老黨員等典型群體。
據湖北省委財經辦負責人介紹,工作組還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調查、典型調查、問卷調查等方式開展調查。活動要求每位下派干部都要記民情日志,活動結束后寫出一篇調查體會報告。湖北省直單位每個工作組和各市州都要完成一份民情調研報告。
“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敢用”是擺在基層干部面前最大的困惑。李鴻忠指出,這次干部進村入戶,不是簡單的送錢送物,而是重在增進干部與群眾的感情。做好當前的群眾工作,不是單純的財力問題,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干部作風問題、是對農民的感情問題。要飽含深情地開展這次活動,讓廣大黨員干部切實牢固樹立群眾觀念,提升干部做群眾工作的能力。
解決群眾問題,還要接受群眾監督。湖北省委嚴格規定:對基層只能予、不能取;只幫忙、不添亂;不準接受基層的吃請和報銷開支,不準收受基層饋贈的錢物,不準打牌賭博和參與公款娛樂消費,不準層層搞陪同和迎送等。工作中,干部要嚴守工作紀律,注重工作方法,最后請群眾批評打分。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工作組要求每位下派黨員干部佩戴黨徽,亮明身份,接受群眾監督。
3月12日 ,湖北省委、省政府發出了《致全省農村鄉親們的一封信》。信中指出,“整個活動要自始至終地置于農村鄉親們的監督之下。有沒有按要求走村入戶?有沒有耐心聽取意見?有沒有按紀律要求辦事?這些都要請你們來評判,你們是干部下基層的主考官。”
據新華社武漢3月26日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