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歷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地區遭到海底地震波及后不過一兩天,一些中文媒體就很是及時地搞出了一些贊美日本國乃至日本民族的喧嘩,其中之一就是夸獎日本媒體在災情報道中的“操守”。
據贊美者總結,日本媒體在災情報道中的“操守”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是電視“畫面上沒有出現令人恐怖的死亡特寫,沒有災民們呼天喊地的鏡頭”;其二是“做到‘及時’、‘實時’地快速播報最新消息”;其三是“力求信息全面”,例證就是“NHK輪流使用日語、英語、漢語、韓語等五種語言,這就考慮到了受眾中可能有非日語觀眾”。細看之下,這其中第三個方面顯然是在受眾范圍國際化情況下的一種特例,并不是所有媒體都必須那樣做的,但如果日媒確實做到了,則其細心和周到值得借鑒。至于前兩個方面,恐怕應該說是媒體的本份。別的我不好說,但就三年前的汶川地震相關報道來看,中國主流媒體也是“畫面上沒有出現令人恐怖的死亡特寫,沒有災民們呼天喊地的鏡頭”并“做到‘及時’、‘實時’地快速播報最新消息”的,然而從來沒人從“操守”的高度對其進行贊美?! ?/p>
實際上,日本媒體在此次災情報道中是否展現了上述“操守”是令人懷疑的。有些贊美者津津樂道于從日本媒體上看到的面對災害時日本民眾和日本政府的“冷靜”與“高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外界還是知道了日本受災后的真實狀況:受難者遲遲得不到救援,災民在避難所里忍饑挨餓、寒冷病困,災區醫院的許多醫務人員丟下自己的病人逃之夭夭,偷盜、搶劫、詐騙層出不窮,遠離災區的東京市民搶購囤積食品油料,龐大的民營公司東京電力對核電站泄漏事故及處理隱瞞、拖延,日本政府顢頇無能只會說空話……這種種,都是其它國家的媒體披露出來的,而日本媒體顯然并沒有“‘及時’、‘實時’地快速播報”。當然,日本媒體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本國面對災情時的“安定團結”,這或許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日本媒體身上就是有“操守”,如果發生在中國媒體身上肯定早就被罵為“不普世價值”了?! ?/p>
在災情報道時如此,平時的日本媒體的“操守”又是如何的呢?我不懂日語,更沒有去過日本,但從許多事件上也能側面地感知一二。比如,據有些國內媒體介紹說,現在日本民眾對中國的“負面感”已達到了“歷史最高點”。我就想:為什么會這樣呢?顯然,這與日本民眾每天所接受的日本媒體對中國的錯誤、偏頗乃至惡意的負面報道有很大的關系,因為從很多渠道可知,日本媒體對所謂“毒餃子”事件、中國開采東海油氣田、中國軍艦穿越日本周邊海域、釣魚島爭端等等都進行過連篇累牘大肆渲染的報道,其“洗腦”之效早已達到??梢?,如果說日本媒體真的有所謂“操守”的話,其“操守”對國內與對國外比如中國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由此我又想到,曾有人對中國民眾宣傳說“民主”國家的媒體都是“公正”的、“獨立”的,顯然這“公正”與“獨立”也是某些人所標榜的“民主”國家媒體的“操守”。曾幾何時,這種說法很是為一些國人所信服,以致在他們心目中什么“美國之音”啦BBC啦一度幾乎成了“真理”的化身。不過好景不再,由于接受外界信息的逐漸全面和深入,尤其是目睹了兩三年前“民主”國家媒體對藏事、疆事和北京奧運火炬傳遞等事件的偏頗甚至歪曲、捏造的惡意報道,在中國人眼里“民主”國家媒體的“公正”的面具早已被揭下了。至于所謂“獨立”性,它不僅不能離開本國利益和種族文化等深層次因素而存在,就是在最表層的經濟關系方面也不能避免政治的影響。最近關于BBC的一個鬧劇就是最好的例證。
關于BBC,一般的說法是它的運營經費來源于“用戶的接收費”,不做“任何商業廣告”,因而是個“獨立運作的媒體”,但其實由于“接收費”是“由政府設定”的,它實際上還是躲不開英國政府的操控。所以,雖然我們聽到過不少BBC“獨立”乃至“對立”英國政府的小故事,但冷靜分析之,其實都屬于“小罵大幫忙”或者“馬后炮”式的表演。而且據披露,BBC的“國際部”很久以來就領取著來自英國外交部的“特別撥款”,可見至少其“國際部”并不是“獨立運作”的?! ?/p>
這且罷了,誰知這BBC的“國際部”還另有財源。據前天的《環球時報》轉引英國《衛報》報道,BBC的“國際部”近來正“向美國政府申請經費”,數額“估計有數十萬美元”,結果引得美國的一些政府控制的媒體如“美國之音”之類大為眼紅,紛紛表示“極大的憤怒”,但美國政府卻“認為這筆投資‘很值’”。為什么“很值”?原來,BBC領取的這筆經費主要是“用于發展抗干擾技術和軟件研發”以及“教育他國網民或用戶如何規避本國的網絡和電視服務的審查制度”,簡而言之就是“幫助美國政府一道抵御他國政府的網絡審查”。當然這僅是公開宣稱的BBC為美國政府工作的內容,至于那些秘而不宣的對非“民主”國家的“宣傳戰”、“洗腦戰”、“煽動戰”等等之類工作也是可想而知的。到此我們知道了,作為“民主”國家“最受尊敬的媒體”代表的BBC,“公正”早就無法說了,而“獨立”的面具后實際上就是這副嘴臉?! ?/p>
耐人尋味的是,BBC 向美國政府要錢這樣的事兒能夠成為一個小小的鬧劇,“民主”國家媒體對自己的“公正”、“獨立”的虛偽性被暴露居然不太避諱——我想,這主要是由于它們自恃資源強、嗓門大、為“民主”國家所不可少吧。倒是國內某些人還拿著這樣的“操守”來夸說,誰信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