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強大的民意,呼聲最高的熱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理應列入今年兩會的重要議程,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之策,果斷付諸行動,盡快解決問題,以安民心,慰民意。可是兩會已經結束,會內會外的“炮聲”余音未退,對于解決退休雙軌制問題,兩會至今沒有明確的回應,究竟并不并軌,怎樣并軌,何時并軌,至今不得而知。
宋曉梧委員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只是提到加快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沒有把這兩個制度并軌提出來。如果不并軌,還是會有攀比。”他強調,現在的關鍵不是“提辦法”,而是“下決心”。
在面對網民的呼聲,溫家寶總理說到:“我們準備采取三項措施:第一項就是繼續提高企業離退休職工,特別是具有高學歷的工程技術人員的離退休待遇,并且逐步把這種待遇機制化。”
“第二,在企業實行年薪的地方,應該拿出一部分來增加退休職工的工資。”
“第三,在機關和事業單位實行養老保險改革,在我國是一件復雜的事情。大家知道,其實機關人員并不多,有600萬,但是科教文衛體、事業單位多達3100萬,如果加上退休人員就超過4000萬人,我們必須慎重、穩妥地加以處理,可以在有條件的地方先進行試點,逐步積累經驗,使我們整個國家能形成一個規范的養老保險制度。我想,這一天會到來的。”
對此,我們也有不解的地方。一是提到繼續提高企業離退休職工,”特別是具有高學歷的工程技術人員的離退休待遇“,近幾年企業退休高工年年多調退休金,而廣大中、初級科技人員卻望而興嘆,再這樣幾年,企業退休人員又形成了新的“退休雙軌制”、“新的不公”。二是現在的企業除了國家壟斷企業能搞年薪,其它企業是不可能的,這也使廣大退休職工只能望梅止渴。三是說到試點,國家早已在事業單位中試點,其結果是不了而終,什么原因是人知肚明的事。所以據此看來,現在退休的職工是看不到“這一天的”,希望在明天,明天在歷史是又是哪一天哪?。“這一天”又將是哪一天?
企業退休制度已經改革了近二十年了,就沒為政府和事業的養老改革摸出經驗嗎?還要在摸石頭一百年嗎?想想當年(1995年)在企業推行退休制度改革就沒有阻力?情況就不復雜?涉及的人不是更多?可一年就“弄”成了,原因很簡單:如果不搞所謂“改革“當時企業退休金就可能比公務員高,所以,作為政策制定者的公務員對那場“改革”真是熱情高漲,用“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終成正果”----“雙軌制”形成了,企業終于比自己低了!僅幾年的時間,這個不得人心,失去民心的“雙軌制”,已經使兩者的退休金差距越拉越大,進而怨聲載道,抗議聲浪不斷,已經成了社會不穩的重大隱患,面對此情此景,政府有關部門,為了保住小集團的一己私利,以種種理由和借口,能拖就拖,搞了個十年“逐步”讓公務員納入社保規劃(怎么不一百年?),忽悠大家,模糊 “上聽”。(試想,現在如果是公務員比企業低,他們還會這樣“麻木”嗎?),我們只能寄希望高層,相信高層能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站在國家穩定、社會和諧和我黨根本宗旨的高度,拿出1995年革企業命的勁頭,哪怕是一半的勁頭,用一年到兩年時間就能徹底消滅退休“雙軌制”!(大家不一定要求公務員退休金降下來,只要企業能大體和公務員相當就足以了),那將是億萬企業退休職工的福音,是民族的幸事,社會和諧、國家穩定之幸事!
兩會期間,正當民眾翹首以待,寄望于兩會對解決雙軌制并軌問題能有突破性進展之時,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鄭功成力排眾議,提出“雙軌制并不是問題的關鍵”, 他主張將城鎮養老制度一分為二,與農村養老并列,主張“三軌”并存,即“公職人員養老保險制度、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并為整合養老保險制度規劃了一張藍圖:“2012年底前,實現沒有漏洞的多元制度全覆蓋;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公職人員養老保險制度、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以及城鄉居民老年津貼制度;到2049年——在新中國成立100年之際,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無論從事何種職業,每位國民都可享受同一種養老保險制度。”
城鎮養老既然設計出“公職人員養老保險制度”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那不還是“雙軌”嗎?不過是現行雙軌制的翻版而已。而且連這樣的翻版還得十后的2049年才能完成,至于城鎮雙軌制完全并軌則要等到2049年,即還要經過38年時間,才能和農村養老一起并為一軌。對于目前已經退休的5000多萬企退人員來說,完全并軌的日子已經成為遙不可期的“這一天”了.讓我們再來看看鄭功成所說的要對“公務員社會保險制度等”進行“探索”,就是典型的大忽悠。中國搞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多少年了?什么經驗沒有?還要“探索”什么?對勞動者的改革不用探索,而對權力部門的改革就要探索?有了近二十年退休制度改革的經驗,今天下個文件,明天就可以辦的事情,還有什么好探索的?為什么還要等38年?說穿了,不就是還是想搞“雙軌制”,還是要給公務員老爺們吃小灶嘛!既不想觸及老爺們的既得利益。又希望老百姓嘴巴帖封條不提意見,于是,就“探索”出“前瞻性制度設計和試點”、“將來我們將什么什么”的空頭支票來,用文字和口號糊弄大眾,也糊弄自己。
回顧2010年及以前,從某些媒體到某些官員,對退休雙軌制,或者采取不承認政策,或者采取遮掩和粉飾的態度。企退職工每年上漲10%的養老金,也就是100元左右,報紙電視全都開足了音量,鼓吹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什么“六連漲史無前例,每次都贏得企業老人熱烈的掌聲”;“七連漲越漲越順心”等等,完全是昧著良心說胡話。其實每年漲這百十來元完全追不上物價的飛漲,企退人員的生活不是隨著國力上升了,而是下降了。;而與此同時,機關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卻悄無聲息地增加退休補貼,每次達1500元左右。媒體卻不置一詞。而某些官員卻在那里吼叫“養老金缺口”和“養老金空賬”,似乎幾千萬國企退休老人能拿到現在的養老金就已經是占了很大的便宜,已經應該感謝他們的大恩大德了。某些官員還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忽然又不講養老金缺口和養老金空賬了,他們改口說有一部分人沒有任何社會保障才是最大的不公平,他們突然良心發現,一夜之間又要打算解決8億農民的養老金了。(其實,所謂的解決農民養老金,不過是用每個月55元養老金打發農民,與官員退休拿8000元退休金相比幾乎是天壤之別)
令人費解的是,去年兩會期間楊宜勇還說:“其實你們也不用呼吁了,中央已經在考慮這個問題了,基本養老保險并軌會很快,我敢承諾基本的(養老保險)很快會出臺做成一樣”,“基本養老保險應該會很快一致,一兩年內肯定能完成”,一年過去了,楊宜勇的承諾言猶在耳,怎么又突然變成“三軌”并立,長達10年至38年的遙遠的“藍圖”了呢?
真不明白,面對95%以上的民眾公認為非常不合理的退休雙軌制,這個最大的分配不公,連溫總理也明確表示“不合理”的歪政策,代表、委員、民眾紛紛要求立即實施并軌,“取消雙軌制,統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不要再在事業單位、機關與企業職工之間分別執行兩套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什么有人硬是不遵從廣泛的民意,立即實施并軌,而是固執己見,偏要變相地另搞一套長達10年、38年的三軌“藍圖”,使5000多萬企退老人盼望的“這一天”化為泡影?為什么有人敢于違背黨的歷次代表大會關于“社會保障政策要統一,管理要法制化”,“ “城鎮職工養老和醫療保險金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特別是十七大關于“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重要決策,,提出明顯相左的主張?為什么對十一五提出的縮小退休金差距不但不執行反而加倍擴大?為什么無視城鎮養老保險制度本來是統一的,只是由于改革不同步才造成雙軌并行局面的歷史和現狀•,不是通過加快改革、化改革、全面改革而使制度統一,反而將這不合理的雙軌制固定化,合法化,繼續延續下去?
宋曉梧說,“為政協委員提一個建議,能不能夠把城鎮職工的養老保險不要分開設立,把企業的和機關事業單位的統一建立一個制度,這樣就可以減少很多現在不必要的矛盾和攀比。這方面國際上是有先例的,像美國在1984年,日本在1986年,最近還有一些歐洲國家,都把公務員的養老保險制度和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統一起來了,現在看來效果比較好”。為什么對這樣的西方國家的好經驗他們不學,而非要和先進外國公務員的高工資并軌哪?而不提國內勞動者和先進國家的勞動者工資并軌哪?這就不難看出是不是權為民所用了。
2008年溫家寶總理在全國“兩會”閉幕后與中外記者見面時說:如果說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職,那么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就是政府的良心。養老制度與社會分配密切相關,更體現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在退休待遇上更應從人文和人的基本尊嚴角度考量,無論級別和職務高低,也無論之前是什么樣的工作崗位,從理論意義上都是社會公民一員,都應將每一個“人”普遍而同等地納入社會養老保障的范圍,而不是讓公權者“吃小灶”。道路雖然曲折、阻力或許很大,但能不能實現卻考量著我們整體社會的機制和良心。
毛主席說過:“任何政黨,任何個人,錯誤總是難免的,我們要求犯得少一點。犯了錯誤則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徹底,越好。”
而現在僅僅將“促進”變成“積極推進”,作為“對民眾關注的一個回應”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光是“積極推進”太含糊了,退休雙軌制究竟要不要并軌,怎么并軌,何時并軌,一系列問題都沒有答案,人們仍然疑慮重重。民眾對這些字面上的回應并不感興趣,他們盼望的是政府順應民意,下定決心,果斷拍板,立即拿出廢除退休雙軌制的決策和行動,最愿意看到的是統一的公平合理的城鎮養老保險制度早日建立和實施,公平養老和生活尊嚴得以實現的“這一天”盡快到來。千萬不要再做表面文章,讓變來變去的“提法”僅僅成為停留在紙面上的文字游戲了。
大學畢業生都不愿到企業去工作,寧可待業也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考公務員。政府工作人員也不愿與企業交流,為什么呀?因為公務員不僅沒有失業的憂慮,而且工作時、退休后都會有很好的待遇和灰色的收入。公務員的工資經常在漲,可那些要死不活的企業職工只有眼巴巴看的份。無論是公務員還是企業職工,都應該繳納同樣的養老費用,繳納多少領取多少,享有同一套政策;
公務員與企業人員在工作年限中收入高一些、待遇也不一樣也就罷了,但工作時不繳養老基金,卻退休后養老金比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還要高幾倍,不交醫保卻享受公費醫療就不可理解了。勞動人民創造的財富不能為大多數人使用,卻大笑花在不直接創造財富人的身上,使分配政策更加不公平、不合理、不協調、不公正。這很難被稱為是構建和諧社會。看到現在經常報道幾千人晝夜排隊應聘報考十幾個名額公務員的消息就不難理解。一個公務員在發達國家中只是中等偏下的收入的職業,它本身即不直接創造財富,風險值很低的職業,在當今中國竟成為進入中產階級的職業,有點令人啼笑皆非,為什么呢?答案不言自明。希望國家的有關部門的領導三思。
政策顯失公平 破壞和諧 嚴重的傷害了弱勢群體的感情 。礙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影響了政府和黨的形象 攪亂了就業秩序 不利于機關與事業單位人員的思想建設和交流 影響社會治安秩序 違背了小平同志的愿望與教誨 有“虐待”衣食父母之嫌
鄧小平同志曾說“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差距懸殊的分配政策,嚴重的違背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使政府在威信上大打折扣、使“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成為一句空話。
社會的大好局面和社會的和諧需要我們民眾來維護,但更需要有一個執政為民的好政府,有公平公正的好政策好方針來打基礎,只有形成人心所向才能鞏固這大好的社會局面。立即取消不合理、不公平的退休雙軌制是廣大退休職工和下崗職工的期盼,也是有正義感的各界人士的期盼。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一部份。
退休雙軌是否取消是一個政治問題,不只是一個民生問題。第一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第二反映了政府執政為民的理念,第三關系到人民是不是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第四體現了政府官員的公仆意識。人民群眾反映如此強烈,我們相信黨和政府不會無動于衷,應當相信黨和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不會培養人民的對立階層的,退休雙軌制會立即取消的。公平正義的陽光會照耀到我們這些基層的企業退休工人和要退休的下崗職工身上,我們為國家所做出的貢獻不會被磨滅,會與機關事業退休人員一樣享受應有的尊嚴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